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向北挺进(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197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300章 向北挺进

  孤山堡外的战争愈发残酷,明军里外夹击占据绝对优势,但女真骑兵迸发出超强战斗力,他们悍不畏死做着最后的挣扎。

  在人群纠缠在一起的状态下,大炮早早的熄火,整个区域笼罩在刀光剑影中,间或者有几声枪响。

  响声最大的还是嘶喊、痛呼,每个人或者战斗,或者死去。

  刘文炳统领着锦衣卫缇骑,他按照皇帝的命令,一直没有加入战团,而是死死盯着皇太极帅旗的方向,预防贼寇突然间的逃跑。

  战斗从早晨打到晌午,鲜血映红了白雪,整片大地处在肃杀的氛围里。

  终于,刘文炳发现不对劲,女真的帅旗还在,但主帅已经不知所踪。

  他来不及请示皇帝,只能派人去告知,他率领缇骑绕过战场,顺着踪迹追向皇太极逃走的方向。

  朱由检接到了刘文炳汇报的信息,皇太极这次逃跑带不走多少人,锦衣卫的缇骑足够了。

  眼前是残酷厮杀的场面,他在等待一个变数。

  这个变数哪怕不出现,明军一样取胜。但如果出现了,明军便不会伤亡那么大。

  其实,但凡看着战场指挥战斗的,都已经发现了端倪。

  不管战局如何变化,女真大军中有一部分始终岿然不动,他们要么是女真留下的后手,好比是大明这边的缇骑。也有可能是态度有问题,不愿意投入战场。

  这部分军队人数不多,为首的是二贝勒阿敏,以及他的儿子爱尔礼。

  阿敏说了,他将彻底与皇太极划清界限。但是,他不愿意向同族伸出屠刀。

  所以,他能做的是等待,等你们分出胜负。

  女真原本就兵力不足,在明军狂攻之下纰漏四出。少了这部分人马,更加难以抵抗。

  阿敏没打算对同族动手,但他的伙伴们受不了,既然二贝勒的军队叛乱了,不如先干掉他。

  这时候,朱由检一直等待的变数发生了。

  因为被同族的军队攻击,阿敏和爱尔礼不得不奋起反抗,他们打了起来。

  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等到夕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女真铁骑战斗到最后的一兵一卒,除了阿敏所部早已决定逃离皇太极的人,女真军队没有一人投降。

  夕阳映照下,你分不清是红彤彤的阳光,还是暗红色的血液,整片大地像是炉子里烧过的火炭,还有点火红,散发着温度。

  可天气真的凉了,这份炙热在迅速的降温,黑夜很快会再次来到,世界将重归平静。

  袁可立披着大氅,全身上下都捂着,到了皇帝面前,禀告道:“陛下,女真主力已被歼灭,赫图阿拉被我军占领,女真灭了,彻底的被消灭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他听到战场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女真灭了!胜利!胜利!

  这不是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也不是前不久的辽阳大捷、沈阳大捷,而是大明朝对女真战争彻底的胜利。

  你完全可以说,从此以后再无女真,更没有什么“水克火”的大清。

  朱由检已经派出刘文炳捉拿皇太极及余党,这一次又派出三千营的曹变蛟,两路骑兵一起向北扫荡,斩草必须除根,皇太极愿意来顺义皇庄最好,他要是胆敢反抗直接斩杀。

  朱由检当场派出了曹变蛟,接着是郑芝龙,立即带队返回台湾,两年时间经营好台湾岛,准备好了便可以南下进攻吕宋,大明朝的殖民时代由你开启。

  他又将目光投向了袁崇焕,带你的义乌军返回陕西,民变已经结束,接替洪承畴任陕西巡抚、三边总督。至于洪承畴,改任宣大总督,常驻宣府。

  朱由检小声叮嘱袁崇焕几句,无关军事,无关政治,只是让他重视新型农作物的推广,以及陕西、甘肃一带水利工程的建设,这是大明朝稳固西北方统治的基础。

  安排完以后,众人不太明白,皇帝说了这么多,为何没有提班师回朝的事情。

  算起来,他可半年多没回去了,准备在辽东过年吗?

  朱由检告诉他们,辽东哪行啊,还得再朝北,去格勒珠尔根城吧!

  众人骇然,哪怕是中原王朝势力最强大的时候,也只是敢封狼居胥。

  在大明朝,太祖派军队横扫草原,成祖亲率大军数次北征,但也从没有人到过这么远的地方。

  朱由检不说,一些聪明的已经猜到。

  大明朝的皇贵妃还在科尔沁,而且她为皇帝生下一位公主。

  作为朱由检,在辽东威风八面,完成了数代人的梦想,又怎能忍受妻女在别人手中?

  没必要几万人都去,朱由检决定组织两万精兵,带上一个月的口粮,咱们快去快回。

  出来拦阻的又是陈奇瑜,陛下,万万不可!

  朱由检问:“有何不可?”

  心中却想,怎么哪都有你,每一次出言劝阻的都是你。

  陈奇瑜道:“陛下,理由有三。其一,此时节严寒难耐,向北情况更为严峻。我军士兵多生于关内、长于关内,在此环境下战斗力锐减。

  其二,我军虽为得胜之师,其实出兵日久,军势已疲,再不休整难免军心有变。

  其三,国不可一日无君,京师方面积压太多问题,若不妥当处理,恐怕冬日无法实施,将会影响明年的生产。”

  朱由检听他说的有几分道理,没有出言批评,而是自省道:“军师言之有理,不过呢,科尔沁名为盟友,在本次战斗中却态度消极,并未与大明同心,且皇贵妃还在其都城,不能不讨啊!”

  陈奇瑜懂皇帝的意思,言道:“陛下,兵法有云,兵贵精不贵多。科尔沁与外喀尔喀几次大战,目前已经无力阻挡我军。只需一万精兵,让礼部尚书杨嗣昌为帅,微臣为辅,足以平定科尔沁。”

  朱由检问:“军师准备如何平定科尔沁。”

  陈奇瑜回答:“微臣想请科尔沁大汗与皇贵妃、公主一同去北京城过年。”

  朱由检懂他的意思了,对科尔沁诸部落的管辖,应该采取与青海相同的政策。

  那就是设立很多的亭长,每人管辖几百至一两千户。他们成为新的地方贵族,从而代替原有的上层贵族,因为势力小便不能与中央作对。

  至于科尔沁大汗,只能请回顺义皇庄养着。

  而且,陈奇瑜觉得不止是科尔沁,有这么好的政策,完全可以更进一步,顺带着把外喀尔喀的地盘收入囊中,扶持他们中的一大帮子亭长,让他们替大明朝向北开疆拓土,在老毛子还没有兴起之前,趁早占了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最好能以乌拉尔山为界。

  至于皇帝,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还是班师回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