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虎落平阳的赵国边骑
时间回到现在,牛翦率领赵军骑兵军团一路追赶终于到达乐阳。
可是眼看着中山国军队已经进入山口,廉颇所部的两万骑兵却迟迟没有消息。
牛翦咬咬牙一算,觉得四万骑兵突袭三万步兵应该也没有太大问题。
于是只能一边心中抱怨着廉颇,准备回头再找他算账,一边带领现有的骑兵开始向中山国军队发起突袭。
这是一个喇叭形的山口,越往里越狭窄、外侧则十分宽敞。
里面尽头就是井陉关。中山国军队刚刚走进去不远,只觉得身后马蹄声轰鸣,震得地上的石头都开始弹跳起来。
司马相国回过头看了一眼——正是赵国的四万骑兵呈扇形攻击队形呼啸而来。司马相国大笑道:“天佑中山!”
他随后下令马上布阵。中山国军队早有准备,只见原本的纵队迅速像翅膀一样展开。
没等赵国骑兵接近,中山国军队已经布置好反骑兵阵型。大戟士在前、弓弩手在后,战车则在队伍最前方。
赵国骑兵都是弓骑兵,武器是弓弩和一把仿制的环首刀。弓弩是主要的武器,所以他们使用了扇形阵型,以尽可能发挥弓箭的威力。
这环首刀虽然没有齐军那么精良,不过对付青铜器军队也足够使用。
牛翦对中山国的从容也吃了一惊,但是事到如今也只能来一次冲锋试试看了。
只见赵国骑兵在距离中山国军队一百多米的地方开始射箭。
虽然弓箭的有效杀伤距离不过是70到100米,但是借着马匹的前进速度,弓箭也能射的更远。
如果在宽阔地形弓骑兵倒是能够以骚扰阵型消耗敌军。但是此时地形狭窄,赵军又处于攻势,所以只能以骑射冲锋的方式强行进攻。
只见万箭齐发,射向中山国的阵线。大戟士没有盾牌抵挡,大片的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虽然有战车的缓冲,但是中山国军队不像齐国新军那样经过严格训练。
他们也从没有经受过如此强大的骑兵集团冲击。中山国整个阵线在箭矢和骑墙的双重压力下开始动摇起来。
眼看双方就要撞上,牛翦高声道:“拔刀!”赵国边骑们纷纷把弓弩背在身上,从腰间拔出长刀。赵国边骑挥舞着长刀犹如潮水一般冲入中山国阵线。
赵军边骑试图以人数优势和马匹的冲击力击溃中山国军队。
一旦中山国军队的心理防线崩溃,战阵散乱甚至开始溃逃,那么就会演变成赵国骑兵的单方面屠杀。
眼瞅着中山国的阵线已经开始有溃散的趋势。井陉关守将吕绍文及时赶到,率领两万井陉关守军,帮助充当诱饵的中山国军队稳住了阵脚。
牛翦一看这情势,深知再难得手,于是下令到道:“全军撤退!”
机动性是骑兵的最大武器,训练有素的步兵虽然能够抵挡骑兵的冲击,但是无法追击骑兵扩大战果。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在与辽国的交锋中,明明宋朝胜率更高却依旧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是因为步兵与骑兵交战时,步兵一旦落于下风就必然会被屠戮殆尽。而骑兵落于下风时却能从容撤退。
不过既然是陷阱,此时的赵国边骑就没那么容易脱身。牛翦回过身才发现,山谷的喇叭口已经被中山国的伏兵封住,而且正在快速向自己压来。
牛翦这才悔恨起来没有听从廉颇的建议。但是此时后悔也已经没有用了,当下的紧要之处在于尽快突围。赵国边骑们调转马头,开始向山谷外冲击。
然而此时的局面已经倒转,中山国士兵在中山王的带领下士气大阵,哪里那么容易被突破。
赵国边骑的冲锋也因加速距离过短、未能形成整齐的冲击阵型,以失败告终。
眼看包围圈越缩越小,没有了速度优势的赵国边骑,从凶恶的狼群转眼间就成为一群满地打转的待宰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