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划时代的攻城器械(1 / 1)

大齐帝国 天眼观世界 202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54章 划时代的攻城器械

  一个月后齐国大军开拔。田单所部留守河北地区监视韩国、秦国。

  乐毅所部和剧辛所部汇合统一由匡章指挥。此次动用王军十六万步军、十二万骑兵,另有十万府军负责押运粮草、打造攻城器械等辅助工作,合计三十八万大军。

  此战匡章与白起所用战略相同,不逐个攻破沿途城市,而是直接由济水顺河而上抵达大梁城下,补给也全部由水路济水运送。

  二十六万步军负责攻城,十万铁骑负责警戒补给线、外围防御、攻击魏国增援部队。

  战国时代城墙绝大多数都是夯土城,这种城墙容易被敌军攀缘、毁坏,而且一场大暴雨都有可能会冲毁城墙。

  所以当年魏国强盛之时兴建的这座新都城大梁城(今天河南开封)狠下了血本,采用了当时罕见的内夯土、外包青砖的方式。

  这种方式使得城墙防水性增加、攀缘性变差、抗打击能力增强。

  城外还有宽十米的护城壕沟,引鸿沟水填充,使之成为护城河。

  大梁城之坚固在当时超乎想象。历史上王贲破大梁城时,引水灌城泡了三个月,大梁城墙方才倒塌。

  而这也正是匡章担心的,一旦战事延绵,各国援军一到事情就会变得极为麻烦。

  不过这也是霹雳营来此的原因。受到国内影视剧的影响,你可能认为扛个梯子就是“云梯”,推着个木头就是“攻城锤”。

  建议各位去看一下《天国王朝》这部电影,其完美还原了十二世纪著名的耶路撒冷攻城战。场面极其恢弘,可以一窥当时攻城战的真实形态。

  实际上从鲁班开始,攻城器械就已经很先进了。

  最常用的攻城器有四种:云梯、楼车、攻城锤、抛石机。

  云梯,上半部是一个用木头柱子支撑起来的四十五度倾斜的楼梯,楼梯往往被折叠成两段,顶端下部会有几个铁镰刀用以放下时勾住城墙的女儿墙。

  下半部分有轮子支撑的平台方便推动。士兵将云梯推到城下后,把楼梯上半部搭在城墙上,就能形成一个楼梯了。

  为了增加效率,楼梯的宽度一般都有数米宽,可以容纳很多人一起向上冲。

  楼车,又称攻城塔可以视为云梯的升级版,云梯整体都裸露在外,士兵很容易受到弓箭手的攻击。

  所以楼车就是用木板将云梯包裹起来,云梯在楼车内部弯折成螺旋上升结构。

  楼车顶端有一个可以站立几十人、被保护起来的平台。平台前方则是一个可以向下打开的翻板门。

  靠近城墙后翻板落下搭在城墙上就是一个桥梁,士兵可以通过这里直接跳上城头。

  攻城锤,又称冲车。除了轮子和一个用来撞城门的巨木外,为了保护士兵免遭弓弩屠杀,会把除了背后外的空间都包裹起来。

  顶部一般做成尖顶并罩上铁皮,用来抵挡滚木、雷石、热油、灰瓶等守城武器。

  抛石机又称霹雳车,我国古代一直使用的都是人力拉扯的方式,直到宋代还是这样。

  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动能等于力量乘以速度,而显然人力拉扯速度和力量都有限制,又受到人状况的影响所以每次的能量都不一样。

  威力差、射程近不说,还基本没什么准头。古代也就能砸个人什么的,所以基本没有靠抛石机破城的记载——直到元代。

  话说匡章大军到达大梁城下后,并不攻城。而是深扎营垒、打造攻城器械,同时封锁大梁城的进出。

  一个月后,攻城器械打造完毕,几十辆攻城塔和云梯一字排开,后面则是一排被布匹遮盖的巨物。

  魏襄王亲自到城头观看,却冷笑道:“都说齐国坐拥的墨家工匠手艺绝伦乃是天下之最,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么!”

  然而当齐军扯掉那些遮蔽着的神秘攻城器械身上的布匹后,魏襄王的笑容很快消失了。

  映入眼帘的是总高度达到15米的巨型杠杆,短的一端末端是一个巨大的木质吊篮,长的一端末端是一个由绳索系住的皮兜。木质吊篮里放着满满的沙袋,用于配重。

  这就是十二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由阿拉伯人发明的配重式投石机。

  百年后蒙古西征后在当地学习到了这项技术,回过头来又将之用于惨烈的襄阳攻城战。

  所以这种投石机又被我国称之为“襄阳炮”或者“回回炮”。

  这就是田地和霹雳营的终极秘密武器。可以说它的出现彻底改写了中世纪的攻城战形态。

  这些投石机距离城墙两百多米远,已经远远超出了魏军弓箭和人力投石机的射程。

  随着齐军传令官的一声令下,几十枚重达几十公斤的石弹随着配重篮的摆动呼啸而出。巨大的动能和重量使之具有了超越时代的强大威力。

  越过城墙砸中房屋的,房屋立刻倒塌;

  砸中城墙的,城墙外侧的城砖立刻倒塌一片;

  而砸中城墙顶端的,则在一片惨叫声中将中弹者砸成肉泥。

  好巧不巧,其中一颗石弹正好从魏襄王身边掠过,那嘶吼着的石弹裹挟着着凌厉的狂风将魏襄王身边的侍卫和侍卫身后的女儿墙瞬间一起轰落到城下。

  捡回一条性命的魏襄王,怔怔的看着身边的血迹和城墙上留下的弹痕,吓得当场失禁,尿湿了裤子。

  魏襄王身边的护卫连忙护送他离开。而齐军投石机则开始根据刚才的试射,调整石袋的长度,以调整射程。

  片刻之后,随着传令官的一声令下,石弹再次呼啸着飞向大梁城墙。

  经过调整之后,这一次绝大多数石弹都击中了城墙。城墙表面的青砖一片片的剥落,露出了里面的夯土墙。

  这样的攻势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大梁城墙下方堆积了大量的石砖和石弹。

  不少城墙已经处于半坍塌状态,它们和落下的石砖、石弹构成了一个个土坡——这是绝好的攻城通道。

  魏军曾经几次试图出城毁坏齐军的投石机,都被严阵以待的齐军步兵怼了回去。

  魏军手中又没有可以威胁到它们的远程武器,所以只能躲避起来看着城墙一点点坍塌。

  天开始逐渐黑下来的时候,齐军的攻城塔和云梯背后开始汇集起步兵。

  魏军见齐军准备攻城,连忙集结起来在城墙上和城墙后待命。

  然而,他们等到的不是齐军步兵的攻势,而是一个个拖着火焰尾巴、灌满油脂的陶罐。

  在漆黑的夜空中,这些燃烧罐犹如一道道美丽而致命的流星,它们划出优美的弧线、然后在大梁城中留下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