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北疆
兴武八年的南楚北伐之后,南疆这里厌战的情绪高涨。南方人盼望苟安的情绪不是一般人可以想明白的,他们就是不想征战四方,只想偏安一隅!有一天偏安也好,他们也都不想进行征战。
这次朝中反战派完全占据了上风,反战派领袖主要就是顾雍,张温,蒋琬这些人,还有跟在他们身后的谯周,顾谭,廖立等人。
这次机会太好了,陆远在荆州打了一个平手,而孙诩和孙绍都战败了,你孙昊要怎么办?
难不成皇帝陛下去御驾亲征就行了?
孙昊不是开国之君,威望没有那么高,自然也就被这些大臣给压住了,他只能在内部搞内政,或者去欺负一下山越人了。
从兴武八年到天顺三年,这些年主和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他们有大司徒顾雍和尚书令张温,大司空蒋琬辅助,这些人盼望发展,教化万民,南楚一再战败,他们的声音也就走上了前台。
这些人还都非常有才华,内政治理地方堪称一绝。顾雍有名的名相,治理一方估计也就诸葛亮可以压他一头了。
蒋琬也是历史上的蜀汉四英之一,能耐都不差,这三年多时间里,南楚的国力增强了不少,人口增加了很多。
直到天顺三年,吴王孙诩和大司徒顾雍先后病逝,主和派的声音才被压制下去,张温,蒋琬的威望远不如顾雍,主和派也就再次退到了后方。
主战派也萧条了不少,剩下的孙诩都死了,只有陆远,孙绍,张承,还有孙诩的儿子孙翎了。
其他的朱然,全琮,丁奉,留赞等人还不成气候,他们整体的实力也是大大削弱。
袁魏这里南疆没有动静了,北疆就开始大战了,这次战斗还是没有陈铁什么事,陈家的人主要是陈寒,陈勇以及后来十五岁就上战场的陈能参加的。
从这时候开始,这十五岁上战场已经成了陈家的一个习惯,陈家的子弟在后来的大魏王朝也是将门传承。
后来魏朝和历史上的两晋南北朝也有些类似,也都是世家传承,不同之处在于文人,将门之间都是没有什么干涉的,如此世家也就没有那么堕落,他们还有将门世家罢了。
北疆的鲜卑人也发疯了,他们看自己生活的地盘非常不爽了。
凭什么中原的花花世界我们不能占有,反倒是你们这些人可以占据呢?
因为汉末大乱,中原人口减少。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修复,但还是没有东汉巅峰的五千五百万人口那么多,还是看着弱了很多。
袁魏的人口总数是在一千七百万左右,就是加上南楚,也不过不到两千五百万。
和当年人口众多怎么比?外族一向看汉民软弱,只要人没有他们多,他们就能赢。
鲜卑人不少,他们的人口也超过了三百万,他们联合匈奴人,羯人并且还有西北的氐人发动了超过三年的北疆大战。
(羌人之前被陈铁打残了,他们没有什么再战之力了。)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几乎全民皆兵,从靖安十年秋天到靖安十四年春天,这三年多时间里,北方一直在大战当中。
开始阶段可以说是在靖安十年到靖安十一年春末,鲜卑人对于中原人是看不起的,他们认为中原人大多怯懦,所以他们是和北疆军队单打独斗。
鲜卑人厉害,这学习了不少汉文化,但是他们还不行。兵员不够,而且于禁,袁弘的指挥不错,北疆大将也是够犀利的,陈勇最厉害的时候,一个人就干掉了鲜卑五员上将!
加上后续陈寒他们这些人的援兵,鲜卑人可以说是吃了败仗,士兵阵亡超过四万,仅仅杀死魏军不足万人。
不过鲜卑人也不傻,他们在中间短暂的休息了十天之中,他们便联合了三个民族合兵一处攻打北疆,这次除了西北的氐人,其他的三个民族直接打得北魏也是措手不及,他们万万没想到,鲜卑人的联军居然会这么厉害!
西北的氐人出战就碰了钉子,西北大将姜维,郭淮在两人指挥得当,他们连续在酒泉,张掖大破氐人,杀敌超过五万,氐人几乎和羌人一样被打残了,还有很多人被强行抓来当兵。
当然这也是第二阶段,大魏唯一得胜的地方。其他的幽州,并州左近,从靖安十一年夏天到靖安十二年初,这段时间是北魏的防御阶段,他们也万万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多蛮夷入侵。
魏军被打得大败,并州又一次丢了大半,就是幽州的北平郡,都曾经被鲜卑人攻破过。
超过十万百姓受到了灾殃,很多老弱沦为了两脚羊,士兵阵亡接近五万,这真是打了一个大大的败仗!
到了靖安十二年春天,大魏也缓缓过劲来了,袁尚御驾亲征,当然他没带陈铁去,让他留守京中。
这本身也可以算是一种信任的体现了,袁尚亲自带了十万大军援助北疆,太子袁斌监国,审配,陈铁辅政,袁尚身边还跟着马秋,陈能等等新生代将领。
这次从靖安十二年春天,到靖安十三年夏天,超过一年的时间双方是在僵持当中,互有顾忌,大家都是打了一个平平,双方伤亡都是挺多,马秋,孙礼,陈能都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在僵持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南楚看着都眼红,就是主和派的声音太大,他们不能北伐,只能小打小闹,解决自己后方的山越人,其他的他们也都做不了。
靖安十三年夏天,袁魏大将于禁成功收复了北平,这个战事出现了最大的翻转。
从靖安十三年秋天到靖安十四年年初,北魏在皇帝袁尚的带领下进行了最后的反击,他们大败鲜卑联军,斩敌超过三十万,鲜卑联军直接被打走了,很多的疆界得到了恢复。
到了靖安十四年,袁魏也算是解决了北疆的威胁,他们也留下了边军,陈寒继续留在北疆,其他陈家子弟包括陈勇都回到了邺城,北方也进入了休息阶段。
靖安十四年也就是天顺二年,这是一个天下太平的年份,全民都得到休息,一直到天顺三年秋天,南楚司徒顾雍病逝,这算是结束了这一年多的和平之歌,南楚国内的主战势力再次抬头。
不过南楚马上出战,顾雍虽然反战,和孙策,孙昊的理论不和,但是他治理地方真是非常厉害的,也被南楚民众所认可,必须得风光大葬。
蒋琬也做了司徒,张温做了司空,并且直到天顺四年, 天下都还是处于平静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