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夷州大捷
东南方向传来天大的喜讯,郑芝龙与索菲亚的组合打败了尼德兰人。
连日来,朱由检难得这么高兴,正在捧着郑芝龙写来的信,和大家分享发生在夷州的战事。
在陆路,郑芝龙的队伍没有尼德兰人配备好,但他们使用了中国最古老的战术,以逸待劳,半渡而击。
趁着远道而来的尼德兰旅途疲惫,还没有爬上海岸,已经遭受大明军队的暴击,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几乎全歼这支尼德兰援军,只有少数人逃回船上溜走。
在海路,郑芝龙的成功更为不可思议。
朱由检给大家普及了半天“排水量”,尼德兰的“赫克托”、“格拉弗兰”、“白鹭”都是大船,比郑芝龙麾下的战船排水量高出两倍有余。但是,郑芝龙非常聪明,具有丰富的海战经验。
他把敌人引入区域狭小、深度不够的浅滩区域,然后采用狼群战术,自己的船只小,但是数量多啊,转弯还灵活呢!
这是标准海盗对付官军的打法,在他持续不断的攻击下,尼德兰的救援船队被完全困住,有两艘船甚至因为退潮而搁浅。
赫克托号战舰第一个被击沉,其余战舰见势不妙想逃跑,郑芝龙命令舰队不惜一切代价,不管是直接撞,还是爬上去肉搏,拼了命也要留下他们。
接舷战、肉搏战开启,索菲亚从顺义带去的武林高手发挥重大作用,他们水性不比对方,但登船后的闪转腾挪更胜一筹,配合手里配置的迅雷枪,很快占据了绝对优势。
战斗在当天结束,尼德兰海军包括赫克托在内多艘战舰被击沉,另有格拉佛兰和白鹭两艘战舰被俘获,最后仅有一艘通信船逃亡巴达维亚方向。
这是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随着郑芝龙、索菲亚在夷州海路两方面的获胜,守卫在热兰遮城堡里的尼德兰人已经绝望,他们哪怕有水源,也绝对撑不了多久。
朱由检已经一纸嘉奖发过去,不是给郑芝龙的,也不是给索菲亚的,而是给福建巡抚熊文灿,他在支援郑芝龙、索菲亚收复夷州的战斗中后勤保障做得好。
接下来,朱由检要求熊文灿,立即开展大规模移民夷州的工作,那里还有大量没有开垦的荒田,只有让我们的人民生活在那里,夷州才真正属于大明。
至于郑芝龙那边,朱由检已经指示,可以和热兰遮城中负隅顽抗的敌人谈判,如果一个月内投降,允许他们带着财物离开。
另外告诉索菲亚和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他们可以起航去远方了,里斯本的海港上有无数人在等着他们。
朱由检估计,夷州的战事很快会结束,他会遵守承诺,给予郑芝龙国公的爵位、台湾巡抚的官职。
但是,这次战斗能看出大明朝的不足,要想争雄海外,要做的还有很多。
首先是武器装备,先说战舰,敌舰排水量远大于我们,摆开架势对战毫无胜算。
这才逼着郑芝龙用计,又是选择浅滩,又是狼群战术,靠着人多,对方远道而来,这才有了不可思议的大胜。
如果不是尼德兰人在海上遇到大风,如果不是耽搁了一个多月,如果尼德兰人在陆地上还有足够的实力,郑志龙很难取得胜利。
再说兵员素质,朱由检手里是奏捷的喜讯,仍能看出前方军卒战斗的艰难,我们准确判断对方的登陆地点,早早的守在海岸线上,以一种以逸待劳的姿态,趁着对方刚刚上岸少数人发起攻击。
可是你看看伤亡人数,尼德兰人依旧能够以寡敌众,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按部就班的发动齐射,从战略战术到个人战斗力都可圈可点。
朱由检感觉差距最大的是体制,郑芝龙以前是海盗,现在却是大明朝最为倚重的海军统领,怎么着也算是朝廷支持的官方力量。
可你看看对方,他们只是尼德兰三级会议批准的民间组织,只是被赋予了召集军队、收取税赋的权力,本质上只是个公司,可见尼德兰的金融发展到什么程度,已经能够以公司的面貌称雄于几万里之外,海上马车夫的名声绝非浪得虚名。
朱由检能在大胜的情况下找到差距,与会的官员省心多了,皇帝不会骄傲自大,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朱由检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的举动,郑芝龙的短期目标是北上,参与攻打女真的军事行动。
长期目标是吕宋岛,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向南占领吕宋诸岛。
在此期间,他还有几项任务要完成。首先是从西洋人中寻找造船的专家,其中尤其以尼德兰阿姆斯特丹的工匠最为有名,把他们送到松江府,大明朝也要拥有和尼德兰人一样强大的舰队。
另一项工作是开垦夷州,也就是即将命名为台湾岛的地方,让这里繁荣富庶,作为进攻吕宋稳固的后方基地。
此外,锦衣卫会配合郑芝龙,将情报网络扩展到南洋的众多岛屿,大明朝的视角开始向南面移动,向海上移动。
信息是战争的前提。尼德兰的救援船队几乎全军覆没,根本原因是劳师远征,对夷州的情况不够了解。
做好这些布置,朱由检感觉神清气爽,“收复台湾”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
同时,青海那边的战事接近尾声,朱由检正在考虑合适的统治办法,这算是金鸡下了双黄蛋,在崇祯元年能实现这些简直美轮美奂,完美极了。
这时候,刘文炳到了,看脸色似乎有事情发生。
朱由检结束了会议,刘文炳汇报道:“黄阁老的小公子杀人了,而且事出蹊跷,其中必有隐情。”
朱由检站起身来,来回走了两趟,寻思道:“有人不想黄阁老顺利的告老还乡啊!”
别人都说黄立极没用,至少比不上以前的张居正、高拱、徐阶、严嵩这些人聪明。
但朱由检觉得,大智才能若愚。
黄立极为什么对处理政务热情不够,因为他考虑自己曾经与魏忠贤的关系,不敢介入政事太多。
他为什么在皇帝南巡时表现尤为懒惰,更是为了自证清白。
一年以来,他反复多次提出辞呈,只为了全身而退。
朱由检懂他的心思,但是需要他稳住政局,两人还有彼此利用的价值。
这一趟南巡回来,朱由检觉得时机到了,可以放黄立极安心回乡。
再有个三五天,朱由检大概会宣布这个消息。偏偏这个节骨眼上,有人跳出来阻拦,黄立极老练,不会轻易掉进坑里,他的小公子被人盯上,杀人的罪名可不轻,哪怕只是失手,他这辈子算是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