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最好不相见(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223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38章 最好不相见

  现场开始有人起哄,到底嫁不嫁啊?徐妈妈是不是在骗人呢?

  就连朱由检都觉得矫情,弹什么“广陵散”,自从晋代名士嵇康死后,天下再无广陵散。

  柳隐姑娘愿意孤独终老,谁都拦不住。

  朱由检没多大兴趣,没听说明末有个叫“柳隐”的大美女。她以为自己是谁啊,难道是柳莲姑娘失散多年的妹妹?

  刘文炳揽着柳莲呢,直言不可能!

  柳莲是富商人家,从小锦衣玉食。而这个柳隐却是沦落风尘,相当于做了徐佛手下的奴仆,任由人家雕琢描绘。两人家境迥然不同,又怎会是失散的姐妹?

  旁边的“枪手”冯铨说:“这等人家的女子本就是艺名,她们大多幼年与家人离散,未必知道自己的姓氏。”

  朱由检摆摆手,今日的“广告”做完了,要是这些人只能闹事,甚至于打起来。那么,广告的效果更好,明日的南京城会人尽皆知。

  朱由检的话还没说完,另一边真有人打起来了。

  倒不是为了抗议徐佛和柳隐,而是持不同观点的人互殴。

  有人义愤填膺,为娶不到柳隐打抱不平。有人骂他不知天高地厚,不过是想看看柳隐的惊世容颜,瞧瞧自己癞蛤蟆吃天鹅肉那样,柳姑娘怎会嫁给你?

  有的是同船的人,有的在相邻的船只上,一时间秦淮河上热闹起来,岸边能看到的人起哄,顿时纷纷扰扰,今晚的活动到了高潮。

  又过一会,有人被打伤,有人落水,场面开始失控。

  朱由检看着徐佛所在的船,又看看钱谦益那边,该你出场了吧?

  目前的秦淮河上,除了朱由检这边,钱谦益官位最高。大家打起来,有人受伤,还有人落水,你还不去管管吗?

  钱谦益的船主动靠近,他本人踏上徐佛的画舫,站在她的旁边,对围观的众人喊道:“众位稍安勿躁,容本官劝一劝柳姑娘。”

  这一次没人喝彩,没人欢呼,只有无数的鄙夷之声。你钱谦益虽然官做得大,但你追求柳隐人尽皆知,花费几万两银子却没有摸到小手,这个消息谁不知道?

  现在你跳上船头,在那里假装大尾巴狼,还说什么替大家请命,劝柳姑娘露面。

  这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吗?

  这不是养了条狼看着羊圈吗?

  在起哄声中,钱谦益至少做到了一点,几乎所有人都在骂他,现场的打斗减少了。

  众目睽睽啊,钱谦益并没有见到柳隐,只是隔着帘子远远的说了几句话,他返回船头,喊道:“柳姑娘说了,今天咱们比试诗文,每人为她写一首诗,最好的那位……柳姑娘会记在心里。”

  “嘘……”

  众人还是起哄,记在心里管啥用啊?

  但是,大家更想“嘘”的是钱谦益,比“诗文”当然是你这个老东西赚便宜,你咋不比书法吗?

  众人还是写吧,万一讨得柳隐姑娘欢心,那可是白捡一个大美人。

  朱由检这边也忙碌起来,身边两个大才子,黄宗羲快写。还有冯铨,今天让你来就是写诗的,总算有机会派上用场。

  还有状元郎刘若宰,以及二甲的第二名管绍宁,虽然在外面,让他们每人来一首。

  朱由检把这些诗作汇集起来,挑一首最好的送给柳隐姑娘。

  他不是非要得到对方,只是觉得好玩,重在参与。

  如果不巧被柳隐姑娘看中,朱由检一想到钱谦益失望的神色,那该多好玩啊!

