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百分百坏人(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280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4章 百分百坏人

  藩王大军进发之中,按照预定的进军路线,他们将很快抵达保定。

  等待他们的是皇帝,也是保定侯。

  福王世子朱由崧意气风发,看着身后的十万大军,刀枪耀眼,战马嘶鸣,什么样的城池攻破不了?

  他左边是李永贞,前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他的重要智囊。右边是来自开封的周王,这老小子是被胁迫来的,不愿造反都不行。

  朱由崧看不起周王,你儿子都被抓起来,听闻还要被砍脑袋。

  皇帝这般欺辱你,全天下藩王造反的情况下,你居然还不反,怂成啥样了?

  周王不在乎小辈的评判,老子的祖上从太祖时期开始,传承到他是第十任周王。

  掐指算来,他在周王的位置上待了四十一年,将来还有很多年,一直到寿终正寝,靠的可不是造反。

  很无奈,福王世子的十万大军先来开封,带着他一起走。

  周王是被逼的,他有证人。

  和他类似的还有鲁王,到现在都没理会福王世子的召唤。

  福王世子兵分两路,一路走开封带上周王,然后浩浩荡荡向北推进,人数足有十万之巨。

  另一路走的是水面,因为船只有限,他们想尽办法,最后只能是两万军队,他们从黄河入大运河,向南经兖州先带上鲁王,然后一同乘船北上。

  福王世子很郁闷,这一路上比他想象的困难要大,无论大小城池,哪怕只是个县城,通常会闭门坚守。

  刚开始的时候,他气不过,试着打了几次,损伤惨重,也有攻破城门的,其实意义不大,反而要花功夫控制军队,避免他们劫掠。

  李永贞劝他,兵贵神速,打进北京城才算取得胜利,路上这些城池该绕就绕,没必要非得攻进去。

  你看看,人死了不少,还不能抢东西,顶多是打开官府的仓库,讨一些粮食和财宝。

  慢慢的,不用李永贞劝,福王世子催逼着军队快行,虽说藩王们有钱有粮,但随着战线不断推进,他们的补给线变得越来越长。

  最可恶的,那些被他们略过的城池,非但不领情,反而袭扰运粮的车队,导致福王军队的粮草越吃越少。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稳步推进,要么速度拿下北京城。

  前者听起来靠谱,其实一点都不稳。

  在五路叛军之中,皇帝那边另外四路都占优势,尤其是北面的京营,他们一旦打败代王和晋王,将会立即调转矛头赶来驰援。

  京营是何其恐怖的存在,朱由崧感觉自己的军队不如人家。

  更何况,听闻与京营一起的还有两千关宁铁骑,这就更抵抗不住了。

  因此,兵贵神速不是开玩笑,他们必须迅速杀向北京城。

  皇帝出现在保定,带着完整的国家决策和军事指挥班底,横在那里。

  这一招让人头疼,不止是朱由崧,李永贞听闻后也是冷汗直冒。

  在原本的打算里,他们打算趁皇帝去天津,水陆并进赶往京城,与里面的驸马冉兴让、魏国公徐弘基等人联手,迅速取得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

  李永贞替朱由崧算过,皇帝从天津回到北京,路上还会遭到我们人的截杀。

  他回京后部署,发出诏令调配军队,到那时我们差不多该到了。这叫什么?就是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的反应出乎预料,他听闻消息后没急着赶回,待处理完天津的事务,直接赶往保定,负责军事的兵部尚书和左都督,负责决策的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以及都察院的袁可立、通政司的杨嗣昌、行人司的陈子龙、锦衣卫的刘文炳,大明朝从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到下达指令、执行指令、监督落实的人都在。

  不是皇帝离开朝堂,而是皇帝带走了朝堂,整个政府的军政职能运转顺畅,你甚至都找不出瑕疵。

  相反的,李永贞为朱由崧在京城安排的那些策略失效,不仅是路上截杀不了皇帝,皇宫里的密探,京城里的自己人,全都失去攻击的目标,在勇卫营的攻击,以及东厂、锦衣卫与兵马司的联合搜捕下,只能一个接一个的落网。

  他们只剩下最后的希望,押宝手头的十万大军,一旦攻破保定城,抓到小皇帝并杀之,胜利才会浮现。

  大明朝所有的藩王都反了,新皇帝又只能从太祖的子孙中挑选,朝中大臣选不了别人,只能和朱由崧一伙妥协。

  这一次被皇帝称为“谋逆”的行为,将成为像成祖皇帝那样的“靖难”。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谁代表正义取决于谁最终取胜,或者谁活得更久。

  朱由崧和李永贞都很自信,保定城里不止有皇帝,还有保定侯。

  ……

  保定侯府内,朱由检没杀保定侯,也没杀他的儿子,以及那个胖的像白馒头的孙之獬。

  六名苏州女子还在唱,只是时间久了,她们有些累,嗓音条件不比一开始。

  朱由检吩咐,给她们一些吃食。漫漫长夜,没人唱小曲,挺难熬的。

  门外是侯府的侍卫,一个个跃跃欲试,但距离房间最近的也有五十步,里面的人说过,谁敢越雷池一步,先杀你们家侯爷。

  保定侯不知皇帝在等什么,还不太好问。

  朱由检等的东西很多,首先是圣旨。

  皇帝在这里,别人还能发的出圣旨?

