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原来比卧龙凤雏还凶(1 / 1)

第174章 原来比卧龙凤雏还凶

  以商为重……刘川的观点掷地有声,把所有人都给惊住了。

  “九如兄,你其他观点亮皆服气,但唯有以商为最重,亮不敢苟同!”

  “自古以来,四民分业,士农工商,士统领百家,维护秩序。”

  “农乃天下人吃饭之根本,没有农我们所有人都得饿肚子。”

  “再说工,无做工之人,天下之事不能断,故不能平!”

  “而唯有商,不过是一群投机取巧,易手而食其利者也!”

  “如若以商为最重,那么所有人都去投机取巧,不事生产,天下秩序得成何体统?”

  诸葛亮振振有词地说道。

  他讲得极为慎重,在诸葛亮看来,这可是关系到刘川成为诸侯之后,统治辖地的治理之法,所以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也值得重视。

  而其他人,听到诸葛亮的观点,尽皆点头,深以为然。

  “九如兄,《商君书?农战》有言: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庞统也说道。

  他引经据典,把商鞅的观点也拿了出来,试图用来说服刘川。

  “是啊,士元先生所言极对。”

  “这次九如先生是真错了,商贾始终是商贾,只不过是唯利是图之辈罢了!”

  “古人之言,诚不我欺,断无错误矣!”

  刘度、赵范以及韩玄等人议论道。

  “呵呵……”

  刘川当场就呵呵一笑。

  “那我问你们,荆州太平之时,百姓勤勤恳恳耕耘劳作,表面看起来安居乐业。”

  “然而,他们的生活真的富足吗?”刘川挑起眼皮盯着诸葛亮问道。

  “百姓仍然困苦,生活仍然难以为继,甚至有人吃了上顿没下顿。”

  “他们大多都吃两顿饭,自然比九如兄的一日三餐差远了。”诸葛亮沉吟了一下回道。

  “那么我且问你,为何会出现此等现象?问题究竟出在了何处?”刘川问道。

  “根本原因在于粮食不足,次之应是天灾人祸所造成!”诸葛亮想了想回道。

  “那你觉得,我把红薯土豆全部拿出去给百姓种植,他们可否会富足?”刘川淡笑道。

  其实他清楚,理论上来说是没问题的。

  百姓可以种植出更高产量的农作物,至少可以不用饿肚子,不需要担心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但是!

  如果仅仅是有红薯土豆的农作物,那百姓一年下来天天都是红薯土豆吗?

  而天天红薯土豆的生活,能叫生活富足?

  显然不是啊。

  诸葛亮极为认真地点点头。

  “是的!”

  同时他也很疑惑,难道不是吗?

  “哎!”

  刘川微微叹了一口气,如果他不是苟在此地,而是出去做官,估计得被气死。

  他微微有一些悲凉感!

  没错,就是悲凉之感。

  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有吃的便是生活富足啊。

  “孔明啊,你要知道,红薯土豆只能填饱肚子!”

  “而并不是真正的改变百胜的生活质量!”

  “老百姓活下去,他们还需要房子、需要衣服、需要各种工具等等一切……”

  刘川扶了扶额头说道。

  要是仅仅靠种植粮食,随便一个天灾人祸,便直接会导致再次挨饿。

  而且,只有粮食其他东西如何来?

  诸葛亮顿时沉默了。

  对呀!

  红薯土豆只能让百姓填饱肚子,但其他的东西呢?

  从何而来?

  毫无疑问,只能靠花钱买啊!

  但是,带红薯土豆多了,那红薯土豆还值钱吗?毋庸置疑是否定的!

  一旦不值钱,那又该怎么办?

  忽然!

  诸葛亮豁地抬起头。

  他发现了问题好像陷入了一个循环误区。

  有吃的的确也是没有富足可言!

  “九……九如兄,那若是注重商的发展之道,那农又该当如何?工又该当如何?”诸葛亮深吸一口气问道。

  “你觉得为士者有多少?”刘川笑了笑问道。

  “少之又少!”

  “那为工者呢?”刘川又问道。

  “还是不多也。”孔明毫不犹豫回道。

  “那不就得了!这些人都不多!”

  “同样的道理啊,如果百姓靠种地换钱,生活过得富足之后,为何还要去行商?”

  “而工者同样如此,以工可换钱,他们又为何要去行商?”

  “既然大家均有分工,而各种分工又都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们会全跑去行商?”

  刘川一连反问了几个问题。

  “这……”

  诸葛亮顿时语塞。

  的确如此。

  士农工商,各有所长,如果都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那百姓便可以自行选择,做自己想做的活啊。

  “九如兄所言……”

  庞统也陷入了深思,最后也妥协了下来。

  “所以,你们还会轻视行商吗?”刘川笑道。

  开玩笑,后世之人谁不知道商业的重要性?!

  那么多人行商,那么多人工作,还有那么多人当官,但还是有人会选择种地啊。

  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分工很明确,又怎么会因为重视商业而导致其他工作没人干呢?

  “呼!!”

  诸葛亮呼出一口气,刘川今天的观点,给了他极大的冲击力,让他的观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嗯!

  诸葛亮悟了!

  他觉得……以后若是他出山谋事治理百姓的话,定然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绝不再是以前的士农工商,重农抑商,将商看成最低贱的职业。

  而此刻……

  所有人忽然发现……卧槽,九如竟然懂得东西如此深刻,完全是颠覆了他们多年来的认知,甚至颠覆了历史的传统定义。

  诸葛亮和庞统都被说服了。

  诸葛亮绝对属于辩论的超级选手之列,庞统也属于辩论的高手,结果卧龙凤雏都败下阵来。

  刘川简直就是个辩论鬼才。

  “庶服,庶服气也!”

  徐庶双眼都拧成了两朵菊花,佩服极了。

  九如老弟的伶牙俐齿,原来比卧龙凤雏还要凶!

  “见识了,庶见识到了!”

  徐庶颇为感慨。

  他第一次见识……刘川竟然辩论也如此之强。

  这就算是加上他和贾诩,也干不过啊。

  “我有事情要安排你们去做。”

  “先选精壮的流民,给我弄一批来,全部给我送去开垦荒地,然后全部安排去种植红薯土豆。”

  刘川对徐庶和刘琦说道,然后又转头对赵云,“给我从军队中选一部分精兵出来,我有大用。”

  要建山野之城,打造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他有他的全盘计划。

  鄙人不干便不干,要建便建出一座举世皆惊的城市。

  另外……

  他总觉得蔡瑁等人会有动作,所以需要提防江陵生变故。

  “好!”

  徐庶、赵云等人立马回道,他们像打了鸡血一般。

  “九如先生,既然你想选精兵,我手下正好有一万夫不当之勇的大将,我想举荐给你。”

  刘度站出来介绍。

  “邢道荣?”

  刘度的话刚说完,刘川脱口而出。

  刘度顿时极为惊诧。

  “九如先生知道?”

  刘川嘴角抽了抽。

  三国第一猛将啊,谁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