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西狩(1 / 1)

汉末老兵 羽落云间 2195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26章 西狩

  永兴六年十二月,袁绍攻克潼关,长安彻底成为一座孤城了,攻克它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袁绍也发信给了陈铁,要合围长安,灭亡曹秦。

  在此之前,逢纪来见袁绍,袁绍一看逢纪面露喜色,袁绍也是非常兴奋的问道:“不知元图深夜见朕有何高见?”

  逢纪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曹馥,张虎顺应天命,归降陛下,陛下何不潜于文则入长安,为陛下……”

  说话的艺术,就是这个说一半,剩下的不用多说,这是皇上自己想出的。

  袁绍一听,喜上眉梢:“元图之言甚善,朕便遣文则前去长安为说客也。”袁绍叫来了于禁,于禁来了。

  他混得也是挺滋润的,毕竟他也是有才之人,也混到平西将军了,还有一个乡侯的爵位,也算是不错了。

  于禁见过袁绍,袁绍也说明了自己的打算,于禁会意,他即刻打点行装前往长安作为说客。

  而陈铁这里也是知道,自己不能攻克长安或是生擒曹叡什么的,这样功劳就太大了,所以他就是逼近长安给长安以压力。

  潼关丢了,曹休仅以身免,这曹叡才十六岁,他早就吓懵了,袁魏大军号称八十万,自己长安城中兵马不足两万,虽然这里是粮草不少,守两年都不会断粮,可是两万人守城能守住?这就只有傻瓜才会信了。

  黄初六年十二月中旬,曹叡召开朝会,在朝会上,曹叡声泪俱下道:“列位臣工,朕幼弱登基,本欲有所作为。然袁贼欺人太甚,且有恶贼曹馥,张虎谋反,以致潼关失陷。朕不知以何法退敌,还请诸公言明。”说完曹叡一脸希望的看着四大辅臣。

  曹叡经过曹馥和张虎谋反之后,他先是暴跳如雷,把曹馥和张虎家里剩下的人满门抄斩,也没什么重要人物,全是他们两个人的奴仆,死了他们也不心疼。

  后来曹叡想了连宗室曹馥,老臣之后张虎都能背叛,还有什么人不能反的?

  所以,曹叡对臣下的信任度极低,他只信任四大辅臣,当然除了勾连异族的司马懿,这几位毕竟是先帝信臣,尤其是曹仁,三朝元老,更是曹叡所看重的。

  这朝堂上的重臣都是些什么人呢?除了四大辅臣,还有败军之将曹休,大将徐晃,长安令程武,大将张绣,蔡瑁,司空张既,尚书仆射杜畿,护卫长典满兵临城下了,大家都是闭口无言,谁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曹叡也是无奈呢,这时候曹真出列:“陛下,尚书令司马仲达腹有良谋,为先帝所敬服,于我大秦有赫赫之功也,陛下何不问之?”这是咬着牙说的。

  曹真这是嘲讽司马懿呢,这时候还能有计谋?

  一共两万来人,人家号称八十万大军,这仗怎么打?

  谁会打?曹真也想了,曹秦能这么惨,你司马懿功不可没啊!

  没有你勾连外族的那些馊主意,先帝能英年早逝?看看你现在怎么说!

  司马懿也是好像刚睡醒一样,他睁开眼睛:“陛下,臣以为我大秦乃天命之所归也,不若我等君臣戮力同心,必成大事也。”

  和没说一样,全是废话,什么天命所归?天命所归个球,真天命所归能被打成这个熊样?

  其实曹叡对司马懿真心不感冒,他自幼被曹操亲自教导,对于蛮夷是防备之心很重的。

  而自己老爹就是因为听这个司马懿的什么狗屁妙计,联合蛮夷攻打四方。

  结果怎么样?自己嗝屁了,给他曹叡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

  这次曹真说司马懿有什么良谋,他也不信,果然什么天命所归的,这是什么鬼?

  曹叡看着四大辅臣当中的曹仁,这位是三朝元老,对于高祖和先帝是忠心耿耿!

