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流放者——箕子朝鲜
与此同时,朝鲜太子这边的朝鲜大军依旧沿着海岸线浩浩荡荡向齐国边境开进。
为了确认齐国是否没有防备,他特意派人多次确认齐国边境守备情况。得到的回信都是——毫无防备。
然而当他们想要攻占碣石山下的一座城市时,却感觉一头撞在了石头上。
曹操曾在这里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绝句。而此时碣石山下却有着一座刚刚兴起的港口城市——山海港。没错,其实就是山海关。
这里是齐国最东端的港口,因为钢铁冶炼贸易而兴盛起来。
同时这里也是重要的战略节点,它的西面是连绵不绝的燕山山脉,东面是浩瀚的渤海湾,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之间的咽喉要地。
以保护商贾为理由,齐国在这里建立了宏伟的城市和完备的城墙,彻底封闭了自燕山到渤海湾之间的平原。
想要进入燕地,这里是必经之路。而就在三天之前,箕子朝鲜的细作离开之前,这里还只有少的可怜的几百守军。
而此时,城内却驻扎着田单、田触率领的定北将军府的一个军四万多人。
四万多精锐部队依靠城墙的保护,十分轻松的打退了箕子朝鲜一轮轮的进攻。
而田单却依旧藏着掖着,让朝鲜军队以为城内只是有几千守军而已。
朝鲜太子将细作们揪过来怒吼道:“你不是说城内只有几百守军么!?怎么抵抗如此强烈!?”
细作们磕头如捣蒜道:“太子,我们确实只在城中看见有几百守军。为了以防万一,我们把方圆上百里都探察了个遍,确实没有发现有什么生力军呐……”
朝鲜太子怒道:“那他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空降,田地倒是还没那个能力,但是征集几百条货船,从渤海把军队运上岸还是十分简单的。
朝鲜军队猛攻了五六天,没有丝毫进展。朝鲜太子也品出来有些不对了,正在纠结要不要撤退时却已经晚了。
当夜,朝鲜军大营遭到齐军夜袭。朝鲜军以为他们是奇袭的一方,宿营地守备十分松懈。
他们根本没建立固定营寨,而只是以车辆环绕驻营地。就算是内营也只是简单的竖起了鹿角作为屏蔽。
齐军以骑兵打头,从四面八方涌向朝鲜军大营。骑兵十分轻松的解决了外围巡夜的朝鲜军。
而后下马配合步兵推开障碍后冲入朝鲜军大营。齐军来的如此之快,以至于朝鲜军还没清醒过来就当了俘虏或者丢了性命。
朝鲜军全军覆灭。朝鲜太子连滚带爬刚出大帐,就被刀夹着脖子逼了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他才发现,这哪是夜袭,根本就是趁夜强攻。
他的军营外足有十几万齐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天而降。
那正是在北平刚刚解决了东胡人的齐军铁骑。北平一战为了以防万一,除了城中的一个军王军约四万人的步军,田地几乎把整个齐国的骑兵全都聚集了过来。
在北平战事结束后,四万步军外加北平的八万府军留在北平城看着俘虏。
三万苍狼骑跟着秦开北上迁移东胡可汗的部落。剩下的三万苍狼骑、四万飞鹰骑、一万虎贲骑、四千五百龙骧骑加起来八万多人全部跟随田地北上奇袭朝鲜军大营。
战后田地带着赵纯熙巡视着战场,赵纯熙看着这遍地的鲜血和尸体紧紧的搂住了田地的胳膊。
最后,她看到了那些内脏都流了一地的尸体,终于忍不住呕吐了起来。
在伤病营中,凄厉的哀嚎声此起彼伏。田地问军医道:“酒精和药物还够用么?”、
医官点头道:“还好,足够使用。此物真是神奇,将士们的外伤产生溃烂的减少了很多。真不知道这东西救了多少人的性命、保住了多少人手脚。”
田地点点头道:“这就好,不过注意防火和通风,此物极易燃烧。哪怕是挥发到空气中,如果通风不畅,也会引发火灾。”
医官点头道:“唯……”
田地看了一眼赵纯熙,把她带回城中。在路上田地一边抚慰着她,一边道:“看到了吧?这就是战争。这还是我以奇谋大量减少了伤亡,如果是正面对战,那场景会比现在惨烈十几倍。”
赵纯熙低着头不说话,她知道田地的用意,这是为以后齐赵之战给她打预防针。
与此同时,镇东将军剧辛率领本部王军两个军八万多人,乘船从辽河河口直接冲到箕子朝鲜都城襄平附近登陆。
襄平就是今天辽宁省辽阳市,紧挨着辽河。此时襄平城内守军不过一万多人,朝鲜王自知无力抵抗,只得出城投降。
却不想剧辛道:“你朝鲜国自数月前准备和东胡向我齐国用兵时,就已经被我们察觉。现在顾念你被人所蒙蔽,给你们半个月时间,收拢愿意跟随你们的士兵、百姓、宗族。
自己去往你们不咸山、浿水以东的土地,从此后我们以浿水为界互不侵犯。
你们所需的粮草、钱财也大可以带走。不过,燕君遗孀姬狐和他的儿子你得交给我们。”
朝鲜王如蒙大赦,毕竟和成为阶下囚相比,这个结果已经十分让人满意了。
半个月后,朝鲜王率领愿意跟随自己的十几万百姓,在剧辛军队的护送和监视下,浩浩荡荡迁往浿水以东的土地。不咸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山脉,浿水就是今天的鸭绿江。
至此,整个辽东半岛都成为齐国的国土。箕子朝鲜始于商末、周初。
其创始者箕子是商朝末年遗臣,名胥余,称箕子(畿内采地之爵),是商纣王的王叔。
箕子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微子》中称赞的“三仁”。
周初,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命召公(燕国的初代国君、周武王的弟弟)释放了沦为俘虏的箕子。
根据汉初儒生伏生所传《尚书大传》的说法,箕子是因为不愿意周朝来释放他,而自己前往辽东的。周天子得知消息后,便将辽东封给了他,称为朝鲜。
箕子在接受周朝分封后,曾经觐见过周武王姬发。武王向箕子请教人伦规范,箕子便作《洪范》,向周天子讲述定国安民的道理。
回来到达辽东的不只是箕子自己,还有他的族人、家奴以及商朝的一些不愿意臣服于周朝的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