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负荆请罪
同样的战术第二次使用,察哈尔军的进攻让城内守兵非常吃力,当他们全力以赴的抵抗时,另一侧的祖大寿和吴襄发动进攻,成功的攀登城墙,发起一场近身肉搏战。
沈阳城内没有太多女真守兵,而且他们已经忍饥挨饿很久,战斗力较之往常降低了许多。
城门开了,祖大寿骑马到了街头,他看见倒在地上女真军卒的尸首,也看到家家户户紧闭的房门。
有军卒恶狠狠的踢开一家,却发现主人已经死去有几天。不是因为战乱,而是饿死的。
祖大寿直奔沈阳城内的“皇宫”,按照皇帝此前在信上提起的,他要保全皇太极及女真贵族的家眷。
一方面,祖大寿开始写奏疏报捷。另一方面,他命令把军粮分给百姓,以及沈阳皇宫里住的那些女人们。
吴襄对他说,总算不用死了,我等二人要感激察哈尔人的帮助。
可不是嘛,要不是粆图和岱青的鼎力相助,他俩无论如何也打不进沈阳城。
吴襄感叹,“我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今想来悔之晚矣!”
祖大寿也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察哈尔,身为汉人,却行鸡鸣狗盗之事,我祖大寿愧疚啊!”
“因我等离去,导致袁督师的伏击失败,数千军中兄弟受此连累。辽阳之战,两方势均力敌,正是因为我等不在,方才造成损失惨重。”
祖大寿也说,“围住沈阳,若是早早攻打,也不至于贻误战机,导致后来被皇太极袭击,还是我等之过错。”
再看人家察哈尔军,身为异民族,却讲究信义,夺取青海后交由大明朝统治,并协助出台长期稳固统治的办法。
等粆图和岱青率军抵达沈阳,二话不说就去进攻,没有任何小肚鸡肠的算计。
这是何等的胸襟,察哈尔人尚且如此,祖大寿与吴襄能不羞愧吗?
等到封锁“沈阳皇宫”,安置好城内百姓,祖大寿和吴襄到了城门口,他俩光着膀子,后背插了荆条,跪在地上等着皇帝前来。
朱由检是第二天方才抵达的,既然沈阳继辽阳之后归了大明,从战略角度考虑,他们再加把劲,便能将女真赶出这片区域,以前的营寨便不再需要。
在城门口,他看到跪地认错的祖大寿和吴襄。
朱由检没有理会,径直走了过去,只是吩咐身边的王承恩,让他们准备好了进城来见。
朱由检选择直奔皇宫,他要坐一坐皇太极的龙椅,尝试下与紫禁城的是否相同。
刚坐下没多久,王承恩禀告,祖大寿和吴襄来了。
“进来吧!”
两人还是光着膀子,背着荆条,这是战国时期廉颇见蔺相如的规格。
朱由检挥了挥手,别弄那些虚头巴脑的,摘下来,穿好衣服。
祖大寿和吴襄面露尴尬,还是照皇帝吩咐的做,垂手侍立在旁边,不知如何开口?
朱由检望着他俩,问道:“尔等知罪?”
两人跪倒在地,罪该万死!
“关宁铁骑为什么强?”
这个问题让两人一愣,在最近几年,关宁铁骑被认为是大明朝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出尽了风头。
朱由检仅仅抽调两千人,交由曹变蛟率领立下不少战功,每一仗都是大明朝压箱底的利器。
祖大寿想了想,回答:“关宁铁骑训练有素,马匹及配备都是最好的,又有城头上的大炮支援,因此每战都表现突出。”
朱由检却摇了摇头,问吴襄,“你说呢?”
吴襄回答:“关宁铁骑三军用命,无论将帅还是军卒都能同心协力,这是破敌取胜的关键。”
答案有点接近了,但是还有距离。
“关宁铁骑之所以强,一开始源于孙承宗孙先生当初说的那句话,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祖大寿和吴襄都算辽人,辽人中最大的地主,在此耕种的都是辽人。
而关宁铁骑由这些人组成,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自己的,遇到女真来袭自然会拼了命守卫,这是关宁铁骑强大的原因,也能说明为什么外来军队总是想逃走。
问题出在他们的“尾大不掉”上,朝廷用于辽东的军费每年攀升,却不见他们有何收复国土的动作。
原因在于他们小富即安,自己小日子过好了,整日盘算怎么向朝廷多要军饷和赏赐。
长此以往,帝国财政将因此崩溃,辽东战事却难有进展。
更恐怖的,像祖大寿这样的将领越来越像军阀,他们有土地,有人口,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朝廷要倚仗他们,难免会滋生这些人的骄狂。
如果朱由检刚登基就说,山海关外这批人是军阀,估计没人信,皇帝太容易猜忌。
现在呢,祖大寿和吴襄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就是军阀,只是还差了一点点。
朱由检早料到如此,他先是迁徙民众,相当于废弃了“辽人守辽东”的政策,让军阀们失去了根基。
同时,他抽调两千人入关,后来让这些人加入京营,一方面是削弱关宁铁骑的力量,另一方面是近距离观察,威名显赫的关宁铁骑到底有多厉害。
在朱由检看来,如果内部一切正常,女真人是掀不起风浪的,恰恰是山海关外的军阀,还有陕西的流民,最终造成以前那个明朝的灭亡。
朱由检用迁徙断了军阀们的人口,没有了人口,土地便失去了意义。
紧接着,朱由检宣布裁兵,虽然关宁铁骑一个没少,但是人数已经符合现实,不再能放肆的吃空饷。
如此一来,相当于人财物三个方面掐住祖大寿等人的脖子,如果不是女真迫不及待的骑兵,这帮军阀将渐渐的老实起来,最后服服帖帖的,安心做大明朝戍边的将领。
战事却在这个时候打响,祖大寿的忧患意识很强,他感觉末日临近。
如果连女真人都没了,他这个“军阀”当到头,很可能会被秋后算账,这才铤而走险,意图最后一搏。
这些日子里,朱由检对他俩的关注,丝毫不亚于女真。
甚至在危害性上,如果祖大寿和吴襄得偿所愿,严重程度高于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