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开春
周郡终于找到去城里的机会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
龙抬头又叫春耕节,预示着一年的忙碌开始了。在这之前要吃一顿好的,来养养精气。周郡反正自己手里有钱,就跟着下营村的马家汉子一起去城里赶集了。但周林说他也要去,就和周林一起。
周大福这次没跟着,反而是周林推车,推着积攒下来的鸭蛋和鸡蛋,去卖。或者换一些盐巴回来。他们养的鸡鸭现在每天至少要下二十个蛋,现在已经攒了两大框了。周林要来是因为他和他爹攒了一只狐狸皮毛,想卖掉。
现在开春后干活重,他爹娘身体要补一补,反正现在各家吃大锅饭,就只能保证你不被饿死。要想多吃点,就必须要自己努力。这张狐狸皮是他爹攒的棺材本,现在没办法了,拿出来卖掉。
而且周里正也和他们透过底了,就是棉花和冬小麦成熟收获以后,大家把粮食平分,平分之后就分开过,不再一起吃饭,一起上地了。自家干自己的活,吃自家的饭,各负盈亏。
因为到城里要走一天,周郡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于是路上付了五个铜板坐上了驴车。是隔壁蔡湖村的人也去县城。
周林摇摇头,他没付钱,他推着车就走在后面。周郡带了三盆花,想赶快去卖掉。这回他仔细问了赵雍,赵雍说城里东头一直走,走到东城门那里有一位花农,他如果不想自己零卖,可以把兰花给他,让他寄卖。
只不过要给他佣金,而且如果他能卖出高价,高出的部分也要给他。周郡也不贪心,他想提前去城里碰碰运气,如果能卖掉就卖,卖不掉就去花农那里。这个花农赵雍说他跟着那位的药农和他有些亲戚关系,做人还讲信用。应该不会昧了他的花,卖掉了会通知他的。
而且这位花农为城里一些贵人提供花植,很有些门道。周郡就想试一试。如果花农很快卖出去,他就把家里那两盆快死的花也送来。花农肯定比他会养花。
路拾因为起得早,昏昏欲睡的,头一点一点的,周郡把他按在怀里,让他睡了。赶驴车的是位大爷,和他唠嗑,周郡也有心问一问他们的农事。大爷说开春后翻土,给小麦拔节孕穗施肥,而且一定要保持小麦地里干净,因为此刻小麦怕水,有“尺麦怕寸水”之说,要清沟排水,驱赶虫害。
反正每日都要去田间转悠,周郡心里有数,又问大爷知道哪里可以买到花生种子吗?大爷一脸迷茫,说那个是贵人才能吃到的。周郡又问他们吃不吃豆腐和豆芽。大爷说吃豆芽的,他们会自己发豆芽,而豆腐也吃的,不过豆腐不好吃,而且不顶饿。
周郡就很奇怪,说他在下营村没见过吃豆腐的。大爷笑着说那是因为下营村没有磨坊,豆腐要用石磨磨得。而且他们下营村太穷太偏僻了,一般他们要吃点小麦粉还要去大姜村的磨坊磨呢。
原来是这个缘故,他还以为自己能做出什么豆芽和豆腐的发明呢。嘿,想多了。周郡想了想又问他们吃豆油吗?这回大爷惊讶了,说豆子还可以榨油?
