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刘诞的许诺
至于冀州牧,刘诞根本不在乎。
区区一个州牧的位置,和天下相比算得了什么?
有了河内河东作为屏障,他才能够更加好的发展。
王匡惊了,刘诞有这么大方?
州牧,那可是要比一个太守更加值钱。
如果可以,谁不想当州牧?
王匡是清流,是读书人,是一个传统的官员,如果可以往上升,他当然是希望可以继续往上升。
朝廷派人召他去长安,打算给他安排更高的官职。
老实说,如果朝廷不是董卓在把持着,他早就去了,可惜他参加了联军,是董卓口中的逆贼了。
否则他哪里还需要跑来这里求援刘诞?
不过,刘诞说可以让他当冀州牧,这个让他心动了。
“冀州牧?那不是袁本初吗?”
之前朝廷在董卓的授意下,故意册封袁绍为冀州牧,目的很明显。
对于王匡的这个问题,就连蔡邕也都笑了。
蔡邕语气里充满了不屑道,“哼,他袁本初敢来冀州再说。”
一听,王匡明白了。
刘诞已经将冀州当成了自留地。
别说袁绍是冀州牧,就算袁绍说冀州是他家都没用。
不过……
王匡的眉头又皱起来了。
王匡担心,冀州都是成了你刘诞的自留地了,我当这个州牧到时候还不是一样是个傀儡?
蔡邕看到王匡脸上的表情,知道王匡在担心什么了,他道,“公节,你是否在担心会成为一个傀儡?”
王匡不说话,但表情就是那样。
蔡邕笑了,道,“公节,这一点你就想多了,老夫可以向你保证,你当了冀州牧,老夫可以保证你不会成为成为傀儡。
刘诞也出声道,“只要做好本分事情就行了,政务方面不会干涉你,但军事方面就不能插手了。不过呢,要是做得不好,最后还是一样会丢掉这个位置。”
对于兵权这一点,王匡倒没有什么反对,他知道如果真的将河内交出去了,那他也别想着要兵马。
做得不好,丢官也能接受。
但是刘诞会有这么好吗?
他不是刘诞的谁,他不相信刘诞会对他这么好。
如果到时候刘诞随便找了个借口,说他做得不好,罢了他的官呢?
自己是的罪过刘诞的,换作是他,他是绝对做不到像刘诞这样说。
王匡迟迟没有出声,他不敢轻易决定。
蔡邕则道,“公节,不如你慢慢考虑几天吧。”
王匡离开后,刘诞便将手下人召来对他们道可能这段时间要准备出兵河内了。
手下人一时还没有明白,但是当听到董卓派人进驻河东,王匡亲自来求援时候,众人都兴奋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将手伸入河内了。
知道刘诞想要趁机夺了河内,众人都没有反对。
之前决定要低调一些,但是在涉及到河内的这件事上,没有人说要低调。
因为河内对刘诞来说太重要了。
让敌人夺了河内,等于被人拿着一把刀顶着胸口,十分的危险。
刘诞将对王匡说的话说出来之后,众人都大为佩服。
让王匡主动将河内交出来,好过他们亲自去夺取。
张飞道,“主公,对那厮哪用得着这么客气的,要俺说直接就出兵河内给抢了。”
对于王匡,张飞这些人可没有什么好感。
毕竟和袁绍一起来找过他们的麻烦。
郭嘉道,“他自愿交出来,这是最好的。毕竟免得被别人说我们欺负人。”
郭嘉的话让众人都笑起来。
新加入的徐庶一直沉默不语,但是看到这种气氛,心里觉得十分舒服。
徐庶之前还想着什么时候建议刘诞想办法将河内给拿下来。
却没想到人家早就已经在算计着河内了。
不过……
对于出动多少兵马,众人则有着不同的意见了。
有的人说为了以防万一,最好直接出动最最强的兵马,不但将河内给保下来,还要将河东也给打下来。
看到徐庶不出声,刘诞笑着问徐庶,“元直,你的意见呢?”
大家对于刘诞的目光没有怀疑,能够被刘诞如此重视的徐庶,他们相信肯定会有他的过人之处,所以众人都纷纷好奇的看着徐庶,看看徐庶如何回答。
徐庶也知道这是刘诞考验自己。
刘诞信他,但不代表其他人会信他。
他要是回答不好,估计会让许多人小瞧。
他认真的想了一下,郑重的说出了他的看法。
“主公如果是要出兵河东,解围河内,属下建议不宜太多人。”
立刻有人问道,“为何?对手可是有十万大军呢。”
众人纷纷点头、
别看董卓在刘诞面前吃亏,但实际上董卓的实力还是很强。
这个天下,除了刘诞之外,还没有人能够单独克制得了董卓。
西凉铁骑以及幽州铁骑,是天下最强的骑兵。
当然了,如果要说真正比起战力,还是有的玄甲铁骑厉害,
刘诞的玄甲铁骑也就三千人,规模很难扩大了,因为太耗钱了。
徐庶笑着道,“虽说董卓军有十万人马,但河内的兵马也不少,为何要拿我们的兵马去拼呢?”
这一番话让在场心机敏捷之辈,顿时就对徐庶高看了几眼。
他们心里暗道,主公果然没有看错人。
徐庶这话的意思就是,出兵肯定要出兵,但是不能出太多的兵马。
可以使用河内的兵马去抵挡董卓军,而河内的兵马不是自己的兵马死伤的再多也也都没事。
另一层意思是可以趁机消耗掉河内的兵马。
到时候就算王匡有什么不满,他也无力再反抗了。
好一招借刀杀人,过河拆桥。
赵云则道,“要是王太守他不没答应呢?”
郭嘉为赵云解释道,“哈哈,子龙,这点不用担心。他已经没有没得选了,主公的要求他不接受也得接受了。”
王匡他的确是没得选了。
如果他自己返回去,想要单单依靠河内的实力是难以抵挡得住十万兵马。
王匡与董卓之间的恩怨。
又让他不敢轻易投降。
以董卓那性格,王匡不敢拿他的小命去赌。
如果真的是不怕死,他也就不会跑来这里求助刘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