  于是曹叡说道:“大司马,朕且问尔,尔可有妙计破敌乎?”曹叡寄希望于曹仁了,这是最后的稻草了。

  曹仁叹息一声出列道:“陛下,老臣为今之计陛下宜西狩以显天威也!”西狩?

  要是国富民强去西边狩猎倒是可以彰显天威,可是现在曹秦狗屁都没有了,凉州就一个夏侯楙还有四千多人,去西边不就是逃跑了吗?

  曹叡眼睛睁得大大的,他说道:“大司马之意,朕弃京师而走乎?且袁贼之大将陈铁在长安之近,朕如何得走也?”说完他看着曹仁,等着他的答案。

  曹仁继续说道:“陛下,老臣之意并非弃京师而走,乃西狩也。且袁贼之将铁军功太着,其人必不敢擒陛下也。”

  曹仁说明白了,陈铁军功太多了,再擒曹叡,那就真有点功高震主了!

  曹叡一听也明白了,但是他还是说道:“大司马且容朕三思而行也。”

  曹仁也知道弃城而走,这不是一下子能接受的,他点头:“陛下,西狩宜急不宜缓,还请陛下速行之也。”曹叡示意退朝。

  曹秦朝堂就是这样了,而在私下,于禁进城了,他首先就见了程武。

  程武对于曹丕恨恶至极,他同意归降袁魏。但是他虽然是长安令,但是一点实权都没有没用。

  这让于禁不禁有些泄气,没想到这程武长安令当成这熊样,比他老爹差多了!

  后来于禁选择去见蔡瑁和张绣,这两位也不是什么忠义之士,见他们正好。

  于禁进去之后,就看见张绣在擦拭着配件,蔡瑁和蔡中在一边冷笑,还有一个张泉在张绣后面虎着脸,一副鸿门宴的样子。

  于禁说道:“德珪兄,张将军,尔等如此待客乎?”

  蔡瑁说道:“对旧主不忠不义之徒,瑁必以如此待之也。”这是嘲讽于禁当年官渡直接投降袁绍的行为。

  于禁笑道:“张将军,德珪兄莫不是只有一主乎?”

  确实这两位也不怎么滴,不然于禁不能除了程武之外就选择了这两位。

  张绣听了豁然站立,拔出佩剑:“于文则,尔乃何意也?莫不是绣手中之宝剑不利乎?”

  于禁笑道:“将军之宝剑若当真锋利,禁早已在将军剑下饮恨也。”

  张绣还要再说什么,蔡瑁打断了他,蔡瑁说道:“张将军,如此足矣。”张绣一抱腕,他退到一边。

  蔡瑁接着说道:“文则,非瑁与张将军不愿归降于本初公,乃当年瑁与将军兵败荆州之时皆可归降本初公,然当日我等皆选孟德也,如此本初公焉能容我等乎?”

  于禁听了大笑道:“德珪,张将军,陛下雅量高致,当年之事已如云烟而逝也。且禁当年亦是于孟德公帐下为将,而今如何也?”

  蔡瑁听了叹息道:“本初公接纳我等瑁亦知之,然瑁以为当年乃是天下为名,而今本初公如日中天,我等贸然归降无晋身之阶,何以于魏地效力也?”

  确实这两位在曹操帐下虽说没那么受重用吧,但是曹操缺人,他们的待遇不错。可是袁绍那里是人才济济,他们两个行吗?

  于禁听了也是点头,他想了一下说道:“二公若诚心归顺陛下,有一物可做晋身之阶足矣!”于禁说得是目光闪闪的看着这两位。

  蔡瑁也是挺兴奋的,他问道:“文则所言何物也?”

  于禁说道:“便是那传国玉玺也!”蔡瑁听了也是一愣,后来也明白了,袁绍被称为最强诸侯,但是称帝之后没有玉玺,这玩意确实显得有些不太正规,这对于袁绍确实有大用。

  这样他们也就议定了,预备伺机而动。而曹叡的西狩决议一直到了太和元年正月,曹叡才真正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