周郡说可以,他想了想说:“好像是可以的,要先把豆子煮一煮,然后蒸一蒸,在放一放让他发酵,然后再煮?”他自己也不太确定,好像是这样做的。毕竟他吃过的豆油是从超市里买来的现成的。但是根据高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反正发酵蒸发提炼用水熬制,应该能提取出油脂来。
大爷听他这样说,“你家里有人这样做过?”如果有人成功,他可以回家让自家婆娘试试。
周郡摇头,“我只看过我姥姥熬猪油。”
“这个俺们逢年过节也熬一点,吃着香。”
周郡点头,猪油拌米饭现在对他来说都是难得的美味。他们吃的一般是芝麻油和动物油脂。反正大家又不炒菜,就是炖菜和煮菜,放在土锅里一顿,再滴两滴就行,放些盐巴就行。听说城里有钱人家有那种铁锅,还有那酒楼用炒锅,一般人家都是蒸煮炖的,很少炒菜。
到了上午,路拾醒了过来,他很乖,自己嘟囔着什么,坐的累了就动动腿换换姿势。偶尔周郡和路拾会下来走上一段路,大爷也会下来走几分钟。他说驴子是自家养的,不能累坏了。大爷去看城里做工的儿子,他只过年前回来一次,之后就又走了,这次他要去把他叫回家,家里人要给他相看媳妇。
大爷说着说着还打量着周郡,说他也可以相看起来了,让周郡哭笑不得。因为有驴车很快至少比步行,提前两个时辰到了县城。周郡给了铜板,把路拾抱下来,谢过了大爷。他抱着三盆花,直接去了最繁华的一条主街,在银楼门口不远处蹲着了。
因为他们来的很晚,而且天即将黄昏,所以许多进城的小贩已经卖完东西回去了,位置空出不少。路拾摸着肚子,周郡给他揉揉小肚子,“乖一点,等一会儿,我就带你吃东西。”他们可能要在城里过上一晚,周郡等下还要去找个客栈,这一晚上的吃和住估计三十五文打底,不过能负担的起。
周郡准备卖到第二天上午,上午之前没卖出去,就直接去城东头找花农,把花寄存在那里,然后带着路拾买了东西回家。这回他要买的是花生和大豆种子,要好的那种。
他们这一晚没卖出去,天黑了后,周郡收了摊带着路拾去了东头一家客栈,要了一间大通铺,他就没敢睡得太熟,因为他怀里踹了一两银子二百文钱。二百文是留着零花,一两银子是要买种子的。住大通铺害怕被人偷,路拾睡得很香甜。
临睡前他给路拾买了肉包子吃,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带着路拾喝了一碗热腾腾的豆腐羹和米子饼。
人家做的真好吃。周郡就琢磨着他种出大豆后一定要天天喝豆腐花吃豆腐吃豆芽。米子饼做的又软又香甜,路拾吃的眼睛都眯起来,满足极了。不过这豌豆花和两块米子饼花了他们十五文,贵。
吃完后天还早,城门刚开。周郡这次就又去了最大的书铺门口找了个位置卖兰草。去银楼的客人不买,但是来书铺的读书人不差钱又爱花的话应该舍得的。还真让他们碰到熟人了——县太爷的家的傻儿子杨家公子。
不过杨家公子已经不认得周郡了和路拾了,过了一个冬天,太阳威力骤减,周郡又没有老去开荒,所以肤色白了一些,而且不用多劳累,吃的虽然差,但气色也强很多。更重要的是上次卖的花挣了钱买了衣服,这回收拾的人模人样的。杨家公子没认出来,他还是喜欢兰草。
这次他身边还有一位公子,两人一起看到了这兰草,都心生可爱。周郡看到这位公子有些心虚,但发现他没有认出他来,就很心安理得了,于是夸他的兰草来,和上次的词不一样了。那杨公子听着周郡说话,疑惑道:“我好像在哪见过你?”
周郡面不改色的说:“公子是贵人,每日见过的人很多,小人可不记得见过公子,像公子这般品貌,小人要是见了定然不会忘记。”
杨公子还是迷迷糊糊的,又看了一眼路拾,“这个小孩也似曾相识。”周郡见他思路往这上面偏了,赶紧给扯到兰花上面来。
那杨公子又看了一眼路拾,可是小孩子长得更快,特别是路拾张开了点,又喝糖水又喝盐水的,又变白了,和之前相比还这真认不出来。路拾见他的目光立刻屁股扭过去,抱住了周郡的腿。
周郡道:“公子可曾见过这样的兰草,小人的兰草不说独一份的,也是少有。是小人的长辈进山找到的极品,本想去给城东头的花农送去,但小人不舍得,想自己来试试卖。”
