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先灭秦还是先灭齐?
那一霎那,孙膑永远的合上了眼睛,听到声音戛然而止的钟无艳忙回过头。
只见孙膑果然已经仙逝。钟无艳拿出手帕,轻轻的擦干净孙膑眼角的泪水,而后起身抱拳以侠客之礼郑重得向孙膑躬身施礼道:“孙大哥,一路走好……”
霎那间,哭声响彻了厅堂内外。孙膑孑然一生,田单、乐毅以儿子的礼节为孙膑操办了丧事。
出殡当日,齐宣王亲率文武百官出城送葬,田地亲自驾驶载着其灵柩的马车。
齐宣王更是破天荒的下令让整个齐国为孙膑哀悼三日,并且严禁饮酒、舞乐。
孙膑去世和齐国扩地千里的消息传遍列国,各国无不震撼。
尤其是赵武灵王,他意识到决战即将来临。于是以二十万大军开始了对中山国的最后一次征伐,中山国都城灵寿被攻陷、中山王被俘,中山国在这一年的冬天正式宣布灭亡。
赵武灵王终于完成了他宏图伟业的第一步——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战国策?秦策三》有言:“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功成名立利附,天下莫能害!”
自田地归还以来齐国国土增长到了原来的三倍,赵武灵王也不枉多让的把赵国国土翻了一倍。
更重要的是,赵国打通了本国原本被分隔开的三个区域之间的地理隔阂,赵国的国力增长了又岂止一倍。
再加上韩魏两国以赵国为首组成三晋联盟,楚国屡遭挫折国力滑坡沦为边缘国家。
战国时代正式从秦、齐、楚、三晋彼此制衡的焦灼局势中摆脱出来,转而演变成齐、秦、赵三强并立的局面。
这场持续了三百多年的惨烈生存竞赛,从原来几百个国家的淘汰赛走到现在,终于到了决胜的时刻。
华夏大地最终的主人将从最后剩下的这三个国家当中诞生。
然而这时赵武灵王的一个决定,却给处在胜利光辉下的赵国蒙上了一层阴影、埋下了一个隐患。
在苏秦的推波助澜下,赵武灵王册封在攻伐中山之战中战功卓著的公子赵章为安阳君,甚至以整个代地为封地。苏秦又推荐齐国逃亡来的宗族田不礼为其相邦。
赵章终于成为了赵国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同时赵武灵王摆平了中山和林胡、娄烦后有点找不到北了,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干嘛。于是召开朝会商议赵国下一步的走向。
肥义首先开场道:“臣以为,我赵国连年征战损耗颇大,无论下一步该往哪里去,都应该修养生息几年才是。新攻下的土地也需要慢慢化入我赵国。”
赵武灵王摆摆手道:“这是自然,寡人想问的其实是修养生息之后去我赵国的走向。”
上大夫楼缓道:“如今我赵国夹在秦国和齐国之间,又和韩魏结盟。所以无非是东西两个方向二选其一而已。
秦国乃蛮荒之地、山川险要,实在不是一时能图之之地。而齐国地势平坦、民生富庶,既有利于我赵国骑兵作战,也有利于补足我赵国钱粮不足的短板。
所以臣以为应联合韩魏先灭齐国。有了齐国之地,我赵国钱粮无忧。再徐徐图谋秦国,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赵武灵王点头道:“上大夫所言甚是,各位以为呢?”
肥义拱手道:“君候,臣也同意楼缓大夫的见解。齐王田地素有倾吞天下的志向,如今又尽收辽东、东胡之地。如果不趁现在他立足未稳之时灭之,将来恐有大患。”
赵武灵王听到这里越发觉得有道理,不过他瞟见相国苏秦一直面沉似水、默不作声,于是主动道:“相邦为何一直不说话?”
苏秦叹息道:“臣实在是害怕臣的意见说出来和众位同僚向左,如果泼了众位的冷水,恐怕会招来众位的怨恨呐!”
赵武灵王大笑道:“哈哈,相邦说笑了,朝堂议事只管畅所欲言。寡人为你撑腰!”
苏秦这才拱手道:“谢君候,臣以为各位大臣想要攻齐,情有所原。刚才楼缓上大夫说的也是实情。齐国,烟花繁盛之地,谁不向往之?
可是对于君候而言,攻齐却是万万不可。您想想,一旦有了齐国这般富庶的地方,您的士兵和文武大臣岂会不意乱神迷、沉醉其中?
到时所有人意志消磨,谁又想再去搏命攻克那秦国的荒蛮、险峻之地?
至于借齐国钱粮攻秦更是贻笑大方。齐国到秦国一路跋山涉水,齐国的钱粮到了秦国的前线又能剩下多少呢?”
苏秦以诛心先行,将赵国众臣说成了贪图钱财享乐而不愿意为国家卖命的小人,可谓刁毒的很。
赵武灵王打圆场道:“哎呀,相邦多虑了,众位并无此意。不过相邦所言确有一定道理,却不知相邦的策略是什么?”
苏秦拱手道:“当年我曾经与君候说过,先灭中山再灭林胡娄烦,而后从晋阳、河套两路并发攻灭秦国。
最后顺着黄河而下一举平定天下。到今天,臣依旧坚持此策略。
如今秦国刚刚从内乱中脱身,又和韩魏交恶,这正是我赵国合纵灭秦的好机会啊!”
肥义冷笑道:“莫不是因为相邦是孙膑的弟子,不愿意看到我赵国灭齐呢?”
苏秦大笑道:“鬼谷纵横、各事其主谁人不知?老相国不必以此诛心。退一步讲,就算老相国想灭齐,请问理由呢?
就算我赵国和齐国盟约过了今年就过期了,可是齐国这些年可曾侵略过当今天下哪一国的土地?
你拿什么理由与之开战?理不直则气不壮,到时候反倒让齐国抓住由头,与秦国东西夹击我赵国。那时候才是赵国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