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未来
“Yukimura,接下来的修学旅行,你有什么打算吗?”
“已经决定了。”幸村朝真田扬了下手中的表格,“去法国。你呢?”
“京都。那么,路上也不能松懈。”
“嗨嗨。”
修学旅行是每个中小学都会举行的事项,一般在假期进行。而立海大附中作为神奈川有名的私立学校,又以“智育”与“体育”相结合作为教学理念。它和海外不少学校都有合作项目,本身也积极接纳留学生和外籍学生,因此在海外研讨与修学旅行安排方面驾轻就熟。
这次旅行共有11天时间。撇去来回两天的准备工作,领队老师会带学生们参观巴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与合作学校展开固定活动。其余时间将留给学生们自由安排。
十月的巴黎雨露稍多,却也正是凉爽的时季。这座踞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城市见证了太多历史性的时刻,也荟集着诸多闻名于世的建筑。
而最让幸村心驰神往的不是城市中的卢浮宫、凡尔赛宫,亦或巴黎歌剧院、巴黎圣母院;《法国诗选》或者印象派画集也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巴黎西部的蒙特高地上,优雅的古典建筑与葱茏栗树相掩映的罗兰·加洛斯网球公园,才是幸村选择法国而非德国的最大原因。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并称四大满贯赛事,是所有职业网球运动员所追求的最高荣耀,能包揽四大满贯获得全满贯的,在职业网球史上更是寥寥无几。
而这里就是每一位职业网球运动员魂牵梦萦的地方之一,法网公开赛的举办场地。
在这片红土地上充满了不确定性,有尚显稚嫩的少年们异军突起,也有诸多顶级高手折戟于此。在另三大满贯中大出风头的战将可能自始至终都无法捧起“□□手杯”,而在法网初露锋芒的青年们也可能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无缘另三大满贯的冠军宝座。
第五天下午,队伍解散后,幸村顾不上去图书店里淘画集,他直接照路线去往罗兰·加洛斯网球公园。
[稍稍有点紧张呢。]
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幸村恍恍有些不真实的感觉。法网公开赛早已结束,红土比赛场地已经封闭进行维护,而周围的网球用品商店、博物馆、普通红土场地仍然开放。耳边传来些到此参观的游客的细碎轻谈,以及那从远处直透耳膜的清脆击球声。
幸村径直走向声音的源头,果然寻到了一处红土场。
“He, tu veux un match?”球场边的青年J.M看到了这位背着网球袋的旖旎深蓝发少年,忍不住出声询问。
[比赛吗?]
幸村回以点头微笑,走向场边,戴上绿色吸汗带,拿起他的球拍踏上红土地。
微风轻起,道旁的栗树林传来低语,脚下的红土飞扬上升,如同不可明见的气场萦绕在人的身边。
“Tu as besoin de chaleur?”(热身。)
“Non, merci.”
对面的金发青年耸耸肩,来到网前转拍。
“Face.”
正面。
幸村先发。
[拍球的手感明显不同了啊。]
幸村试了下球感,抛球挥拍。
高速的侧旋球堪堪压在边线内侧,以一个极低的角度弹向界外。所以尽管在球弹起时速度明显减慢,J.M仍然没有接到这一球。
“Wow.”J.M明显被这一球震到,他带着惊奇的目光看向球场另一边的幸村。
幸村仍向他笑得温柔,心中却掀起了波澜。
[这就是红土场吗,太有趣了!]
真实的红土场,与神奈川海边被浸湿的沙地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接下来的几球幸村并没有炫技,他如同开辟了新天地的孩子,不断试验着各种球型在红土场上的表现。
J.M也不是网球新手,他端正了态度,开始和幸村后场拉扯。
作为从小在红土场上奔跑的网球运动员,他的正手功底相当稳固,前后场、底线两边的位移速度也很快。
而幸村则有些不习惯,在国内被大部分人作为必杀技的高压球,网前截击在红土地上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力,软性的土地宛若一片泥潭,吸取着球员赋予网球的嚣张气焰,也在贪婪地汲取他们的体能和精力。
对应的,底线直球、切削球反而显得更加诡谲,它的速度确实是慢下来了,但是旋转的变化却更能让接球人难以预料,打出近似无法弹起的切削球变成一种可能。
幸村不由得想起真田。[在这里“火”将完全没有用武之地,“风”的威力也大大降低,“林阴”的效果也会下降;倒是“雷”,但是“雷”对身体消耗太大,在红土场上是致命的;能发挥最大效力的反而是“山”。但是弦一郎极少采取防守措施,尤其是面对弱于自己的对手。]
[啧,如果真的在红土场对决的话,弦一郎的胜率会下降很多。]
[就算是同一球员,在不同的球场上的能力发挥也不尽相同。]
[所以这才是网球啊,永远没有尽头,永远没有极限。竞技的对手本就无穷无尽,而对手与场地的组合变化,更延伸出无限可能性。]
“Excellent match!”输掉比赛的青年没有一点失落,从那双闪亮的眼里倒是看出一种莫名奇妙的激动。
幸村到网前正打算和他握手,J.M却向场边网球袋跑去。
“Attends.”
