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赵武灵王的秦国大冒险(1 / 1)

大齐帝国 天眼观世界 1874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35章 赵武灵王的秦国大冒险

  赵武灵王即位以来除了领军出征很少抛头露面,所以国中也只有高级将领和大臣们对他比较熟悉。

  除了少年时与韩魏两国国王见过面外,赵武灵王绝少与外国元首见面。

  此次赵武灵王要见秦昭襄王和芈月也不是一时兴起,他想亲自了解这位少年秦王和秦国的实际掌舵者芈月的水平,以利于以后对秦决策。

  不过不得不说,赵武灵王确实一个冒险精神极其旺盛的人。

  与此同时秦昭王此时虽然名义上已经加冠成年亲政,但是秦国其实依旧掌握在芈月手中。

  当日正午,芈月和秦昭襄王接见了楼缓。在言谈中芈月发现向来自傲的楼缓,对他身后的高大随从不经意间竟然有屈顺之意,心中生出疑惑。

  于是芈月问楼缓道:“这位壮士是?”

  楼缓拱手道:“启禀太后,这位是我赵国主父的贴身侍卫,名为赵威。此次特意被派来负责使团的保卫工作。”

  芈月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道:“他至少九阶身手吧?”

  楼缓再拜道:“是的,九阶上。”芈月见此人一直默不作声,也不好再问。

  会面结束后赵国使团一行人回到役馆,赵武灵王对楼缓道:“秦王和太后恐怕已经对寡人有所察觉,寡人一会儿在城门关闭之前就率领部分卫队返回赵国。

  说来真是万幸,幸好此次寡人亲自来查探了一番,秦王嬴稷和秦太后芈月果然都不是池中之物。

  你在秦国小心应对,寡人回赵国整顿兵马。必须趁现在秦国还未缓过气来,一举灭之!”

  而后赵武灵王匆匆出门上马,在城门关闭的前一刻率领卫队骑兵出城离去。

  芈月回宫后也越发觉得不对劲,她判断楼缓的随从绝非等闲之辈,必是赵国的极贵之人来窥视秦国情况。

  于是,她马上派使者请楼缓带着那个非凡的随从晚间再到王宫作客。

  楼缓欣然同意。但是等他晚上赴约时,那随从却已经不见了踪影。

  芈月于是问道:“日间那个英武的侍卫呢?”

  楼缓笑著作揖道:“啊……他有其他事情,已经被我家主父召回去了。”

  这更加坚定了芈月的判断,她断定这个人就是赵武灵王,于是暗中派精骑截杀。

  秦国精骑一路狂奔,追到边塞也没有见到赵武灵王。守塞之人却告诉他们,赵国的使者刚刚出关离去。

  芈月收到回报后,极其敏锐的判断道:“糟糕!赵国恐怕要对我秦国动手了。速速召相国魏冉、大将军白起、华阳君芈戎来见我!”

  果然当年秋天,赵武灵王合纵韩魏,以秦国残暴、侵夺韩魏土地为由大举进攻秦国。

  韩魏见有赵国撑腰,也抓住机会把压箱底的家伙都翻了出来,决意一鼓作气将秦国打趴下。

  魏国以大将军公孙喜领兵十三万,韩国以大将军暴鸢领军十二万,两国联军二十五万直扑函谷关。

  赵武灵王则亲率赵国边骑二十万从云中郡出发,穿越秦国北部的义渠草原直逼秦国腹地。

  赵国大将军赵豹率步军十五万,从晋阳出发入河东地,准备跨越黄河进入秦国腹地。

  三晋联军合计五十万兵分三路攻秦,秦国一时间四面楚歌。

  不过好在芈月早有准备,她在赵武灵王离去后的当夜就与文武商议此事,而后开始布置军力。

  黄河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的这段黄河,古代只有两处渡口可以通过。一个是龙门渡口,一个蒲坂津。

  龙门渡口就是那个鲤鱼跳龙门的龙门,在这里黄河冲出太行山的秦晋大峡谷,涌入平坦的八百里秦川。

  所以这里与下游宽阔的黄河河道,以及上游的连绵山川相比,是一个绝佳的渡口。传说当年大禹治水以神龙犁开山谷,于是称之为龙门。

  蒲阪津则更加重要,由于此处黄河流速较龙门平缓、河中有一河心岛,两岸又都是繁华之地。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这一段黄河的重要关卡。历代东西交战,东边的势力如果想绕过函谷关天险攻入关中平原,这里是唯一的选择。

  所以渡口对岸就是临晋关,韩信曾经在此大败魏王豹,乃是军神韩信又一经典战例。

  曹操与马超、韩遂交战时在潼关对峙,曾派遣大将徐晃从此处渡河袭击马超后路。

  历史上秦昭襄王夺取河东之地后在此以舟船设置浮桥,唐代唐玄宗开元初年更是以当年铁产量的四分之三铸造铁牛七头安放于此,作为铁索桥的配重。足见此处地理位置之重要。

  芈月因此派遣芈戎领军五万于龙门深扎营垒封闭渡口,以司马错为主将领军五万加强临晋关防御,以王龁为主将领军五万加强函谷关防御。义渠王义渠骇和白起则坐镇咸阳,随机应变。

  如今芈月在得知三晋的兵力布置之后再次急招魏冉、白起商议。

  魏冉道:“姐姐,臣弟认为韩魏联军有函谷关阻挡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主要问题在于赵国的二十万铁骑不好应付。

  臣弟认为由我率军五万增兵函谷关阻挡韩魏联军,其他秦国军队加上义渠铁骑约二十五万,由白起将军率领北上抵抗赵军骑兵应为最妥当的安排。”

  芈月点头道:“弟弟说的有道理,赵国来势汹汹,看来也唯有白起将军才能与之抗衡了。白起将军,你的想法呢?”

  白起只是淡淡说了一句道:“如果赵军避而不战怎么办?”

  芈月和魏冉一时语塞,心说是啊……骑兵本就机动迅速,步兵难以追上。

  秦国拥有的骑兵数量又没有赵国多,无法单独完成歼灭任务。

  白起继续道:“赵军骑兵深入我秦国腹地,为的就是搅乱我秦国内部,消耗我秦国的国力、截断我秦军的粮道。

  以此来配合正面作战,这一战法他们已经在中山国身上用过多次了。

  如果我们派主力去追击他们,他们必然会在避而不战的同时,一路烧杀抢掠以战养战。

  甚至会一直吊着我军主力,使我不能脱身。时日一久,函谷关和黄河前线粮草耗尽,到时我秦国可就真的危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