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合的炮击开始,又是连续七轮。
待炮声响过以后,不知谁喊了声:“林丹汗退了!”
城墙上一片欢呼,察哈尔人被大炮打怕了。
林丹汗不是退兵,只是退出大炮的射程,准备安营扎寨。
袁崇焕看着朱由检,不用问,他也知道,皇帝不会轻易出兵,他会继续利用坚城和火炮,不断消耗察哈尔人的意志。等什么时候敌军撑不住了,大明的军队才会出城迎敌。
再看朱由检,他在和索菲亚说话,但说的不是城下的战斗,不是察哈尔的林丹汗。
朱由检望着城外,感叹道:“京城附近雪有及膝厚,有的地方根本没法行走。为何隔着不远的宣化城,还有大同,更西边的陕西,却没有多少雪?”
索菲亚解答不了他的疑惑。
眼下已经出了正月,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时节,宣化城外雪不多,但是草也没有生出来,暂时看不到什么鸟。
小冰河期,气候异常。
朱由检翻阅大明历年的奏疏,还看了山西、陕西各地的县志,发现这两个省都是产粮的,而且数量并不少。
当然了,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差一些,却远比西南,甚至比福建、湖广等地要好。
朱由检来到宣化,并未深入到陕西、山西的腹地,但他从史料中还是能看出,关中平原是从春秋战国便存在的“鱼米之乡”,山西同样不是后世认知的黄土高原,这些地方都曾经土地肥袄。
土地肥袄的背后,便是人口众多。在历史上大型的人口迁徙中,比如最有名的“大槐树的故事”,其实是大量山西人搬家去了山东等地。
朱由检感慨啊,如此风水宝地,莫不是被这次小冰河期给毁了?
他可以在春天到临后兴修水利,可以大规模推广新作物,但朱由检阻止不了冰河期的到来,阻止不了山西、陕西环境的恶化。
这一次,他只想到后世那句有名的话:少生孩子,多种树!
大明朝不能少生,要多生孩子,多种树。
索菲亚听他说的有道理,可是与城下的战斗有何关系?
朱由检问他,你不觉得察哈尔人不足为虑吗?
索菲亚不服,察哈尔人刚才的失败是因为火炮,也是因为他们重视不足,以为宣化城还是清泉堡和张家口。
待他们清楚宣化的城防,准备好攻城器械,察哈尔军的威力不会小。
朱由检觉得,现在不怕林丹汗攻城,只怕他退走。
林丹汗可能猜出皇帝在城里,但他并不知道此处汇集了多少军队。
十多天前,察哈尔军队侵扰蓟镇,王在晋闭城坚守。
朱由检听闻后不为所动,猜测这只是林丹汗声东击西的伎俩。
果不其然,察哈尔军队不多,并无攻破蓟镇的能力,只是在城外赖着不走。
蓟镇被攻击的两天后,两万察哈尔军攻击大同,看起来气势汹汹。
还没等朱由检做出反应,大同那边孙传庭的急报来了,这支军队不战而退,五十里内已经探查不到踪影。
朱由检更加确信,左右两侧的进攻都是试探,察哈尔人的后手拳还在蓄势待发中。
没用他等,林丹汗的主力进攻清泉堡,然后进攻张家口。
看起来,有些迫不及待的意思。
结合审讯晋商得来的信息,朱由检认为问题出在粮草供应上。
正因为晋商被抓,还有田生兰、黄云龙两人带着粮食运往陕西,林丹汗自以为是的“买卖”没有做成,他们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没法继续蛰伏在草原的边缘地带,只能选择速战速决。
如今十余天过去,林丹汗的军队并没有得到有效补充,粮草问题将更加严重。
朱由检判断,用不了十天,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只能退兵回去。
到那时,便是我大明军队扬眉吐气的时候。
朱由检将再次重申,察哈尔必须向大明称臣,正式成为大明的属国,林丹汗每年至少两次进京见驾。
大明会开放多处马市,无论是大明子民还是察哈尔牧民,大家都可以自由来往,选择任何一处地方居住。
另外,察哈尔要提供两万精锐骑兵,协助大明对女真的战斗。
其余还有很多要求,双方还有洽谈的空间,但这三点必须做到。
朱由检计划在三天后,再次派使臣交涉。
林丹汗统一草原的梦该醒醒了,就凭他现在展现出的战斗力,哪怕野战面对面,大明军队未必输给他。
何况还有虎视眈眈的女真人,以及蛰伏着等待机会的科尔沁部,加上那么多已经背叛他的部落,林丹汗只有敌人没有盟友,自身又疲软到如此程度,等待他的要么是灭亡,要么接受朱由检提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