另一位锦衣公子就说:“上次我在你家花园看到这些花,想再次去欣赏的时候已经没了,可让我好找。”
杨公子说:“那几盆花都被我父亲送人了。”父亲得了花喜不自胜,自己书房放了一盆,母亲房里有一盆,还有几盆被他送给同僚了。听说他还亲自选了两盆送给那位柳工,得了柳工一顿饭,父亲回来别提多高兴了,就连检查他的课业,他错了许多也没有发火。
所以再次见到这兰草,杨公子二话不说要全买下来。周郡听他说全包起来,想起来自己还没报价,就喊三两银子。杨公子皱眉,上次他记得是二两银子,而管家买的比他还便宜。他也不傻就想讲价,周郡就不让价。
那位锦衣公子道:“杨兄,这几盆兰草品貌和你家花园的相同,我上次问过你们的管家,想托他也帮我买两盆,可你那位管家说已经买不到了。”他记得那管家说他是花了十两银子一盆买来的。
如今这才三两银子当然是便宜的,所以锦衣公子毫不犹豫地拿出十两银子来,“这三盆花我全要了,杨兄,你这次就不要和我争了。”
“这如何使得?”杨公子和他推嚷起来,心里纳闷他是不是傻,能够讲价,他还多拿出一两来。而锦衣公子则是想上次他去那要一盆兰草,那管家推三阻四的,而杨公子也是不想匀给他一盆。
如今他好不容易碰上了,当然一盆也不想给他。他两人说是同窗好友,但却是竞争关系。
他爹是县令,而他爹是县丞,他爹不如别人的爹,就想自家儿子赢过上司的儿子。他家世代是县丞,如果他科举考不中举人,估计也是接他爹的班,也是吉县的县丞。
如今他爹的这位上司县令干得不错,又得到了那柳工的赏识,说不定会升职,他爹的心思就被勾起了了,万一他这县令调走了,自己能不能往上升一级呢。着三盆兰草他就买了给他爹,他爹一定高兴。
杨公子不干,他们俩想争执。周郡才不管那么多,立刻接了那锦衣公子的十两银子,把三盆花往他身边一般,接着就拱拱手,“谢谢两位公子关照。小人家住得远,要赶着出城。这花就是您的了。”然后抱着路拾就离开,也不管身后两个人还在争论什么。
管他呢,钱到手了就走。他捏着十两银子,不禁感慨,这位杨公子真是他的贵人。
十两银子到手。周郡直接去了粮食铺。城里的粮食铺可比镇子上的大多了,不光卖各种粮食米面,也卖各种种子。
周郡问到花生种子,粮食铺子的小二惊讶了一下,说他们店没有。周郡并不气馁,又问了大豆种子,小二的就如数家珍说起来。他们这里有黑豆,红豆,黄豆,蜜豆,芸豆,蚕豆问他要那种。
周郡要了黑豆和黄豆的种子,问了问小二一包一斤的种子能种多少地。小二是个懂行的,说他们家种子产量不错,都是每年选上好饱满的种子收上来的。一亩地大概五斤种子,种出来能得一百二十斤大豆。这可是十几倍的收成,算得上高产了。
周郡近来也学了许多农作物产量知识,但是对这些还是没多少概念,他算了一下如果按照他们吃的豆米算,他们家连路拾四口人,一天只吃大豆要一斤八两左右。所以一亩地的大豆收成省着吃能吃三个月。
不错,买了。
一斤黄豆种子要一百三十文,周郡买了五斤,接着又买了三斤黑豆种子,他回去要分一点给周里正。接着他又问有没有瓜子种子,那人笑着说有,摆出来一看,这不是西瓜子吗?这里能种西瓜?
小二说看不出这位客人还吃过西瓜,那可是好东西,这西瓜和西瓜子都受欢迎的很。那些达官贵人最喜欢吃了。也就是他们江南这水土肥沃,能够把西瓜种出来,别的地种子都不发芽。
西瓜地可不好种,他们谁都没种过。他就问有没有那种葵花籽,小二摇摇头说没有。然后他又问有没有那种生姜种子,这回小二更是把头要的跟拨浪鼓一样,生姜只有去药铺里能买。他们粮食铺里可没有。
后来周郡只好买了一些菜种,青瓜和金花菜蚕豆种子耳菜种子,当然还有大蒜种子。周郡看到大蒜蒜瓣的时候都激动坏了。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
如果他没记错,大蒜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衰老的作用。它在杀菌消炎上也有好的效果,以前他小时候受了伤,他姥姥就给他涂大蒜。
还有各种蒜蓉美食。
种!
