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住在北岛(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186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310章 住在北岛

  元宵节之后,吵着闹着回京的声音越来越大,朱由检偏偏在北岛住习惯了,丝毫没有动身回京的意思。

  他晒着阳光,看着宫娥和太监在玩着滑冰、雪橇,以及一切有趣的游戏。

  为什么急着回京城呢,从皇后周婉言和柳如是赶来之后,一众嫔妃中只剩下海兰珠不在。

  周婉言赖在朱由检身边,她很是愧疚,为什么田秀英和陈圆圆能生孩子,就连远在科尔沁的海兰珠,据说也生下一位公主,偏偏她没有子嗣。

  朱由检揽着她的香肩,劝她不用着急,咱们以后的好日子还多着呢,至少你那块地还能耕耘二三十载,还怕不能生个一儿半女的?

  朱惟妙和朱惟肖在雪地上跑着,朱慈灿似乎领会了走的诀窍,已经能够在雪地上走上三两步,只要发现没有人搀扶,立即倒在一侧,那样子可爱极了。

  孩子会有的,吃的穿的不愁,大明的将来一片光明,我们只需要享受幸福就好了,何必忧虑?

  周婉言跑到张嫣身边,说道:“皇嫂,我要是没有孩子,以后只能陪你过了。”

  张嫣才不稀罕,“我已经认朱慈灿为义子,不陪你喽!”

  周婉言并不知其中的蹊跷,倒是觉得张嫣的做法不错,她要是一直生不出来,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朱由检在不远处告诉她,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现在就担心生不出孩子的问题,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张嫣也劝他,“陛下每日耕耘,迟早会有收获的。”

  是啊,哪怕是一片盐碱地,在雨露滋润下,迟早会有种子发芽生长。

  这比喻有点糟糕,朱由检连连摆手,皇后娘娘那里是最肥美的江南水乡,怎会是盐碱地?

  年纪小点的陈圆圆和柳如是装作听不懂,剩下几人都在笑。

  只有袁梦荷心肠最好,过来安慰周婉言,陛下说以后不会轻易再娶妃子,皇后娘娘最受陛下宠爱,还愁孩子的事?

  朱由检的确说过,他见不得女孩子受委屈。现如今这七个女子够他招架的,皇宫里不能再增加女主人了,身子吃不消,忙不过来呢!

  这时候,王承恩从远处跑来,一边跑一边喊陛下。

  王承恩很久没这么激动了,到了近前已经上气不接下气,“皇贵妃……皇贵妃娘娘,她回来了!小公主,她……她也回来了。”

  海兰珠到了,前不久有八百里加急送信,但是没想到速度这么快。

  随着她的到来,朱由检的女人们聚齐。

  五大艳后之一的张嫣,草原第一美人海兰珠,秦淮八艳中最为人钦佩的柳如是,史上红颜祸水的代表人物陈圆圆,加上朱由检做信王时候的三位夫人,七名女子齐聚映月湖北岛。

  朱由检有个大胆的想法,历史上形容一个昏君喜欢说夜御七女,他的父亲泰昌帝据说便是这么死的,朱由检想尝试一下,荒淫无度的皇帝到底是什么样子。

  包括新来的海兰珠,七个女子一起打他,你要是死了,我们可怎么办?

  张嫣表现的最含蓄,只是装模作样比划一下,然后便不管喧闹的男女,她抱过来海兰珠的女儿,怎么看都觉得漂亮。

  不愧是草原第一美人,诞下的孩子也如此俊俏。

  朱由检已经给取了名字,顺着她两个姐姐朱惟妙、朱惟肖,她叫朱惟依。

  好可爱的孩子,再过几个月就能和兄长、姐姐玩雪了。

  侍女提醒道:“娘娘,几个月后到了夏日,便不会有雪。”

  张嫣羞赧的笑笑,一孕傻三年,此言不虚。

  岛上欢声笑语,距离北岛几百步之外的船上,内阁首辅李国普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刘若愚却一声叹息。

  怎么陛下还不回京城?

  李国普急得是国事,虽说皇帝在皇庄举办了两次朝会,但仍有大量的问题没有解决。

  以前的时候,皇帝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很晚,在内阁票拟和司礼监批红的帮助下,勉强完成所有政务的处理。

  现在呢,皇帝已经半年多没有管奏疏的事,积压下来的奏疏能装满很多辆车子。

  皇帝因为御驾亲征没办法,何况人家还取得了举国瞩目的胜利,但是既然你回到了权力中枢,便不能像个没事人一般,把奏疏的事情置若罔闻。

  刘若愚的诉求略有不同,他是很老派的思想,每日兢兢业业的工作,扮演自己“技术工人”的角色。

  这是刘若愚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从魏忠贤身边的骨干,到朱由检任命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努力做好奏疏盖印的事情,从没奢望过更高更大的权力。

  在朱由检的后宫,不止是妃嫔奇少,而且宦者、宫娥的数量有了几何级的降低,至于像“东厂”这样的特务机构直接转变成了税务部门,以前的内廷二十四监到如今已经合并到十个以内。

  朱由检已经下达圣旨,禁止官方和民间一切阉割、残害身体的行为,意味着从此以后合法途径不会有新的宦者产生,从明初以来盛行的太监干政宣告终结。

  刘若愚一介文人,他找皇帝是劝他返回紫禁城,哪有做皇帝的整日飘在外边?

  刘若愚自从入宫没怎么提过意见,甚至没有写过给皇帝的奏疏,但他今天必须站出来,和李国普一同发出请求,皇帝该回京了。

  在李国普和刘若愚之外,还有另一个主动跑来的大臣,刑部尚书、成国公朱纯臣,他的诉求更简单。

  历朝历代有个规矩,逢皇帝登基、皇子诞生、册立皇后等一系列大事,都要大赦天下,释放一部分牢里的犯人。

  可朱由检这个皇帝不一样,登基时候还算听话,后来便越发的不合规矩,他的儿子都快会走路了,又在辽东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还有收复青海、台湾等一系列重大喜讯,却从来不提大赦天下的事。

  朱纯臣是刑部尚书,这类诉求都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只能和李国普、刘若愚同来,找皇帝说道说道,该赦免的还是要赦免,不知多少人都在等着呢。

  三个人没得允许,只能距离北岛远远的待着,他们到来的消息已经通报给王承恩,怎么还没有告知皇帝,召我等觐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