  朱由检相信,圣旨是一定会有的。他相信袁可立和孙承宗等人的智谋,他们一定会带人来宣布。

  在朱由检眼里,房间里的保定侯该死,他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

  但是门外的侍卫们应该活,哪怕调集大军可以灭他们,又何必呢?

  即便不能用来守城,至少是大明的百姓。

  百姓要生存,就必然会产生劳动价值,为这个社会增加财富。

  朱由检是学经济学的,只要生产资料还够,那么人力资源就是好东西,不止产生财富,同时还能消费产品,拉动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他在等,哪怕天明了,藩王叛军不是晌午才到吗?可以给这些无辜的侍卫机会,一个让他们活下去的机会。

  果不其然,先是卢象升的天雄军包围侯府,新任保定巡抚索菲亚也出现在侯府门外。继而,金圣叹大大方方进门,宣读圣旨。

  圣旨啊,这些侍卫从未见过。但是每个人都从柳敬亭先生的书里听说,见到圣旨是必须跪下的。

  房间里的保定侯见状直接晕过去,完了!

  他要杀皇帝,那得骗侍卫们才行。

  皇帝要是公开身份,侍卫们早就降了。

  朱由检没着急,等着这道诏旨宣布,等着金圣叹亲口说出。

  “保定侯梁世勋勾结叛军阴谋造反,着锦衣卫当场拿下,关入诏狱审理。其家产充公、家眷关押,其余人等不问。”

  侍卫们松口气,侯府的丫鬟、仆人、花匠、厨子都没事,大家放下兵器,乖乖的回屋等候。

  屋内的朱由检松口气,今夜这场大戏总算要结束。

  但是,现在已经是四更时分,再过一会天该亮了,藩王叛军即将抵达,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外面在做收尾工作,该放的放,但是只准带私人物品,侯爵府的东西已经被抄没,属于国家所有。

  朱由检看着刚刚苏醒的保定侯,问道:“朕已经稳操胜券,知道为何仍不杀你吗?”

  保定侯摇头,脑袋有点晕,眼前有点晃,不知道。

  又是泼水,又是掐人中,他年纪不小,身体有些吃不消。

  “保定侯,你也是个可怜人。偌大一个侯爵府,除了你的夫人哭两声,剩下的全在自保,根本没人为你说话,更没人为你拼命。”

  保定侯默然,正所谓树倒猢狲散,人全是为利益活着,这世间哪那么多真情?

  你发达时,哪怕僻居深山,依旧宾客如云,往来无白丁。你潦倒时,大厦倾斜,哪怕在闹事,无人问津。

  “保定侯,朕说过,你死定了。但你的夫人和儿子,听说还有几个嫁出去的女儿,或许有一线生机。”

  保定侯眼中一道亮光闪过,他活到快七十岁,一辈子尔虞我诈,吃过,见过,玩过,值了!

  但是,他的夫人很本分,今天过寿是被逼的,以前从未大操大办。最珍贵的是儿子,他还年幼,尚未娶亲,不能这样死了。

  朱由检见他似有所动,说道:“你向来无信无义,背叛福王,背叛朕,都已经习惯了吧?今天为了夫人和儿女,朕给你一个差事。若是办好了,他们都能活,若是办砸了,他们会比世上所有人死得都惨!”

  保定侯没什么犹豫的,他是无信无义之辈,内心从无道德准绳。

  想当年,他支持福王,得罪了整个朝堂,唯独讨好皇帝,因为表现突出,得到侯爵的封赏。

  后来,他诱使福王遇难,因为皇帝命他如此做,能保全福王最好,保全不了,那就先保自己的侯爵府。

  今天,皇帝拿他的夫人和儿子威胁,对于心中没有坚持的保定侯来说,无有不允!

  朱由检说了自己的谋划,让张献忠带几人跟着,陪他去城墙上见叛军。

  陈子龙问:“陛下言保定侯必死,他是否会为自己的生死,抛弃了妻儿,想办法叛逃出去呢?既如此,陛下为何不给他留下生之希望?”

  朱由检摇头说道:“保定侯罪过太重,以他的老练,不会相信朕的谎话。再说了,世上没有百分百的坏人,保定侯玩弄是非,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欺君,可以陷害同伙。但是朕认准了他,不会负了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