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顽抗的皇太极
阿敏已经绝望,作为大明皇帝刚刚册封的建州卫指挥使,他毫无作为。
相比于在北京城死去,被带到辽东的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是大明朝蛊惑女真人心的道具而已。
可身边的两位小贝勒多铎和阿济格都说,既然被皇太极丢弃,甚至一心想除掉我们,重新做女真的统领,未必是错误的决定。
可阿敏深知,女真人在辽东已经没有立足之地,辽阳丢了,盛京也不会太久,赫图阿拉也绝不会保得住。
斩草必须除根,大明皇帝表面温和,背后绝不会留有后患。
那应该怎么办?眼睁睁看着女真完蛋吗?
两位小贝勒偷偷说道:“逃回去!还有希望!”
阿敏思索半天,重重的点头,大明朝对他们的看管并不算严格,如果有机会逃回,继续统领自己的队伍,哪怕最终还是败了,又有什么可怕?
既然要逃跑,似乎不能带太多人,只有我等三个,找一个机会,抢到马匹冲出去,回到自己的队伍里。
……
女真大营内,皇太极终于下令挖掘壕沟,竖起栅栏。
几乎三两天夜袭一次,还让不让人睡觉?
若是白日,女真骑兵有优势,不管你来多少,差不多都能给你包了饺子,谁也别想逃跑。
可明军晚上来,来的人武功出奇的高,手里还有迅雷枪。你要是冲出去,他们的布置居然是有层次的,又是绊马索,又是打黑枪。
等到手段用完了,干脆骑马就跑,黑夜里并不方便追,还要小心中了圈套。
就这么十几天过去,从皇太极往下各级官兵都有些受不了,也不知明军那边哪来这么大精力,没完没了的夜袭。
皇太极很郁闷,女真的骑兵保障了他们的机动性,在白日里他们不怕遭遇明军。但黑夜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简直防不胜防。
皇太极搓着手,走在营寨的边缘,他想过在途中设伏,但是收效甚微。
这时候,一员将领被推推嚷嚷的到了近前。
皇太极抬头看了他一眼,难以相信的说:“你是正黄旗的固山额真,朕最信任的人之一,你居然通敌?”
这员将领大声喊冤。
冤什么冤?昨晚朕只给你一个人说了消息,结果明军夜袭时便绕过那个地方,难道还不能证明是你在通风报信?
将领低下头,他清楚自己上当了。
原来,皇太极昨晚故意透露假消息,他却信以为真。
“杀了吧!”
皇太极不愿意听他说原因,既然你已经降敌,那就死去吧!
只是,皇太极想不明白,为什么官位如此高的将领,居然也会投靠明国。
不止是他,皇太极更加不能容忍刘爱塔的降敌,一个女真人的驸马,居然做了明朝的游击将军,成何体统?
这是人心要散吗?
还有更惨痛的打击,明国册封二贝勒阿敏做了建州卫指挥使,另外两个小贝勒阿济格和多铎都有职务,这分明是另起炉灶,相当于扶持阿敏等人统治女真。
皇太极想过朱由检的种种进攻策略,却没想到他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
隔三差五的夜袭就不说了,忒恶心。
靠阿敏分化女真势力,又极力拉拢刘爱塔这样的人,分明是在蛊惑人心。
有种的战场上见分晓,使用这样低劣的手段,胜之不武。
皇太极的手下没好意思说,在阴谋诡计方面,皇太极比以前的老可汗努尔哈赤强多了,他几乎做到了每战必有奇谋,每一次都堪称教科书般的神奇。
其实,女真将领的教科书很简单,不是《孙子兵法》,不是《练兵实纪》,而是大明朝百姓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将领中几乎人手一本。
皇太极是最能活学活用的那一个,他崇拜诸葛亮,也希望有一天能真正火攻一次。
走在营寨的边缘,皇太极期盼营中更多受伤将士能够恢复,他现在迫切需要出去打一架。
僵持的状态会将他拖入深渊,他需要主动出击。
这时候,一封密信递到了手里,他顿时大喜过望。
太监葛九思守在旁边不远处,见大清国皇帝高兴,好多天以来的头一次,连忙凑上来询问。
皇太极见附近没有别人,欣喜的说道:“二贝勒和多铎、阿济格两位小贝勒来的信,他们依旧心向大清朝,心中念着朕,派亲信冒死逃跑送信,说他们愿意找机会逃回来。”
葛九思心想,他们的亲信能跑出来,这仨为何不一起跑?
也许是他们觉得机会还没到,葛九思恭维道:“陛下洪福齐天,得道多助,必将渡过难关。”
皇太极还是搓手,不过已经与刚才不同。
刚才搓手是紧张,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是敌人,就连国都也风雨飘摇。
现在搓手是兴奋,别看只是阿敏等三个人,背后代表的含义却深刻入骨。
如果阿敏高高兴兴就任建州卫指挥使,还出现在盛京城内,女真百姓会接受这个新的统治者,那么皇太极这个大清皇帝将成为过去时。
现在阿敏表示服从,带着阿济格和多铎返回,至少代表女真八旗还是团结的。
只要满八旗没问题,女真至少在军事上保持自己的强大,再有两三个月进入寒冬,到时候辽东天寒地冻,皇太极巴不得周围有很多可以抢的对象。
仅仅两三个月,挺过去还是大清国。
至于宁远,哪怕丢了国都盛京,只要女真人可以继续抢掠,断绝大明朝的钱粮供应,还怕不能将失去的城池逐个收回吗?
这些天以来,对面的大明皇帝没闲着,皇太极同样很忙碌,他已经派人招降祖大寿和吴襄,即便不能让他们屈服,至少让他们保持观望。
那意思仿佛在说,我们女真要是完蛋了,你们就是被卸磨后杀掉的驴,看着办吧!
与此同时,皇太极分别向察哈尔和科尔沁写信,向他们阐述现在的形势,如果女真今天败了,察哈尔将永远做大明朝的顺民,便很快变得和汉人没有二致。
科尔沁也别总想着做草原雄鹰,为什么魏蜀吴三国鼎立,因为蜀国和吴国只要有一个被干掉,剩下那个便独木难支,要想不被明国吞并,最好留下女真钳制明国。
皇太极相信,明国发动浩浩荡荡的四面围攻,未必真的能奏效。
只要阿敏等人忠心投靠,大清国至少在今年还没到亡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