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根除贪污的监察制度(1 / 1)

大齐帝国 天眼观世界 1394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97章 根除贪污的监察制度

  门外的人鱼贯而入。太子府和礼部外事司的差人将各自送来的物品分两边摆放。

  礼部送的东西比较简单,无非是粮米、布匹、铜钱。都是按常例补发的质子俸禄。

  太子府这边的东西就比较五花八门了。脂米、白面等珍贵的细粮,各种水果、鲜肉、腌肉、干肉,各种上等的布料。

  以至于衣物、首饰、脂粉甚至是肥皂等生活用品。最后还有四个丫鬟和四个小厮。

  太子府和礼部外事司各自呈上礼单递给婢女,赵敏转呈给芈月。

  礼部外事司的官员上前道:“下官李轩豪,这一应的俸禄确实是迁都以来琐事甚多,一不小心拉下了。还望芈夫人赎罪。”

  芈月看了看后,微笑着施了一个万福道:“李大人说笑了,妾身怎敢责怪大人。辛苦各位了,请回禀外相和太子,来日妾身必会登门拜谢。”她说完给婢女使了个眼色。

  赵敏从袖中拿出上午田地给他们的银币,分别递给两边带头的人几个道:“小小心意不成敬意,各位且拿去吃酒罢。”

  李轩豪和东宫派来的主事各自拜谢后一起退出芈月的住所。

  芈月打发赵敏带着那些送来的婢女和小厮各自把东西收拾起来,并且安排他们的差事。

  芈月拍拍赢稷的肩膀道:“孩子,看来以后的日子不会无聊了……好好学着吧!”

  泗上之战结束之后,一日朝会之上孙膑正式提出了监察院改革方案。

  当然其实这个方案依旧是田地带着陈轸、孙膑等变法派一起秘密搞出来的,由孙膑负责署名上奏。

  历朝历代反腐败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宋代的高薪养廉、明代的高压治贪、清代的默认贪污到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整个官僚系统大部分时间都是一滩烂泥。

  甚至一些廉洁、有能力的官吏也不得不以肮脏手段来为办好事、实事铺路。

  也就有了《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那一番著名的救民先救官的谬论,乍听上去很有道理,其实那是官僚系统已经彻底溃烂的不得已手段。

  虽然秦代就创立了监察御史的职位,但是除了唐代效果还算不错外,到了宋明清时代监察御史就剩下两个作用,前期作为皇帝打手恶心百官,后期作为官僚集团打手恶心皇帝。

  基层的诸如巡河御史、巡盐御史不过是多了一张贪污的嘴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要想禁绝贪污,除了提高官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之外,监察制度必不可少。这正是标本兼治,开源节流。

  于是,田地综合古代和现代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创立出全新的监察院制度。

  一方面将基层监察御史下放到郡县,级别与当地主官平级。

  虽然他们没有权力干涉地方政务,但是有权力查看、旁听所有政务处理、账目等。

  当然朝廷内部的御史更是可以随时监察同级各部,乃至于丞相的各项工作。

  甚至军队中也要有监察御史的存在,也就是监军,尤其防范吃空饷、倒卖物资等传统贪污手段。

  另一位方面,田地也深知看不见的监察才是好监察。每年都随机时间、随机人员、随机路线派御史秘密微服私访。他们随身只带一纸诏书和一方官印,走到哪查到哪。

  这些监察御史互相之间不知道彼此,甚至很多人的路线也是交叉的。

  所以当两个人送上来的对同一个地方调查的结果不一样的时候……那就有人要倒霉了。

  此外监察院专门设有内院,专门监察内部人员。内院的人员、办公场所完全独立而且保密,连监察院内部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甚至其本身有可能就兼着普通监察御史的职务。

  类似于现代廉政公署的L组。他们直接向御史大夫本人负责,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直接向君王上书(比如御史大夫本人贪赃枉法。);

  地方的御史也会和郡县主官任期穿插着互相调换,以防呆久了被收买,并且大幅增加收买他们的风险成本和金钱成本。

  同时为了增加专业性,御史大夫可以调用十二部任何级别的专业人员,帮助核查一些专业范畴的事务,自身机构内也有大量财会之类的专业人才。

  而且他们不仅仅防范的是贪污,各级官员施政的政绩得失都会一一监察并上报。

  他们的考核报告会和吏部明面上的考核相结合,互相监督、加强官员管理。

  不出所料,这个新政公布之后,朝堂上果然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