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齐崛起(1 / 1)

大齐帝国 天眼观世界 135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58章 大齐崛起

  商人慌忙打开包袱,只见里面装的正是棉花的一种——亚洲棉和其种子。

  棉花其实分为四种,印度起源的亚洲棉,阿拉伯起源的草棉,美洲起源的陆地棉,以及又名攀枝花的木棉。

  现在主要种植的棉花都是陆地棉,而在战国时代田地唯一能搞到的棉花就只有亚洲棉和木棉。

  而亚洲棉的性质又要远好于木棉,所以其实明代以前我国主要棉花品种就是亚洲棉和草棉。

  此时亚洲棉已经传播到了越南一带,自田地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以来,整个沿海地区就渐渐繁荣起来。

  在海岸边常常能看到千帆竞发的宏伟场景。与越国乃至于越南等地的贸易也繁荣起来。找一个亚洲棉的种子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由于现在有边境贸易大量输入羊毛,田地倒是不急于推广棉花纺织。实际上,仅仅衣物填充物这一项就需要大量棉花。

  战国时代贵族冬衣填充的是鸭绒、鹅绒,而这对于平民过于昂贵。

  所以平民填充的大多是柳絮、木棉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保暖性很差。

  好在当时生态环境还很好,所以羊皮袄之类平民倒是也能勉强承受。

  然而如果几十万军队也都得配备皮草的话……这费用富庶如齐国也会颇为肉疼。

  所以早早引进棉花无论对于改善平民生活还是改善北境军队状况,以至于将来征伐辽河流域的东胡和箕子朝鲜都有很大意义。

  田地重重奖赏了商人,然后安排人试种去了。毕竟中原没人种过这个东西,还需慢慢摸索其适合的土壤、气候等。

  田地也知道那商人也是不傻,他自己肯定也留了很多种子。这样大的商机,剩下的事情他自然会主动去做。

  春去秋来,齐国新法稳步推行。新钱币已经彻底取代旧刀币,百姓对于这种携带方便,还可以当秤砣、尺子用的钱币十分喜爱。

  肥皂的生产技术也泄露了出来,齐国遍地都是肥皂作坊。东胡进口的大量牛、羊、马带动了制皮业的进一步兴旺,油脂自然不是什么难事情了。

  更何况还有芝麻油之类的植物油脂。田地索性将制币作坊和肥皂作坊依约交给府库经营。

  三次选士大考下来,再加上对已经任用士子的考核,齐国的官员队伍日益壮大、高效。

  因此地方的田亩和户口的统计、登记工作进展也十分顺利。齐国的收入和兵源进一步提高。

  齐国新都济南和济水关动用十几万民工,已经初具规模。田地和腹子经常探讨城市设计方案,把现代城市设计和古代生产力、社会状况结合起来。

  济南已经有唐宋城市的雏形,仅就规模就是临淄城的四倍以上。

  同时经过灭燕洗礼和对有功者封赏的落实,使得对新军法持观望态度的人不再摇摆。

  新军规模快速扩大,士兵士气也极大提高。已经整编成十二万人,三个军的兵力。

  经过几次小规模剿灭山贼、征服蛮夷的作战,田单、乐毅、剧辛在军中逐渐建立起威望分别担任起三个军的代理将军的重任。

  田达、田触、田威也在新军中小露头角,爬上了暂代副将。

  商队从东胡购买来的马匹和羊群不断涌入,孙膑更是大胆启用东胡人充实骑兵队伍、训练新兵,齐国的铁骑也不断壮大起来。

  后来更是下令,凡是会骑马的适龄男子入伍,直接赏赐军爵一级。东胡民众富足起来后,袭掠内地的事情也少多了。

  冶铁和贸易新政则使得齐国钢铁产量在一年内翻了好几番,农民也能用的起好的铁质农具,生产力自然大幅提高。

  沿海航海贸易的兴盛也带动了其他贸易行业,贸易又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各地区的技术交流。

  海船的制造技术和航海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一座座灯塔在海岸边由商会集资自发的建立起来。

  不过墨家巨子腹子和法家大家邹忌相继去世,玄明和陈轸则继承了他们的位置。

  田地也并未忘记那些在燕地为了保护自己战死的卫士们,他们在影视剧里和其他人眼中只是龙套、炮灰,是一群并不值得去注意的人。

  然而,在田地眼中他们也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是儿子、丈夫、父亲。这也是因为,在另一个时代田地也算是他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