  朱由检与钱谦益之间关系复杂,作为帝王,他曾有好多个理由杀掉对方。

  但是朱由检没有,他需要一个在士绅中极有威望的人存在,需要他帮着自己做一些恰如其分的事。

  也就是说,朱由检不舍得他死,又总想挤兑他。

  如果从他手里抢走心上人,朱由检觉得很畅快。至于是否会爱上对方,或者看后不中意,让她返回钱谦益身边,也是说不定的。

  几个人的诗作很快呈上,朱由检问身边的刘文炳,你的呢?

  刘文炳翻白眼,作为只精读过《金瓶梅词话》的人,写诗勉为其难。

  而且,刘文炳已经有了柳莲,还需要柳隐吗?他可是纯情专一的人。

  柳莲听后很高兴,脸上遮盖不住的笑意。

  朱由检懒得理刘文炳,你是不失时机、不遗余力、不知疲倦的讨好心上人,爱情中的男人简直不可理喻、不可救药、不值一提。

  朱由检看过诗作后都喊好,每一篇都美轮美奂。可惜,美是极美的,总觉得缺点什么。

  钱谦益没说对诗作的要求,押什么样的韵,用哪个字开头,描述什么场景,全没有。

  他是开放式的出题,你可以随意写,只要能打动柳隐姑娘的心即可。

  朱由检放下手里的几张纸,平时的诗会他是不敢参加的,随便人家提点限制,他那点古文底子只能抓瞎。

  但今天全无要求,那可以借用后来人的一首,说不定就可以拔得头筹。

  现在是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再朝后的诗人比较著名的有袁枚、高鼎、郑板桥、龚自珍,曹雪芹大概能算一个,近代的伟人毛泽东肯定算,现代诗人只记得顾城、北岛、海子、徐志摩、林薇因、席慕蓉……

  谁的大作能应今天的景呢?

  朱由检先排除现代诗,明代人应该没那么喜欢。毛主席的作品恢弘大气,但好似没有写爱情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佳作频出,只可惜一旦从书里拿出来,脱离场景后黯然失色。

  那么,朱由检突然想起两位诗人,名字都是四个字。

  情僧仓央嘉措,他上大学找不到女朋友的时候,每次读到最能感同身受的。

  另一个是清代的纳兰性德,朱由检记不住太多的作品,但是有一首牢记于心。

  朱由检兴奋的差点站起来,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太符合今日的场景了。

  养育柳隐长大的徐佛找到人生新的航向,她要和柳隐告别,隐隐的有些伤感,又包含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作为柳隐,从小颠沛流离,在徐佛家中安稳下来,有感激,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她感受到那么多好意,又不知哪一个值得珍惜,生命中的男子来了又走,走了不知道是否还来。

  柳隐虽然保持着神秘,至今没有与客人见面,但她知道那是自己的命运,人生后面会重新的动荡,她会在凌乱中成长,成为徐佛那样的人,或者什么模样。

  这算相聚,也是别离。

  这是忧伤,也是快乐。

  所以,朱由检在纸上写了这首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朱由检一边写一边想,当写完最后一句“比翼连枝当日愿”的时候,他被自己感动了,写得真好。

  刘文炳抢过来看,好是好,但是他的好评并不能让朱由检高兴,因为他不怎么懂诗。

  黄宗羲看过了,冯铨看过了,他们露出惊若天人的表情,皇帝文韬武略,但从未听说写诗也能感人至深,这篇文章未必能与李、杜相比,却肯定会传颂于世。

  朱由检拿了回来,在下面又加了一行字,开头写道:“送柳隐姑娘。”

  大家伸头来看,只见皇帝后面写道:

  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这是情僧仓央嘉措诗中的名句,朱由检前世失恋时最喜欢吟诵的。

  大家看后摸不清头脑,你写这封信,难道不是为了见到柳隐姑娘?为何又要说什么最好不想见、最好不相知?

  朱由检笑道:“有个成语叫欲擒故纵,晓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