周郡出了粮食种子铺,被冷风一吹,狂热的心就冷却下来了。他买来这多种子,可是他并不都是会种的,也没有网络给他查询种法,回去后还要和周大福他们那些会种地种菜的人商量着怎么做。这些种子不便宜,这小几包花了他三两银子。除了大豆和黑豆还有青瓜是确定能种好的,这大蒜估计周里正他们也没种过。
周郡把种子包好,放在自己的包袱里,时间已经到了中午,肚子又在咕噜噜叫。周郡有了钱,那就要大方一点。他一把抱起路拾,走,“咱们去吃好吃的。”
酒楼是不敢去的,周郡再次带着路拾去了之前那家包子铺。可惜包子铺收摊了,周郡只好去另一个面摊上,要了一大碗干菜肉丝面,浇头只有七八根肉丝,但是飘着一些干菜诗,放得应该是猪油,有肉香味浓郁。周郡又要了一个小碗,给路拾扒拉一点面条,把肉丝都给他,路拾这小朋友嘟着嘴摇头,周郡笑了一下,又拔了两条倒自己碗里,他才露出笑容嘴巴叼着面条吃起来。
两人畅快淋漓地吃完,连面汤都喝的一干二净。这孩子不吃独食,有什么都会想着别人,真是很乖很乖的。周郡现在养孩子也养出心得来了,吃完饭用袖子给他擦擦嘴。两人又去了点心铺子。也要给周娇和路云带点东西回去,要管饿管饱能放得。
种子一个小包袱,再买一些能放的住的米糕回去,再买几块饴糖就行。这些东西都不很重,也不占地方,他往小包袱里一装,别人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到了下午他出城,往回走,在半路上碰到一辆往回赶的牛车,这回还是蔡湖村的村民,不过是一家三口人来赶集,年轻的夫妻带着四五岁的小儿子。
周郡想搭车,但估计那牛车坐不下了,因为车子上有他们买的大件物品,看着好像是大柜子。那对夫妻看着就说让路拾坐上去,他们带着走一程。这要靠双腿走回家去,要走到半夜了。周郡拒绝了,路拾一个人他不放心,他觉得应该还会等到回去的车的。
果然他们走着走着身后又有一辆牛车。乖乖,这回更是熟人,刘壮汉的大儿子赶着牛车,二儿子在车上。他们没认出周郡来,喊着周郡让路。周郡赶紧叫他们,“是我啊,下营村的周家小子。刘大哥,刘二哥,你们刚从城里回来?”
“这是买了什么?”周郡是真的很好奇,怎么一个冬天不见,这刘壮汉一家都有牛车了。他们发家致富的速度都赶得上坐火箭了。这到底是是什么门路,他做梦都想知道啊!周郡表达了他想搭车的想法,并提出给钱。刘大郎也认出他了,让他带着路拾坐上来了。
“俺们这是买回来的粮食。”他拍了拍牛车的两袋粮食,“这是俺们挣来的,你知道俺们县和禹城那有段路不通了,俺们就是去修路了。这可不是官府指派的,而是一位大善人给自家家乡修路。俺们干了快三个月,这就是俺们挣回来的粮食。”
周郡表示他们的运气真好,刘大郎就说:“是啊,要不是俺妹夫,俺哪能知道那里能有活干啊,听说招人标准可严格了,俺们身强力壮,俺爹都差点没通过选拔。”唉,妹夫真有能耐啊,可惜妹子没了,不然以后是个好助力啊。这回多亏了妹夫介绍,不然他们一家可真要饿惨了。因为妹夫的原因,他们还在大姜村站住了脚跟。妹夫做了人家的书童,然而那个书童伺候的公子却是禹城主簿家的公子。主簿啊,听妹夫说主管全城的文书,反正你人员来历户籍人事流通他都知道。
刘二郎就说了他们是怎样挖土填土修路的,说那条路本来是不通的,那个村叫永兴集,里面偏僻就跟下营村一样,虽然属于吉县管辖,但是地界却在禹城地界,地势有点低,反正他们村里出来一个善人,好像是挣了大钱了,衣锦回乡出钱给家乡修了一条路出来。这条路听人说花了至少有有万贯钱。
哇塞,万两银子啊,好有钱啊!周郡就问他那里还要人吗?刘大郎表示不缺人。周郡摸不清真假,识趣地到了大姜村村口就给钱下车道谢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