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快速处理政务(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2047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49章 快速处理政务

  映月湖北岛上,张嫣头缠白毛巾,躺在床上满脸慈祥,一副专业坐月子的架势。

  按规矩,她和田秀英一样,这阵子不能洗澡。

  现在可是夏天,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像袁梦荷这样的,每天至少两到三次沐浴,仍旧觉得身上都是汗。

  陈圆圆把奇巧馆送来的“风扇”支在床前,只要有人拉动,便可以呼呼的吹风。

  再配上去年冬天储存的冰块,徐徐凉风扑面而来,为两位妈妈、三个孩子带来凉意。

  袁梦荷赶来安慰张嫣,姐姐莫要分心,照顾好孩子才是真的,皇帝不能来一定有他的考虑。

  张嫣怀抱胖儿子,高兴的合不上嘴。她怎会抱怨呢,今早刚接到皇帝送来的信函,上面说了不能来的原因。

  他身为一国之君,嗅探到女真那边的动向,紧接着发现陕西大面积民变,朝中各类问题堆积,北京城回去容易,再想抽身出来需要些时间。

  皇帝在信中说,他会在十日内理出个头绪,然后赶来北岛相聚,儿子的名字就叫朱慈灿吧。

  这名不太好听,但也是瘸子里拔将军,列祖列祖留下来能用的字没几个,凑合着用吧!

  ……

  朱由检加足马力处理奏疏,他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重要的奏疏会快马送去,他身边带着内阁的文阁老,带着司礼监的刘若愚,处理政务并无障碍。

  但毕竟是远离京城,还有很多不那么重要的奏疏,以及被误认为不重要的,已经积压的如同小山一般。

  朱由检把内阁的黄立极喊来批评一顿,然后召集内阁及司礼监很多人,大家聚在一起集中办公,务必在十日内将问题清理完。

  这一忙就是整个上午,中午休息的时候,已经有大臣排队等着接见。

  朱由检见到的第一人是工部尚书周延儒,顿时感觉有些生气。

  咱俩一同去的江南,有什么话当时不说,等朕回京这么忙了,你还赶着第一个来见面?

  周延儒解释道:“江南之行,有江南的事情。这次求见,为的是眼前的局面。”

  军事会议已经开过,陛下该安排的都已经安排,但是工部任务非常重,大量的军械和火药都需要工部来完成。

  朱由检静静听他说完,最后才问:“你觉得辽东战事将起,工部最大的责任是什么?”

  周延儒答道:“工部肯定能完成生产任务,最关键的是保证质量。唯有此,才是对前线将士最大、最好的交待。”

  用的枪是否符合尺寸,火药是否过关,那些刀枪盔甲质量怎么样,大炮能不能顺畅的发射,全是工部负责的。

  朱由检接过周延儒的奏疏,里面列举工部的各项操作规范,以及如何保障质量的建议。

  朱由检对此非常满意,示意他放开手脚干,战场上会验证工部的所有努力,周爱卿虽然不会上战场,但如果前线打赢了,你们工部是有功劳的。

  朱由检合上奏疏,直说吧,做到这些有哪些难点,需要朕做什么?

  周延儒回答:“资金开支还有缺口,寻常时候的预算是足够的,但是战事开启,各类消耗成倍增长,工部需要提高预算。”

  朱由检一听是钱的事情,微笑着点点头,周延儒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他很好的适应新政策。

  从预算方面讲,工部的寻常开销,那算是支出预算,属于常规发生的。

  如今辽东那边要打仗,陕西那边要平叛,属于项目预算,中央财政给工部追击预算合情合理。

  周延儒走了,接下来连续进来六七位大臣,不管说的对不对,朱由检口头上都予以褒奖,鼓励他们好好干。

  接下来一位给朱由检出难题了,兵科给事中刘懋登场,他要弹劾内阁首辅黄立极,并献上正式的奏疏。

  朱由检接过来看了,内容关于黄立极的儿子,无官无品却征用驿站的官马,从驿丞处索要财物,还殴打两名办差的驿卒。

  刘懋作为常驻兵部的官员,负责督办驿站改革事宜,他举报的内容在职责范围内。

  朱由检放下奏疏,问道:“驿站改革进展如何?”

  刘懋直摇头,“微臣斗胆谏言,驿站不应扩建,应该裁撤。”

  朱由检打算将驿站建成官方的EMS,在明代开启快递行业。

  没想到具体管事的领导不认同,认为驿站非但没有前途,反而应该逐步的裁撤。

  这个责任在于兵部尚书阎鸣泰,虽说刘懋是给事中,一种负责监督的特殊官衔,并不直接归兵部尚书管。

  但阎鸣泰身为兵部尚书,应该任用合适的官吏,不能让一个不认可此事的人,非要把事情给办好。

  朱由检想听听,他的理由是什么。

  刘懋很熟悉大明的驿站,直戳要害的言道:“驿站花费巨大,当今天下各州县困于驿站的十之七八。而驿站事务之中,用于公务的仅十之一二,其余皆为官吏私事。”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刘懋没说错。

  大明朝的驿站的确花费很大,从去年开始的裁军,又将很多人送进驿站,导致依赖驿站讨生活的人更多。

  朱由检看过报表,最新的数字显示,大明朝的驿卒总数量接近四十万人,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他们的业务呢,用于过往官吏的住宿,用于军情急报时的马匹,只占总工作量的十之一二,多数资源被官员豪强占据,导致巨大的浪费。

  刘懋说这一点,朱由检虽然不高兴,却没法反驳,因为他说的是对的。

  “朕已经公布处理办法,首先是驿站耗费归朝廷统一支付,不再消耗地方财政,你说的第一点可以不用担心。

  其次是驿站的住宿、饮食、马匹都需要花钱,无论官员或者百姓都可以进驿站,但需要自己掏腰包,符合条件的可以办完差事后报销。”

  朱由检在大明的财政报表上增加了“差旅费”一项,用来配合这项政策的实施。

  面对问题,朱由检的解决办法非常直接,地方财政吃力,干脆不让你出了,国家统一调配。

  当然了,这是一项巨大的财政负担,朱由检选择接过来,因为他有信心消化掉。

  第二个办法针对白吃白拿,以后谁都不行,所有人都得花钱。到底该不该报销,回你所在的府衙办理。

  为了这项改革,国家财政要出钱养活接近四十万驿卒,虽然他们的薪俸比军卒低,也比地方官吏低,但基数大啊,仍然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开销。

  朱由检忍了,因为他期待得到的回报。

  刘懋此时提出反对意见,而且在皇帝面前毫不遮掩,他的建议是裁撤驿站。

  皇帝不能同意对方辩友的观点,他要论一论,大明驿站的明天到底在哪里。

  两人似乎都忘了,他们一开始说的是弹劾内阁首辅黄立极,如今却陷入驿站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