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十万对二十万,大战一触即发(1 / 1)

大齐帝国 天眼观世界 121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85章 十万对二十万,大战一触即发

  原来,齐军分前后两军本身就是一个局,为的就是诱使鲁军主动出城野战。

  正如《孙子兵法》所云,强则示之以弱。齐军势大,然而连啃十一座都城到底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想要避免强攻坚城、诱使敌军出城,必须故意露出破绽。所以乐毅的计策分三步:

  首先是故意泄露本应该是绝密的龙泽之盟的内容。将泗上诸侯试图坚守待援的后路截断,逼迫其狗急跳墙、孤注一掷。

  其次故意分前后两军,露出破绽,让联军以为有机可趁。实则前军为新编练的两个精锐新军八万余人、两个师的燕云铁骑两万余人,外加一个旅即四千五百人的龙骧卫,战力可以说极为强悍。

  而在战国时代传统观念中,骑兵是无法算作有效战力的。所以在泗上诸侯眼中,就是二十万对八万,简直是稳赢啊。

  其三,诸侯畏惧的齐军将领无非孙膑、匡章再勉强算上一个声子。

  可是偏偏都不在前军,反而派乐毅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将领率领。

  三者叠加,泗上诸侯都觉得有机可乘,就这么甘心情愿的落入了圈套。

  其实说是圈套,这本质上是一个阳谋,拼的就是新军实打实的战力!

  很快,两军就在泗水河对岸的平原之上,今天的兖州附近碰面了。双方各自摆开阵势,准备一决胜负。

  刚刚收割过的麦田上一片空旷,萧瑟的秋风中传来天空中北雁南飞的凄冷鸣叫。

  旌旗猎猎,战马低鸣,铠甲和兵器在秋日的照耀下闪烁出冰冷的寒光。

  列阵完毕的将士们心脏狂跳不已,深呼吸着平稳着自己的心绪。

  联军主将,鲁国世子姬叔所布置的阵型乃是周代传承下来,并在春秋达到鼎盛的经典车战阵型。

  二百六十辆战车一字摆开,每辆战车上有御手(车夫)、弓箭手、长戟手各一名。

  每辆战车身后跟着二百名精锐持戟甲士,合计五万两千人。这是车战阵法的突击力量。

  其余十五万士兵以一百人为单位,组成步兵大阵跟在后面。

  前面是大戟士、后面是弓箭手。将领们身边有少量骑兵作为传令兵和侦察兵。

  齐军这边则以营(含大戟士两阵、跳荡、弩手、弓手各一阵)为单位一字摆开。

  其中大戟士组成宽200人,纵10人的横向方队。跳荡、弩手、弓箭手依次组成宽200人,纵5人的方队。

  每名士兵之间都隔着一米左右距离,方便变阵时士兵穿梭。

  每个阵之间则有三米左右的空隙,方便将领骑马来回穿行指挥各阵士兵。

  每个旅(含三个千人队,即九个营、4500人)身后都跟着鼓车、牛角号车、指挥车各一辆,指挥车上由裨将以口令和旗语指挥各营、各阵。

  队伍正中后面是乐毅的中军指挥车,身边配有一套单独的指挥体系,另有直属的将军卫队和田单率领的一个旅的龙骧卫护卫。

  大阵两翼后面各有一个旅面对两侧列阵,作为预备队和两翼的守备部队。

  预备队后方各有田触、田威率领的一个骑兵师,他们是起决胜作用的机动力量。

  田地革新了整个指挥体系和信息传达方式。声音命令上改变了之前的击鼓进军、鸣金后退的两种方式。

  而是改为击鼓列阵(停止)、号角进攻、鸣金后推三种声音信息。

  增加了旗语担负视觉命令传输。它能够把一些复杂的命令从中军主将迅速逐级传达到各营,再由各营的伍佰长具体指挥各营作战。

  为了避免命令传达错误和一些突发情况阻碍信息传输,中军主将身边的传令兵会在声音、视觉的命令发出后,骑快马以口令形式再次将命令传达到各旅的裨将处。

  各师、军的副将和将军也将会根据各自情况,在细节上进行及时的指挥和微操作。

  乐毅远远确认泗上诸侯的列阵后,下达指令道:“传令各军——陷车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