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老鼠儿子会打洞(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181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57章 老鼠儿子会打洞

  朱由检疑问,那些人为什么敢和我对着干?

  在宝翠阁,皇帝夜宿皇后处,躺在床上发问。

  月光下,周婉言美若天仙,她回答:“他们以为臣妾和钱阁老还是支持自己的,以为内阁文震孟和工部周延儒等人仍旧一条心,以为刘宗周和黄道周是东林党的铁杆,以为顺天府尹忠心为他们办事。”

  能怪谁呢?周婉言已经被朱由检收服,不管是床上还是床下。

  他俩才是朝夕相处的夫妻,哪怕陈仁锡做过她的老师,哪怕韩爌、钱谦益等人费尽心思当年让她登上信王妃的宝座。

  如今时过境迁,只要朱由检对周婉言释放善意,所谓“疏不间亲”,外人无法挑拨他们的关系,包括周婉言的父亲周奎。

  钱龙锡在牢里关着的时候已经“叛变”,他在帝国财政会议上慷慨激昂,把朱由检想说的话全说一遍。

  当然了,朱由检安排他与东林党人若即若离,更像个双面间谍。

  文震孟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大才子文征明的曾孙,而且是皇帝在四书五经方面的老师。

  朱由检一开始便看好他,此人自带一股傲气,虽然有东林党的出身,却绝不会与他们“同流合污”。

  此话并无贬义,东林党人有时候做好事,有时候做坏事,只是太执着于自身利益,结党必然营私,为排除异己而不择手段。

  黄道周与刘宗周都在司法口工作,前者拜袁可立为师,职务上也是他的副手,某种意义说来已经脱离东林党的队伍。

  后者在大理寺,向来以铁面无情著称,鉴于东林党有时候的做法不能让他信服,此人“叛逃”是迟早的事。

  还有工部尚书周延儒,他本就与东林党交情甚浅,见势头不妙早想好了退路,现在就是韩爌和钱谦益去他家砸窗户,他也断然不会开口见客的。

  也就是说,东林党看起来势力庞大,其实主力都是史可法、马士英、阮大铖这些年轻人,朝中任职之人中老成持重的仅剩陈仁锡一人。

  可他只是国子监的二把手,掀不起太大风浪。

  周婉言温顺的躺在怀里,问道:“陛下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吗?”

  朱由检抚摸着她的长发,应道:“你想我怎么样?”

  “陛下要怎么样,便怎么样了。”

  朱由检笑了,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乖?可不像以前的你。

  周婉言体会到做女人的妙处,也感受到温柔带来的幸福感。

  与其每日吆三喝四的耍威风,不如现在这般温顺换来的实惠多。

  “朝廷需要能臣,那些被贴上“东林”二字的人中,其实有很多是可用之才。朕已经千方百计的给他们机会,周延儒脱离的最早,爱妃你和钱龙锡差不多一个时间,黄道周和刘宗周应该已经领会到,就连那个顺天府尹,今天也到宫中认错。”

  “侯恂认错了?”

  朱由检点点头,他将钱谦益几次找上门的事情说了,背后都是韩爌在搞鬼。

  “科举的事,陛下准备如何处置?”

  “京城很多举子花重金买了试题,如果让他们带着答案参加会试,我们丢掉的不止是脸面,更是朝廷的公信力。”

  什么是公信力?周婉言不知道,也不敢问。

  朱由检想她大概是懂的,没有过多解释,还是搂着媳妇早点睡,明天是考试前的最后一天,朱由检为挽回局面,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干。

  ……

  王正志回到府上,父亲王远图气得破口大骂,整日就知道游手好闲,后天会试开始,不知道读书吗?

  王正志回答的很坦然,“父亲莫非不知,我一个三字经背一年,论语到现在没读完,考得了科举吗?”

  “孽子!孽子啊!”

  王正志拉着父亲的手,安慰道:“孩儿虽没有读书,这两日靠着倒卖试题,赚了接近十万两银子。”

  王远图吓坏了,“你卖的是假试题吧?”

  “真的!假的卖给别人,那不是骗人嘛?孩儿怎么能做那种缺德的事。”

  王远图很无语,你倒卖真的就不缺德吗?哪怕不缺德,你不怕招来祸患,弄一个满门抄斩吗?

  从院试、乡试开始,王远图借用各种门路,花费数不清的金银,无论是考童生、秀才,还是考举人,全靠家族关系才让王正志混到今天。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会试和殿试,王远图已经给他找好了替身,安排此人替他通过会试。

  等到殿试的时候,只能勉强让王正志上了,找人打通主考官及皇帝身边人的关系,尽量别让王正志出丑,弄个进士出身还是极有可能的。

  王正志觉得,既然试题都有了,还找人替自己做什么?

  他要亲自进考场。博取进士出身。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搞个状元、榜眼之类的当当。

  这世道,难道不是关系和金钱的时代?

  王远图不放心,你把试题卖给那么多人,那些人说不定又传给更多人,到时候你们都有答案,又怎能保证一定考中?

  王正志仍旧拉着父亲的手,放心吧!

  孩儿找国子监司业陈仁锡请教过,把答案都已经写好了,孩子明日好好背诵几遍,到时候原封不动的抄下来,定可万事大吉。

  不行啊,王远图还是不放心,你的答案里有什么特殊的话,写出来告诉我,为父替你打点门路,确保万无一失。

  在明朝的科举考试里,首先要“糊名”,从考卷看不出姓名、籍贯等信息。

  其次实行朱墨卷制度,考生写的原始卷称为墨卷,有人会原封不动的抄写一遍,称为朱卷,供考官评判使用。

  考官改卷的时候,既看不出考生信息,又看不到考生的笔迹或者做的记号,如此便可保证改卷的公平。

  王远图觉得,要想金榜高中,还要找考官的关系。

  王正志感觉父亲很搞笑,一方面责怪自己不读书,在外面胡作非为。

  另一方面又充当自己的帮凶,几乎所有的歪门邪道都替自己想好了。

  距离考试不远,王正志觉得,哪怕是提前有了答案,还是要花些功夫背诵的,明天不和万户侯等人出去玩,留在家里安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