存在,把筒子厂放在他的地盘上,的确是最让人放心的。
在场的完颜果然都点头表示赞同,合不勒自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完颜宗干笑着道:“既然大家伙都谈妥了那咱们就赶紧分头落实吧!不过咱们也不能光铸造大筒子,火药、炸壶、梢砲、火锅炮这些个,也得抓紧打造!这些就不必摆在锦州了,大家伙自己回去打造就是了。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大兴府找咱帮忙。”
他这话当然是说给合不勒听的,在场的这几个节度,数他的地盘最荒凉,估计很难凑齐打造炸壶、火锅炮和火药的资源,只能依赖都元帅府了。
“哎哟,哎哟,哎哟,用力拉啊”
应天府,牛头山脚下,一处用木栅栏圈起来的军事禁区的深处。随着一阵劳动号子的声音,一门架在四轮炮架上,看上去相当庞大的火炮,已经被几名炮手推上了炮位。
这是一门和10斤长筒炮类似的火炮,也许还有更重(炮重)一些,炮筒子很粗,极有威慑力。
现在大炮已经到位,炮口也已经放平,几名炮手开始手忙脚乱的往炮口内填装火药包和炮弹,填装完毕后还在大炮的火门处插上了引线,一名炮长从边上的一名兵士手中接过一根点燃,然后紧张的等候着发射的命令。
赵桓和朱琏两夫妻,这个时候已经站在这门等待发射的大炮后方几十步外的一堵羊马墙后了,他们身后还站着几个文武官员。
赵桓和朱琏今天就是来看12斤长筒子试射的——南宋到底是有钞能力的!
金国还在琢磨着上哪儿去搞铜和铜匠,南宋已经把炮都铸好了如果真要玩青铜大炮,南宋还真是开挂的存在啊!
南宋现在是世界上铜产量第一的国家——它的铜产量比世界上所有的其他国家(包括北宋)的产量加一块都要多!
铜多,铜匠自然就多,铸铜的工艺自然就高。
这年头,日本人铸造个大佛像,都得飘洋过海,不惜重金,从南宋请工匠过去南宋工匠的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虞允文派人把10斤大筒子炮的草图送回南宋之前,南宋这边已经铸造出了许多火锅炮,而且还开始试制砂锅炮了。
但是随着10斤大筒子图纸的到来,砂锅炮的试制就停止——筒子肯定是越大越好吧?筒子大,丸子就大,丸子大,威力就大!
所以赵桓、李纲、赵明诚一致认为应该放弃小砂锅,改铸大筒子北宋不是造10斤筒子吗?南宋就造12斤弹重的筒子!
太重了不方便运输?
没事儿,南宋的筒子主要是放在要塞和战船上的赵桓、李纲、赵明诚现在都放弃从陆地上进攻北宋、北金的计划了,转而一心一意搞“塞防海进”。
所谓“塞防”,就是在沿江、沿淮一带大量构筑城堡,再架设火炮,作为持久防御的根本。
而“海进”,当然就是从海路发起进攻了!
南宋可是船坚筒利啊!
他们的“掷弹兵船”都能吊打四方了,何况筒子船?既然能吊打,那自然要采取攻势了。
而要采取攻势,那么就得把攻击能力更强的大t筒子搬上船了用船运筒子,一两千斤算什么?完全不是问题,所以南宋的君臣也就更希望制造大筒子了。
“轰隆隆”
大筒子终于开始怒吼了,真是地动山摇啊!
几乎就在地动山摇的同时,筒子口所指的,二三百步开完的一堵高大的砖墙一角,突然就垮塌了一片!
“中了,中了”赵桓看见这一幕,脸色苍白,口中念念有词,“时候不多了,时候不多了”
边上的皇后朱琏也被吓得花容失色,胸脯快速起伏着,听见丈夫的话,她就随口问了一句:“官家,什么时候不多了!”
赵桓道:“咱们南朝的时间不多了因为金贼挡不住三哥了,咱们南朝就是三哥的下一个目标啊!”
第341章 原来唐朝并没有亡而是出国了
(狂求月票和订阅)
靖康六年,三月初二。
金陵皇城。
崇政殿内,政事堂的相公和枢密院的枢密们,在大宋金陵天子赵桓跟前坐了一排,一个个都神采飞扬,满脸喜色,仿佛金陵天子马上要给他们升官放赏似的。
不过他们这些人的确也该得些重赏了,因为在南迁金陵的这几年中,他们真的很努力了——不努力也不行了!因为大金那边不仅重武轻文,而且还有契丹、渤海和辽国汉儿这三伙人可以提供贪官污吏,根本不需要宋朝的士大夫去当官。
根本就是卖国无门啊!
而洛阳天子那里不仅以府兵为本,在营田四路用布票“和买”了士大夫的土地分给府兵,而且还在转运二路推行方田均税法,还搞什么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交税。把士大夫的那点特权剥夺的一干二净——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赵楷的政权本来就以府兵为本,府兵已经占了营田四路绝大部分的良田,还不用交纳田赋,而且还有当官的优先权。有了那么一大群军事特权阶级,赵楷当然不能再给士大夫特权了。
而且宋朝的士大夫豪强都是按照“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的标准培养的,面对府兵的刀剑,他们难不成还能拿笔去戳?
所以赵楷一旦统一天下,东南士大夫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既然投降卖国的道路已经被敌人封死了,那么赵桓朝廷中的文臣们也就只能很努力的忠君爱国了。
而且被金人和赵楷逼得走投无路的赵桓,也只好全心全意的依靠底下的文官,也不搞什么文武相制、大小相制了,也不用内侍监军了。完完全全,一心一意的依靠文职官僚。
虽然那些文职官僚大权在握后也变得跋扈难治了,但好在有人真的管事儿了,所以这几年金陵朝廷的办事效率,那真是宣和之难前想都不敢想的!
两千多斤(筒重)的大筒子,现在是说铸就铸了!
这事儿要搁在宣和之难前,不得在朝堂上议论好几个月?那可是铜铸的大筒子!而且不是铸个一两根了事的,南宋的地盘那么大,还有水军,那得多少数才够?如果用了太多的铜都来铸筒子,民间短了铜钱,如何买卖交易?民间的买卖少了,官衙上哪儿收税去?光是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得把事儿给搅和黄了。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等会儿赵楷的府兵拉着大筒子杀过来的时候,带兵去抵御的都是枢密院的承旨!这些都是高级文官,可不是那些委屈的跟受婆家虐待的小媳妇一样的武将可比的,他们为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