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南楚北伐
北魏靖安十年,也就是南楚兴武五年,关于益州这里的后续事宜也算是完全结束了,现在是南北朝,同样的南弱北强,自然南楚要采取军事行动了行动了,一直比发展那真就和找死也差不多了。
在灭汉之后,南边的孟获平定了,加上一年多的恢复,南楚带甲五十万,也算是兵精粮足了,而且孙昊是孙策的儿子,有他爹当年的遗风,今年也不过三十八岁,也正是奋斗的好年纪,他是一定不能让老爹的江山葬送在自己手里的,不过超越打天下的老爹,也要不逊于自己的老爹吧。
现在汉末这些老将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的,双方目前的大将也没有那么充裕,这也是正常,毕竟人类从来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很少出现那种返租现象。
北魏还相对好一些,至少还有陈铁,张郃,马超,魏延,于禁五老在,其他的邓艾,姜维,郭淮,陈泰什么的也都算是上将,还有一些大将的后人也都很不错。
南楚这里也算是人才相对凋零了,老将几乎都死光了,剩下还有陆远,孙诩,孙绍,朱然,吴班,张承,丁奉这是相对不错的大将,而且吴班新降不受信任。
其他的年轻小将也就陆抗,吕据,朱异,朱绩,霍弋等寥寥数人了。
孙昊也不傻,他知道现在要是再不出征,他孙楚估计就不行,大将再凋零,以后估计连半壁江山都要守不住了。
孙昊也就召开了会议,他说道:“三年前,朕御驾亲征平灭刘汉占据蜀中,可恨,蜀中之北大多落于北魏之手也,朕欲北伐光复我大楚益北之江山,诸公以为如何?”
什么光复江山?北魏也就攻克了南楚的襄阳而已,这就说什么北伐光复中原?
你都从来没拥有过的东西何来什么光复啊?
就是刘禅说也比南楚合理吧?毕竟天下分裂之前都是大汉的天下,刘禅说光复中原不也更加合理一些嘛。
不过人也是一样,不合理,也得搞出一点合理的理由来,这才叫名正言顺。
司徒顾雍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我军自先帝以来屡次征伐,钱粮耗费巨大,且陛下御驾亲征除灭刘汉,损耗精兵粮秣更是甚多。
且南中五郡屡屡反叛,大司马虽平定南中,然耗费巨大,且日前交州刺史吕公山年迈,交州乱象已显,我大楚履战而不得拔,我大楚还要穷兵黩武,实乃于我大楚大为不利也。”
顾雍历史上就是不粘锅,现在不行了,他不能这么这么做,之前阻止孙昊西征,他就已经走上了前台,再想退下来?
也不可能了,他这大司徒想来是一定得作为世家的领袖和这皇帝进行对抗了。
这次南方世家的领袖就落在了顾雍身上了,南方世家几乎都不想北伐,北伐劳而无功,还浪费资财,现在有蜀郡以南的益州在手,那自然可以和北方对峙了,都能对峙还打个屁啊?不能一统天下就不如天天消停停的,这样多好啊。
顾雍一说,张温立刻也出来复议道:“陛下,司徒大人言之有理,我大楚确实粮秣不丰,且中原地势平坦,易攻而难守,我大楚并无骑兵,难以占据尺寸此地,贸然出兵,涂民伤财,于我大楚大为不利也。
不若陛下守境安民,发展内务,待我大楚兵强马壮,天下有变之时,北伐中原,则天下定矣!”
接着朝中超过一半的官员都是这个意见,他们都是世家领袖,不愿意打仗,平安赚钱,快乐度日这多好啊!
孙昊看着这帮人,他也是一阵悲哀,没想到大楚的朝堂居然成了这个样子,他自己才继位六年,他爹孙策称王时的那个蒸蒸日上,锐意进取的大楚已经消没了,剩下的这些世家子,愿意为国征战的太少了,绝大多数都是要追求苟安之人,这几乎没有什么攻坚力。
自己西征建立起了一些威望,不过也就是摆脱的儿皇帝的窘境罢了。
比起他爹当年差远了,怪不得自己做太子的时候,老爹说过,世家就是双刃剑,有他们南楚稳定,不容易攻克。
也是因为有他们,南楚的攻坚力直线下滑,没有什么征伐之力!
这也不奇怪,为什么老爹这么一个能征惯战之主,在后来都不能太随心所欲的原因。
而且老臣之后,有能力的太少了,自己的小舅子周循,程咨,黄柄,鲁淑等等这些人都不行,没法重用。加上朱然,丁奉等人驻守在了益州,身边的战士太少了。
孙昊也就问道:“可是诸公均与司徒之意同也?”孙昊没法强行推动北伐,他只能靠着这些主战派了。
果然主战派没有刚孙昊失望,出来的就是主战派领袖吴王孙诩,当然了孙诩能耐不如陆远,但是孙诩身份最高,他也就更加受重视。
孙诩说道:“陛下,臣以为袁魏强盛于我大楚,陛下自守必为袁魏所破,陛下理应北伐,已定中原也。”
孙诩支持北伐,接着陆远,张承这些实力派人物也是出来赞成北伐,他们接着又吵起来了。
保守派的说法就是北伐无险可守,打下来守不住,只是浪费资财。
这奋进派也是说的激进,这仗不打不行,忘战必危,南方则无力防守了。
最后经过多方妥协,最后把北伐的目标定在了襄阳和益州,襄阳毕竟在长江这边,攻下来守得住,益州也是一个道理,世家也都是这么认为打下来是自己的地盘还行,不然也没什么意思。
而且世家强烈反对孙昊再次御驾亲征,太子孙宣才十九,一但孙昊死了,肯定得给孙宣留顾命大臣,世家的高官太少了,到时候影响不了小皇帝肯定是不行的!
孙昊这次发动的不是必胜的灭汉之战,他也没有一定御驾亲征的意思,于是孙昊同意了,这就兵分两路北伐,一路是孙诩的部队出成都攻打绵竹,另一路是陆远所部出江陵攻打襄阳。
两个人都是带领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北伐,这兴武北伐就开始了,楚国总是出武皇帝,这也是一个传统了。
同时太子孙宣也去了夷州带着诸葛恪,周循,黄柄等年轻人去历练一下。
同样孙策发展了台湾岛,这里被称为夷州,野人不少,正好给太子历练的地方。
孙昊自己也在这里打过仗,这次换成自己的儿子也去练练不错,这也是让年轻人见见血,本来孙昊不认为自己可以一统天下,儿子必须好好培养一番,这样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