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久之后,消息传来。秦王赢驷驾崩,谥号为惠文,史称秦惠文王。
这位在商鞅变法中长大的国君,作为太子时曾经公然反对商鞅变法,导致其两个师傅被割掉了鼻子。
然而,他继位后在车裂商鞅的同时却坚持推行新法。他粉碎了旧贵族的兵变,夺回了秦国失去百年的河西之地,攻灭了义渠和巴蜀。
同时重用张仪,将韩魏楚这三个拦在秦国东出道路上的强国逐个蚕食击败,让他们臣服于秦国。他为秦国东出函谷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子赢荡继位后,甘茂和樗里子位列左右丞相。原来的相国张仪被驱逐,自此一代纵横家张仪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次年病逝于家乡魏国。
历史上对秦武王颇有偏见,其实这个王只是性格刚猛鲁莽了一些而已,这些只是性格上的缺陷。但是其才智、心胸都堪称一流。
秦武王继位后平定了巴蜀的叛乱,紧接着就准备继承秦惠文王的遗愿准备东出。
当年张仪曾经向秦惠文王献计:“下兵三川(黄河、洛水、伊水一带,也就是韩国重镇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原来的出处,曹操、荀彧只是引用了典故而已。)
秦武王虽然讨厌张仪,但是十分同意张仪的这个见解,他对樗里疾道:“寡人生于西戎,未睹中原之盛。若得通三川,一游巩、洛之间,虽死无恨。”
樗里疾人称智囊,老成谋国、处事谨慎,他沉思片刻后道:“王之伐韩,欲取宜阳以通三川之道。然而宜阳路远而险,劳师费财,魏赵必出兵助韩,因此,此事断然不可。”
秦武王于是去问他的老师甘茂,甘茂道:“樗里子的忧虑只要我们能联合魏国、安抚齐国就能化解。”
秦武王于是大悦,派甘茂出使魏国。甘茂答应与魏国共分伐韩的好处,魏国贪心的同时又畏惧秦国,于是只好答应。
甘茂回国后秦武王命他为主将攻打宜阳,然而甘茂却说:“宜阳,名义上是个县,实际上是个大郡。它城池坚固,兵精粮足。我们进攻它,却一路道路遥远而艰险、补给困难,攻城的困难可想而知。一旦中途有什么变故,带兵将领的下场难以预料。”
秦武王连忙说:“这点老师不用担心,有寡人作主,你尽可放心!”
甘茂却说:“大王听说过“曾参杀人”的故事么?从前,有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完全不信,神情泰然自若。
过了一会儿,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仍然不信。
不一会,第三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母亲由不得她不信,扔下梭子,翻墙就跑了。
以曾参之贤,以亲情之近,尚且挡不住谣言的中伤。以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关系也比不上曾参母子,臣下万一久攻不下,朝中非议四起,臣下也担心大王您也像曾参的母亲一样投杼而起,臣如何是好。”
(曾参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也是成就、名声最大的弟子之一。)
秦武王听了大笑,连连说:“寡人可不至如此!”
甘茂接着说:“大王,有些事情看起来是臣下所做,但人家赞扬的却是君主,过去张仪西取巴蜀,南得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而是认为大王贤能。
魏文侯让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乐羊回到魏国论功请赏,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发信拿给他看。
吓得乐羊一连两次行跪拜大礼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全靠主上的威力啊。我领兵进攻宜阳,若取得成功,那也是大王支持的结果,正好说明了大王的贤能啊。””
秦武王终于明白了甘茂的担心,于是正色道:“老师的话寡人明白了,寡人与你在此歃血为盟,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寡人都会信任老师。”
甘茂这才答应领兵攻打宜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息壤之盟。
与此同时秦国为了避免齐国的干涉,主动向齐国示好,同时派公子赢稷和八子芈月入齐国为人质。
没错,就是《大秦帝国崛起》和《芈月传》的主角,历史上的秦昭襄王赢稷和秦宣太后芈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