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故友之子(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184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77章 故友之子

  次日上午,朱由检第一件事是提审爱尔礼,他用手指关节敲着榆木桌子,感叹美丽的顺义皇庄为什么要设牢房?

  是你们啊,你们这些胡作非为之徒。

  爱尔礼见到他有点怕,眼前可是大明皇帝,搞不好要掉脑袋了。

  朱由检嘴上说不怕,凑近点,让朕看看,朕和你好好讲道理。

  爱尔礼带着手铐脚镣,刚移动半步,被他一把揪住小辫子,噼里啪啦先打一顿。

  这演的哪一出?旁边看着的刘文炳和王承恩都傻了。这是陛下早上没空锻炼,来这里练习打沙包吗?

  朱由检这一顿揍,把爱尔礼打得鼻青脸肿,他完全想不到,怎么大明朝的皇帝还会亲手打人?

  朱由检打爽了,抖了抖手,似乎意犹未尽。

  他对爱尔礼说:“朕与你的父亲阿敏算是故交,他也曾住在皇庄,算起来没几个月时间。”

  爱尔礼对朱由检的节奏不太适应,别人是先礼后兵,你咋还先打完再拉拢呢?

  阿敏的确在皇庄住过,那是被察哈尔人粆图给袭击了,险些小命不保。

  朱由检问:“知道朕为何打你吗?”

  还不是为了让对方屈服?有必要问吗?

  “朕打你,是为你好!”

  爱尔礼担心再挨打,否则早就还嘴了,你打我还有理由了?

  “你想啊,如果不带点伤回去,你的女真同胞,尤其是那个皇太极,岂不是会怀疑你?”

  爱尔礼疑问道:“我还能回去?”

  “当然了,汝父阿敏是朕的故交,你便是故人之子。”

  呃……爱尔礼感觉自己低了一辈,明明大家年纪相仿。

  朱由检话锋一转,说道:“你要想活着回去,有两个条件。第一,你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朕。第二,朕需要抓住你的同伴,那个叫什么琐诺木的。”

  爱尔礼很无奈,你不问我要不要招供,上来先打一个鼻青脸肿,就那么自信我一定会说吗?

  还有琐诺木,你杀不杀我,放不放我,与琐诺木什么关系?

  朱由检告诉他,关系大了。

  你们俩来到大明境内,杀了大明的官兵和百姓不少,激起非常大的民愤。

  朕需要给大明子民一个交代,最后的处理结果肯定要当众杀一批人。

  偶尔释放一两个还可以,要是全给放了,哪怕百姓不说什么,皇帝心中如何自安?

  所以说,女真方面陷进去的人越多,爱尔礼被释放的可能越大。

  朱由检说的差不多了,审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接下来让锦衣卫审吧,该打的接着打,各种刑具都可以用,但是别给弄死了,毕竟是老朋友的儿子。

  “哎……陛下,等等!”

  朱由检没理他,走了出来。

  刘文炳跟在身后,问道:“陛下,为何不趁热打铁,把消息套出来?”

  朱由检回答:“刚才打他的时候,发现爱尔礼是条硬汉,必须软硬兼施,还要多花点功夫,他没那么容易招供。”

  “你真准备把他给放了?”

  “必须放啊!”

  朱由检暗中扶持二贝勒阿敏,努力离间他与大汗皇太极的关系。

  现在是一个好机会,同样是被大明朝抓住的两个俘虏,一个琐诺木,三贝勒莽古尔泰的姐夫,咱们当众施以极刑,最好是千刀万剐或者五马分尸什么的,让女真能记下这个仇恨。

  另一个是爱尔礼,咱们该打打,以三天为限,能招供最好,不招也就那样了,立马好吃好喝供着,到时候送他返回辽东,还奉送金银珠宝。

  刘文炳惊骇道:“他哪怕没招供,恐怕也没人信。”

  在女真的贵族圈,一个惨死,一个被敲锣打鼓的送回,爱尔礼是什么境遇?

  他的父亲阿敏又如何自处?莽古尔泰会不会生气?皇太极会不会给小鞋穿?

  可问题是,我们还没抓住索诺木呢!

  ……

  搜寻的锦衣卫沿着踪迹寻到荒野,到了这处偏僻的草房。

  羊群还在啃食着青草,只是地上多了一具尸体。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蹲下身子查看,此人遇害时间不长,应该是昨天。

  受的是箭伤,洞穿了胸口,可见对方箭术高超,力度不小。

  有军卒呼喊,这里还有一具尸体。

  骆养性走过去,发现草房门前不远有一具半裸的女尸,死前显然有过挣扎,看鲜血还没有凝固,应该是刚死不久,很可能是今日天明以后。

  骆养性再看房内,锅里还有煮熟的羊肉碎块,灶前有摔碎的瓷碗。

  综合以上,骆养性头脑中浮现女真恶徒清晰的行凶经过,他先是射死了牧羊人,然后让牧羊人妻子为他做饭,待酒足饭饱,他强暴了那个刚失去丈夫的女人,然后在今早离开时杀了她。

  真是毫无人性的东西,锦衣卫从骆养性到每一名军卒,大家都很愤恨。

  “恶徒还没走远,我们分成小组追,发现了立即放信号。小心恶徒的弓箭,他是个射雕手,弓箭功夫非常了得。”

  队伍陆续出发,骆养性留在原地,吩咐身边人:“挖个坑,把他俩埋在一起。”

  骆养性愈发同意皇帝的看法,锦衣卫是保境安民的,不是栽赃陷害。

  自从自己坐上指挥使,锦衣卫的目光投向了漠北、辽东,皇帝不让他们监视大臣和百姓,腾出精力搞间谍情报工作,做离间与策反的事。

  骆养性很荣幸,在他指挥的时候职能发生转变,相信用不了多久,老百姓对锦衣卫的恐惧只停留在心里,女真人和蒙古人反倒是闻之色变。

  还有南洋一带,皇帝早给他说过,要培养一批佛郎机人和红毛番子进入锦衣卫,让他们混入南洋上的各个国家,尤其是尼德兰和西班牙,为大明朝进军海洋开道。

  骆养性深知责任重大,大明振兴在即,他多少算个外戚,需要努力去做的还有很多。

  现在朝廷里好多种声音,有人喊着五年平辽,有人说封锁三年足够,也有悲观点的说需要十年。

  唯有皇帝不发言,他很有耐心,需要多久就围多久。外交上孤立女真,生产上扰乱女真,和他们抢夺百姓、抢夺资源,没有要求就是最大的要求,只要按部就班把工作做踏实了,女真会越来越弱,最终不是被消灭,而是像刚刚倒下的察哈尔那样,百姓被大明迁徙,然后慢慢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