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两位军神的史诗级会面
齐国和楚国的相助在秦国国内掀起轩然大波,许多宗亲和大臣都认为芈月会出卖秦国的利益。
实际上,芈月也确实出卖了。这是她翻身的唯一机会,什么代价她都愿意付出。
国内的反对声浪使得樗里子不得不噤声,秦惠文后顺利将赢壮推上王位。
赢壮登上王位后,先是撤销魏冉的咸阳主将的职位,而后发兵十五万直扑白起所在的武关。
魏冉则一边坚称赢壮王位不合法,赢稷才是惠文王看好的继承人;
一边不得不率领部下撤出咸阳前往武关和白起汇合。
不久后,田地和芈月一行也率领军队到达武关,见到了那位史上最强武将之一、以一己之力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歼敌数达到整个战国时代全部死亡人数二分之一的男人——白起。
清代思想家唐甄称赞他:“白起、赵奢、乐毅之属,神于用兵,所向无敌。”
毛泽东则更是曾经如此评价白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此时白起二十多岁,雄姿英发、身形俊朗,有着一副挂着微笑的俊美面庞。
乍看上去田地甚至无法将他和“杀神”的绰号联系起来。然而他浑身上下散发出的自信、凌厉的气息,则明确得显露出这个年轻人的不简单。
所谓气质,其实就是人的精神状态,再加上人的才智、情商、性格等综合产生的一种外在的举止和微表情。
这种细微的差距因为无法量化和形容,所以只能称之为——气质。
卓越的演员和平庸的演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卓越的演员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出指定人物的“气质”。
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也就是成为了所谓演技的分水岭。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气质则体现着一个人的真实实力。
自唐代起,唐肃宗建立了和孔子的“文庙”所对应的“武庙”。
武庙中除了供奉主要的祭祀对象兵家之祖姜太公以外,还供奉着十大名将以及其他七十二位知名将领。
这十大名将被称之为“武庙十哲”,其中春秋战国时代共有四人:孙武、吴起、白起、乐毅。也就是说其实在古代人眼中,这四人才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强的四大武将。
甚至廉颇、李牧、王翦、田单之流只能屈居下一级的七十二名将之中。
如今孙武和吴起都已仙逝,而白起和乐毅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们两个将会是下一个时代的主角。田地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刻意安排了这场史诗级的会面。
田地此行带乐毅前来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让其熟悉秦军作战特点,其二就是让他和白起见一次面,并且在近距离观察白起的指挥特点。
因为在接下来的作战中,他可以藏拙而白起却不可以。这是难得的机会,这将会使得这两个未来战场的主角之间胜负的天平产生微妙的倾斜。
当然,这也同时考验着两人的演技和才智。虽然就情势而言乐毅占据上风,但是白起会不会利用劣势向乐毅释放错误信息,乐毅又能不能看破白起的伎俩,这就得看两人才智的比拼了。
乐毅在田地身后微笑着看着白起,白起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不久之前在泗水之战震撼天下的青年将领。
两人似乎都察觉到了彼此的意义,他们微笑着相互点了点头,眼中的闪光却几乎要在空中碰撞出灼热的火花。
白起、魏冉向芈月、赢稷叩拜道:“参见芈夫人、稷公子。关内已经备好登位仪式的祭天高台,还请公子立刻宣布继承王位以安军心。待我等夺回咸阳后,再举行正式的登基大典。”
赢壮已经抢先登位,如果赢稷不尽快宣布登位的话,白起和魏冉的行为就失去了法理的支撑,也就会沦为犯上作乱的一方。他们手下的士兵也会动摇。
而赢稷一旦宣布登位,白起和魏冉就可以以王上之名许下很多承诺,这些承诺将会成为这些将士们跟随他们的动力。
芈月上前扶起魏冉和白起道:“弟弟、白将军你们辛苦了。”
当日,赢稷等人沐浴更衣后。在田地等人的见证下,今年17岁的赢稷身着礼服登上高台祭天后宣布登上王位。
白起和魏冉率领众将士山呼道:“大王万年!秦国万年”。
礼毕后,众人在武关内的议事大厅集合,商讨下一步进军方略。
魏冉道:“赢壮率领大军十五万,目前已经抢占蓝田大营。我们想要占领咸阳,就必须先攻下蓝田大营。
时间对于赢壮有利,对于我们却不利。可是想要攻下十五万大军据守的大营,确实棘手。”
蓝田大营建于商洛古道外、背后就是关中平原,自商鞅变法以来这里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堑壕深邃、营墙高耸。
虽然比不上城市坚固,却也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当年蓝田大战,景翠曾经以二十五万大军猛攻十余日,愣是没啃下来这个守军只有八万的蓝田大营。
此时大营中守军有十五万,而田地一方只有十六万多人,情势更加糟糕。
赢壮扼守此地,就是准备在此将白起一行憋死在商于之地。
商于之地虽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却是一片山地。它面积虽大却不产粮食。就算有楚国在后支持,然而毕竟只是一个联盟。
再加上赢壮占据秦国核心地带的咸阳和关中平原,又有秦惠文后的支持,合法性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一旦时间长了让他把王位坐稳,到时候芈月等人就再也没有翻盘的余地了。所以时间拖得越长对于赢壮一方就越有利。
赢壮也算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野战打不过白起,索性缩起来跟白起耗时间。
然而你不出来,你以为白起就拿你没办法了么?
“杀神”之名可不是白叫的。众人看了一眼白起,只见白起露出了自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