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黑白颠倒(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1935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88章 黑白颠倒

  广阔的黑土地上,大汗皇太极亲自出征,率领三万女真骑兵奔驰。

  按照设想,他应该已经碰到毛文龙和朝鲜的联军,结果让他大失所望。最新的消息传来,毛文龙率军后退,速度还很快。

  皇太极相信,只要自己想,一定能追上毛文龙,将其痛打一顿。

  即便他跑回老巢,躲在皮岛上,甚至退到朝鲜境内,皇太极一样能将其揪出来。

  但是不行啊,皇太极遵循十几年前萨尔浒之战的策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毛文龙不是死脑筋,他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皇太极要是率领主力追去,固然能给毛文龙和朝鲜人一个教训,后方怎么办?

  听闻关宁军和科尔沁人正在靠拢,他们会不会进攻盛京城?

  女真举国之力只有五六万,前段时间损失一万,虽然做了些补充,保持人数在五万以上,却意味着平均战斗力的下滑。

  更何况,这些人忙于战事,家中无人劳作,不少百姓缺衣少食,还能坚持多久?

  皇太极只能退兵,选择向西迎战关宁军和科尔沁人。

  两天过后,皇太极的军队刚刚临近大凌河,听闻东边又出事了,毛文龙和朝鲜人没有跑远,见女真主力走了,他们又开始攻城掠地,先后六七座堡垒被攻破,几千百姓被掳走。

  而关宁军和科尔沁人很有趣,他们见皇太极率领主力来了,非常配合的避开锋芒,全军退到大凌河的另一岸。

  隔着宽阔的河面,他们想看皇太极怎么做,会不会渡船来战?

  皇太极并无良策,要想战胜对方必须过河,又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过,必须找另一处地方偷渡,然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关宁军显然是不想给机会,他们和科尔沁的队伍拉开,监控着很长一段河面,皇帝给他们下了命令,只要和皇太极僵持住,那就是胜利。

  皇太极被搞得没办法,几番思虑过后,只好下令分兵,让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各率五千人向东攻击毛文龙,他本人率领剩下的两万主力在此寻找战机。

  ……

  翠微山谷的一处凉亭里,朱由检等多尔衮吃完,问:“饱了没?要是饱了,咱们谈正事。”

  多尔衮岂止是饱了,有点撑,打嗝。

  这饭菜,似乎是他这辈子吃过最好的。

  朱由检命人精心准备,连最时髦的辣椒都用上了,怎会不好吃?

  大明的繁华世界你不懂,甚至从没有见过,想都不敢想。你以为来过京城就算有见识吗?

  如果有空可以去江南,游一游苏杭,看一看南京的秦淮河,那纸醉金迷的劲头,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多尔衮说道:“别审讯了,反正我什么都不会说,肚子吃饱了,要杀要剐随便。”

  朱由检没准备杀他,缓声道:“常听人说,你是女真第一勇士,也算是一代人杰。朕杀了你,恐怕会担上骂名。可是呢,朕又不能留你,因为你终究不能为朕所用。”

  多尔衮没反应,朱由检对他的判断是对的,不可能投降,人家为什么要留你?

  朱由检早给他想好了去路,“葡萄牙国王阿方索已经在前往厦门的路上,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三两个月有望赶走盘踞在夷州的西班牙人和尼德兰人,朕会将你送往厦门,你根思葡萄牙国王去里斯本吧!”

  多尔衮听大明官话都吃力,乍一听这个牙那个牙,还什么尼德兰,满脑袋浆糊,什么意思?

  爱尔礼用女真话给他讲解一遍,原来如此。

  朱由检不愿意杀,更不愿意放他回去,长期软禁是一个办法,但是不如送去葡萄牙人的船队,以多尔衮的勇猛,一定能够在葡萄牙独立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既可以让他发光发热,又不会影响大明对女真的作战。

  爱尔礼用女真话劝多尔衮顺从,大明皇帝的建议两全其美,你不用投降,也不用死。

  朱由检吓唬他,需要航行几万里才能到,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信心坚持到底吗?

  多尔衮不傻,相反他非常机智。

  明知道朱由检用的是激将法,他不屑的哼了声。

  不过呢,既然不用死,为什么不去尝试?他只是不怕死,又不是喜欢去死。

  多尔衮看了眼爱尔礼,对朱由检说道:“我可以答应你去远方,但你也要答应我一件事。否则的话,一切免谈,我宁愿去死。”

  “愿闻其详!”

  多尔衮指着爱尔礼,“你们必须放了他,让爱尔礼毫发无损的返回盛京。”

  朱由检露出为难的表情,“他可是阿敏的儿子,留在大明是一个非常好的筹码,皇太极不拿出两座大点的城池,朕是不愿意放人的。”

  多尔衮嗓门很高,喝道:“那你就杀了我吧!什么葡萄牙,什么里斯本,老子哪都不想去。”

  朱由检假意和刘文炳、骆养性商量,到最后很犹豫的说道:“既然你执意如此,朕便放了爱尔礼。”

  多尔衮大手一伸,取纸笔来。

  在峰顶,他曾经想写几封信,万一女真队伍里有人活着回去,便可以将信交给大汗皇太极。

  只因没有纸笔,又忙着结绳逃命,这件事耽搁下来。

  现如今大明皇帝表态不杀自己,多尔衮又想起写信的是,有些东西必须告诉大汗,告诉全体女真贵族。

  朱由检让他写,为表信任,扭过头去不看。

  其实,多尔衮写的是女真文字,即便在女真内部,也没有多少人会写、会看,朱由检又怎能看得懂?

  现场却有一人能懂,他便是骆养性。为了女真,他每日处心积虑的想办法,派往辽东的间谍一批接一批,画了所有女真贵族的像,能听懂他们的话,也认识他们的文字。

  在信中,多尔衮可谓是声泪俱下,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情。

  此外,他提醒女真大汗,琐诺木的背叛显而易见,他是千真万确的叛徒。

  爱尔礼截然相反,他饱经折磨仍坚忍不拔,可谓女真人的骄傲。

  因此,多尔衮愿意答应大明皇帝的要求,不得不跟随葡萄牙人去几万里之外,换取爱尔礼自由的返回里斯本。

  多尔衮请求女真大汗,一定要重用爱尔礼。

  骆养性觉得,面前的皇帝太犀利了,他算出女真人会劫狱,之所以放爱尔礼在内,就是想让他逃脱,最后回到女真,协助他的父亲阿敏与女真大汗对抗。

  原本觉得还缺点什么,有了多尔衮的亲笔信,爱尔礼可以理直气壮的返回盛京城,声色俱厉的指责琐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