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 章(1 / 1)

大宋有种 大罗罗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当然是拥护赵楷当皇帝的事情!

“二哥说极是!”张俊张三哥立马跟进支持,“有了这个《十二勋位制》,下面的军将可就是自己人了,不拥戴大哥还能拥戴谁?”

赵楷点点头,以示赞赏。没有钱发,还要大家拥护,还要大家帮着打天下,当然只能发“股份”了!这个《十二勋位制》实际上就是搞了个某为式的员工持股。

在韩世忠和张俊发完言后,大堂内的气氛明显变得活跃了起来,一群带兵的将领都把拥立赵楷当皇帝的事儿和推行《十二勋位制》挂上了钩,当然得热烈的表示赞同了。

赵楷只是点头,但依旧没有说话,最后又将目光对准了一直没有发言的岳飞岳鹏举,他最在乎的,其实就是这位十二哥的建议。

岳飞眉头紧锁,似乎一直在苦苦思索,“大哥,兵贵速、不贵久而且咱们的力量并不算强,所以有什么能给大家伙儿打气鼓劲儿的办法,只管使出来吧!

现在这个时候,杀鸡也得用牛刀啊!”

赵楷明白岳飞在说什么?

当皇帝只是一段征途的开始因为他要重开大宋天,所以登基之后,就会有一连串的征战!

而且赵楷的军队其实并不算强大,新兵太多,而老兵的来源又杂,如果不把士气提得高高的,恐怕就打不出摧枯拉朽的气势,这气势一旦低落下去,麻烦可就大了。

“好!”赵楷大声道,“鹏举说得好,现在这个时候,咱们所有人都必须竭尽全力!孤家给你们三天,不,就给两天,一定要让下面的兄弟们都知道《十二勋位制》的好!

两天后,咱们进太原重开大宋之天!”

底下的人则轰然大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145章 披麻戴孝去登基

宣和八年,六月十六日,上午。

太原子城,中校场内,好一派大出丧的景象。

天策军的选锋军、御帐军、前军、中军、后军、左军、右军的数万健儿,打着临时制作的白色旗号。只是肃立在校场当中。他们的紫色戎衣之外,也都罩上了粗糙的白衫,范阳笠上也系了白布,连手持的长枪大斧的木杆上,也扎上了白色的布条。

这些兵将都是在为赵楷的父兄还有那个“不要了”的大宋朝在戴孝!

在手下的各级军官们将《天策十二勋位制》的内容和赵楷“将为天子”的好消息告诉诸军兵士,把他们的士气一下打到顶峰后,令人震惊、愤怒的噩耗就随之而来了!

这个噩耗就是金贼掘了开封府以北的黄河万年新堤,黄河之水滔天而来,先淹了李纲、种师道等人率领的二十多万行营大兵!然后再以泰山压顶之势扑向大宋王朝的首善之都,东京汴梁开封府!

高达数丈的黄河水以不可阻挡之势压下开封府单薄的城墙,很快就从几处没有来得及堵死的水门涌入,由于水流的冲刷,几处水门附近的城墙很快便被冲垮,黄河大水便以更快更急的速度涌入开封府不到一刻钟时辰,整个开封府就被深达数丈的黄河水淹没!

开封府城内的百万庶黎中,除了一小部分人侥幸登上了船只或是爬上了没有被淹没、冲垮的高处才得以幸存之外,几乎全都被淹死了!

大宋的官家在大水来临时正在马前街体察民情,根本来不及逃上高处或船只,就被大水给吞没了没有了!

大宋的太子当时正在府中学习论语,正学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黄河大水就冲进来了!结果太子殿下和他的老师耿南仲也叫水给冲走了。也不知冲去了哪里?多半是给淹死了!

而大宋官家最最信任的宦官童贯童太师,则是少数没有被水淹的幸运儿之一。

当时他正在艮岳山上监督一座高大望楼的施工,所以才逃过一劫,后来童贯又登上了一条在开封府城内航行的漕船,带着几个幸存者来了太原府

由于金兵包围开封府早就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而所有人都知道黄河经常泛滥,大水甚至还一路冲到徐州!所以当大家伙听说金贼以水代兵,先淹行营大军后淹东京汴梁的噩耗之后,几乎无人怀疑消息有假,就全都相信了!

信了之后,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摆在大家面前了!

大宋好像没有了,以后可怎么办呢?

就在大家伙有点慌乱的时候,各军各将的长官们就站出来说话了。

“官家没了,太子没了,可大王还在啊!大王乃是天选之人,英明神武,战无不胜,又和俺们武人共天下,若为天子,还怕不能重开大宋,直捣黄龙吗?”

“有大王领着俺们,开封府丢了又何妨?官家驾崩了又何妨?太子薨逝了又何妨?开封府丢了,俺们就帮大王抢回来!官家崩了、太子薨了大王正好登基当天子!”

“现在官家和太子都没了,朝廷差不多也没了,二十多万行营大军也所剩无几,天下亿万庶黎就只能靠大王带着俺们这些厮杀汉来护着了!所以俺们一定得拥立大王登基!”

“兄弟们,俺们和天下百姓,现在就指望大王了!大王必须得登基当皇帝啊!”

“大王必须得当官家啊只有大王当了官家,《十二勋位制》才能真正落实,俺们才能和大王共天下啊!”

被军官们一番蛊惑,天策军的兵士们心中的那点惶恐很快就消散一空了官家没了有怎么样?真好拥立大王当官家!太子没了更好,省得碍手碍脚!大宋没了那就重开一个!

就在众人准备拥戴赵楷登基称帝,重开大宋之天的的时候,校场之外,两骑并辔而行,正朝着校场缓缓驰来。马上两人,都是孝子,他们都是重孝在身,正是赵楷和赵植。

赵植、赵多富兄妹二人和朱凤英、潘采莲,还有赵论这一家子,其实是和童贯、吕颐浩同一天离开相州,直奔太原府而来的——因为万年新堤之战后,金兵东路军已经失去牵制,随时有可能北上相州。所以相州不再安全,被赵楷留在相州的家眷和军将们的家眷,就都开始了转移。

军将的家眷和愿意跟随的相州百姓,都由蔡懋、何灌护送着往怀州而去。而朱凤英、潘采莲、赵论、赵植、赵多富等人,则在韩肖胄、梁方平、王晓德、白思德等人的护送下,往太原转移。另外,韩肖胄的家眷,也跟着他们一起往太原而去。

至于相州的防卫,则由原本的相州通判,同时也是宋太祖六世孙的赵不试接手。

赵植等人,比赵楷晚到太原府一日,不过还是赶上了这场大出丧,也让赵楷身边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