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敌的气势,朝四周发出。
因陀罗只见过这法宝扔起来砸人,根本就没有防备这声音,历史就是一顿,出现短暂时间的静止。
断情子伸手拉住悬在空中的宝剑,心神高度集中,模仿曾经见到的剑意。
子牙此时扭头,只看见万千绚丽纷呈的细丝绽开,断裂,成为一个个细碎的泡泡,周围的空气也随之震动,仿佛万千精灵同时舞蹈。
绝美之中,那宝剑却黑沉沉的没有任何的光华,隐藏在奇彩变换之中,朝因陀罗的喉结而去。
他这一剑,学的乃是紫青的剑意,这孩子天生灵体,体内孕育两柄飞剑,厉害非常,为此烟泽伤专门请求老君为紫青作了一日的指导,创造出这亘古绝伦的两仪神剑之术,此术究极天人之变,演绎世界因果纠结,随即凝成万千新成世界,幻化生灭,不过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断情子功力不足,况且手中之剑又非紫青神剑,要演绎世界,了结因果那是远远的不够,但是用来掩饰这把剑的踪迹,用来偷袭,还是无人能够比得上的。
更何况,自己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姜子牙赶快的离开。
却根本料想不到,那人根本就不为周围的彩色所迷惑,双手合十,已经夹住了断情子以为必杀的一剑。
那双手之剑,点点绿色的光华向四周扩散,十指指尖,分别绽放出十种不同的花朵,一样的都是娇艳非凡,一样都是惹人之际。
“十绝杀!”断情子脸色突然变的煞白,仿佛是想起了什么恐怖的事情,连手也跟着抖动起来。
“桀桀,你既然见过,那肯定就是那个小子,当年你杀我部族,今日我取你魂魄,倒是便宜你了。”说这话,因陀罗双眼逐渐变得血红,原本枯瘦的手臂瞬间的鼓胀起来,逐渐的充满肌肉,然后皮肤寸寸皲裂,青色的血管仿佛是毒蛇一样自皮肤之下钻出,数着断情子手中之间延伸而去。
便是此时,广成子突然自芦棚之中站起来,不顾一身的伤,叫骂道:“孽畜,胆敢如此。”说话间,将手心一番,凌空招来一方小印,其上九龙盘旋,栩栩如生,在广成子手心一个旋转,一股强大的气势在芦棚之内流转。
那是睥睨天下,唯我独尊,同时又慈悲祥和,睿智无人能敌的气势。
或者,叫做皇者。
也能够成为王。
那一方小印,叫做九龙印,也成为崆峒印,乃是人皇圣器。
此物一出,芦棚在已经崩散,诸人已经弯身行礼,在这股气势之下,无人能够抵挡,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也没有人有资格站立。
周天星辰突然一个个的现出了身形,一个个闪烁着幽冷的光芒,逐渐的接近了这一方战场。
一道道星光带着千钧之力垂落而下,一种唯我独尊的皇者之气开始在战场之上出现。
九龙印引下诸天星力,欢笑一声,朝因陀罗而去。
因陀罗惨笑一声,后背的皮肤瞬间的爆炸成为一团血雾,数十根残青色的血管挥舞扭曲,竟然朝九龙印而去。
“你们有洪荒星辰作为后盾,难道我就没有苍茫大地作为支援。”因陀罗声音惨厉,随着声音,全身的血管都是爆裂开来,一条条青色的光芒仿佛是电光一样,一闪,便穿过一个士兵的身子,带走一个生命,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一点新得力量。
“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广成子猛然大吼一声。
一点虚影突然出现在九龙印之后,逐渐的变成一根树枝的模样,轻轻的,在九龙印上一点。
九龙印猛然变大,印下的符咒流转,在空中现出灿烂的轨迹,朝因陀罗头顶而去。
几乎是同时,断情子发抖的手瞬间稳定,眼中的怯弱紧张全部一扫而光,只剩下自信,无以伦比的自信。
“你,可知道我手中之剑的名字。”冷静的声音想起。
因陀罗此时大部分注意力都在九龙印之上,他原本想要吸纳整个战场的魂魄为自己所用,却不想自从那树枝出现以后,周围的士兵身上像是突然多了什么护罩一般,再不是自己可以随意吞噬的材料,而且那些已经被自己拘入体内的生魂,此时竟然一个个的开始散逸。
此时听到断情子说话,大怒:“管他是什么,我先杀了你就是。”
他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因此心中惶急,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断情子脸上的神情早已经改变。
“嘿嘿,你不想知道,我却是要跟你说的。”
断情子轻声说道,“此间,名叫腾空!”
因陀罗尖叫一声,延伸出去的青色血管瞬间的完全断裂,黑红的血液留在他身上,叫他看起来仿佛是一个没有皮肤的血人一般,急速的朝远处遁去。”
对不起了,我这两天刚刚开始更新,原本以为状态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却出乎意料的坏,经常出错,导致一次次的删除重写,少的太多,还是原谅一下吧!
------------
转(菩提心)
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遂致发心的因缘与相状错综复杂。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曾将行人发心的相状类分为八种,即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兹具述如下。
1.发心有邪正。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即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2.发心有真伪。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巅;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
3.发心有大小。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4.发心有偏圆。若于心外,见有众尘,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知晓上述八种发心之行相,自己应审度思察。邪、伪、小、偏四种发心,理应舍去;正、真、大、圆四种发心,理应择取。如是所发之心,即名真正发菩提心。
大乘菩提心不仅有内涵与相状的差异,而且发菩提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概言之,大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