他跑回前场,向幸村递出一个小球——印有罗兰·加洛斯标记的网球。
“Merci.”幸村接过这小小的赠礼,朝J.M笑得很温和,但下一瞬他僵在了原地。
金发青年左手搭在他的肩上,侧过脸凑近幸村,右脸颊和他的右脸轻轻贴碰了一下。
没等幸村反应,J.M就后退开来,然后自顾自欢呼雀跃地跑开了。
“Adieu~”
“……”左手还拿着球的幸村矗立在红土场中,白皙的脸上浮现一丝红晕。
[意外的状况……]他大概忘不了这位热情的法国小哥了。
幸村冷静了好一会儿,才收拾好网球袋,重新漫步于网球公园中,从一侧的六个比赛场地,到中心的两大主场馆,再到错落有致的各大副场区,慢慢总结着红土地的特点。
与温网的草地、澳网美网的硬地球场相比,法网的红土地具有速度慢、反弹低和旋转强的特点,这使得发球上网显得极为不智。在这片领域,更加看重选手底线的相持、切削的对抗和步法的精妙。
而五盘三胜的赛制也在极大地考验选手的耐力和精神力。
这促使很多“冷门”爆出在罗兰·加洛斯。
四大满贯最年轻的冠军出自法网,年仅17岁。
幸村在梯状看台边缘远眺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红土球场,满眼的赤红仿佛与他的血液共鸣。一片静谧之下,他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咚。
咚。
如同在赛场上一下一下弹起的网球。
幸村明白,自JR大赛之后,他一直在原地踏步。并不是指技巧,而是心境。他感觉和它的距离正在无限接近,他也明白要去比赛,要带着他的网球开始奋战。那之后呢?他的对手在哪里?日本国中界有吗?没有能让他战栗的对手,没有能从他手里争夺掌控权的对手。他就像一个持棋者,等待着另一个人——当他在那一瞬间判断和计划下一回合,甚至下几回合的时候,被那人一击推翻,而他也能瞬间打破对面预想的格局,然后重新布局,到再次被击碎,每一球都能是这样;而每一局、每一盘的结果,两人间心态的微妙变化,两人的心理抗衡,对赛场节奏的争夺......
他在渴望有这么一个人出现,让他再往前一步。他渴望和世界上的高手们较量,让他们告诉他:你离网球还有多远,你在网球场上到底和你的网球有多契合,你未来该再往哪个方向走。
幸村深吸了口气。
[再等等,再等等——]
现在还不能走。
等到国中毕业,等到他保下关东连胜,拿到全国三连霸,他就能开始自己的征程了。
在诸多接踵而至的网球巡回赛、网球公开赛里不断地走下去,让大家告诉他——你和网球还有多远。
迟早有一天,他能作为选手站在这片红土地的一边,与对手共同为所有观众带来一场卓越的网球竞技比赛。
向世界证明,幸村精市和他的网球。
让大满贯为他们唱响赞礼!
作者有话要说:
我很感谢XF创作了《网球王子》,也尊重各个队伍的友情和热血。但我不太理解网王的快乐网球,而是赞同《棋魂》中的一句话——神之一手,一个人是达不到的,只有两个人对弈才能悟到那个境界。
同为大boss,越前南次郎和《棋魂》的佐为大相径庭。
越前大boss(且不说他是差一步拿到硬地场的大满贯)在他身体的巅峰状态,运动生涯的全盛时期就放弃了在世界上与高手们角逐的机会——因为儿子越前龙马,是,合情合理。那我是不是可以推测其实网球在他眼里就是一项事业而已,就像那些当上公司老板成就一番事业的职场男性,网球比不上他的家庭重要。他因为惊才艳艳的球技功成名就,打败世界排名第一,觉得:哎呀,差不多了,我已经无人能敌了,这时候我应该培养我儿子啊。然后在一片赞誉中退场,成为“传奇”。打网球很快乐啊——他打网球,他很快乐。越前大boss爱的是网球吗?我不是说他这样不好,是错的。无我境界同样也是一条道。我在表示:不认同越前南次郎能代表世界职网的最高水准。何况他已经是四十来岁的人了。
手中的“剑”再锋利,如果从来不用,决斗时会趁手么?
费德勒那几年在硬地、草地纵横的时候,他退场了吗?没有。纳达尔红土十冠的时候退场了吗?没有。他们在网球场上活跃到了现在,并且仍然一直在刷新纪录——费德勒的24个大满贯,99个单打冠军;纳达尔法网红土11个大满贯。哪怕会有后来者渐渐踩着他们上去,哪怕之后会黯然退役。
如果大家有些兴趣的话,我强烈推荐看看网球纪录片《天才之击》,一个半小时,B站上有搬运,就当是长见识了。讲述的是费德勒和纳达尔2008年在温布尔登草地决赛的故事,中间穿插网球历史上的经典对决。关于网球,关于竞技,这确实是一部很好的记录片。最后一段真的说到我心坎上了。
网王确实玄幻,很多人喜欢看,因为看的是人而不是网球。至于我为什么要把网王写得有些纪实向,一个是我自己好写,最主要的还是和我最后的设定、我动笔写这篇文的原因有关。啊~~曾几何时我也是无忧无虑地看文追文的人呐。
法国小哥内心OS——一次浪漫的邂逅。他大概是除了由美能离幸村这么近的人了,贴侧脸是礼仪,当然也确确实实占到些便宜h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