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齐国新都济南城(1 / 1)

大齐帝国 天眼观世界 1062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73章 齐国新都济南城

  这种道路铺设方式首先在燕地钢铁冶炼区兴起,由于矿山原料和产品都很沉重,所以矿山、冶炼厂和码头之间的道路都需要很大的承载能力。

  而工匠偶然发现压实的矿渣有很好的透水性、抗压力,而且数量巨大。

  于是工匠们实验着铺路,效果果然十分优秀,紧接着就报告给了田地。

  田地得知后大为赞扬,大大赏赐了发明者,改进后开始普及。这也算是田地改革时代的第一个回馈。

  整个济南城坐落在泰山脚下,随着山势自南向北微微倾斜。

  城市内因背靠泰山、毗邻济水而有大量泉眼,所以水源完全不是问题。

  至今济南依旧被誉为“泉城”。排水系统则以青砖加水泥铺设沟渠,随坡度排至济水内。

  城市布局则抛弃了同时代将城市一分为二,一大半是市区一小半是王宫的格局。

  转而采用经典的内外城格局。内城是王宫,外城是各个府衙以及官员府邸、国库、粮仓、军队驻地等。内城有高6m的第二道城墙环绕,作为第二层防卫。

  此外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开设市场,提供贸易场所。同时在济水边修建多个大规模码头和渡口,方便来往行人以及货物运输。

  码头和北门之间也有同城内一样规格的大路联通。(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敌人以水淹城的情况,济南城稍稍离开济水一段距离,建在泰山脚下的缓坡高地上。)

  宫城由田单率领的一个师建制的龙骧卫(13500人)负责保卫,以旅为单位三班轮换。

  并且一旦有战事,会派出其中一班出战以保持军队战斗力。

  龙骧卫首领也就是十二部之一的禁卫军大统领,别看只管着一万多人,但是直属于齐王也只有齐王有权调动。

  又因龙骧卫待遇和晋升速度都比普通王军高的多,所以想加入的人络绎不绝。外城则由府军组成的卫尉府负责防卫,直接归内相调拨。

  此外十二个城门上方都有一个大钟,作为遭遇突袭时报警所用。整座城市可以说考虑了各种情况,堪称坚不可摧。

  几十公里外的济水关选在河流弯道南岸迎水面建造,这样济水南岸就不会有河漫滩。

  河岸以水泥和青砖加固,火山灰水泥的抗腐蚀性正好派上用场。

  整个关城也是水泥和青砖砌筑而成,共有三个城门,南北长5公里。

  城墙前引山泉水为水源,并在入河口出以青砖、水泥构筑蓄水坝。

  我国历史上因没有发明水泥又林木繁盛,所以很少使用石质建筑。

  这使得我国建筑史十分吃亏。埃及有孟菲斯古城,罗马有庞贝古城,土耳其有以弗所古城,美洲有马丘比丘等等……

  这些石质古城至今都可以一窥当年盛况。而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却只有——地基。好在我们有厚葬的习惯,否则考古工作真是难度徒增。

  田地的创举则留给了后世一个伟大的财富,直到两千年后这两座遗迹依旧保留了下来,哪怕只剩下残垣断壁。它们甚至被誉为世界十大保存完好的古城之首。

  公元前309年,齐国正式迁都济南。崭新的大殿之上,齐国举行了迁都之后的第一次朝会。

  齐宣王稳坐王座之上道:“变法至今已经历时五载,我齐国府库充实、贤才云集,编有新军步军三个军一个师13万余人,骑兵师四个5万余人。也是时候小试牛刀了,各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