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 / 1)

吾来此世开大道 黄梁梦蝶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中剑仙,关外萨满出马,苗疆有蛊神,天界有神仙,海外有散仙,西天有佛陀等等传说,要不是感应不到半分灵机,钟七差点都信了。

此世神仙之说更盛于前世所有朝代,把一些江湖戏法,外丹火药视为仙术正道,把打熬自身的武艺视为小道,居然硬生生把一个武侠江湖世界给掰弯成了仙侠神话,也是牛逼大矣……

每每想到这里钟七总是在心下感慨不已,灵机,灵机呀,自家身具真法,只要有灵机缕缕,他就真能把此世转为仙道,开无上大道……

闲话不提,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邓奎的巡检司不过从九品衙门,自然无法与知府相比。

不过其调任铜锣关巡检多年,又把手关津要道,巡检过路官,商,士人,在加上众乡绅给的孝敬钱,团练费,备寇税等私下收入,加起来也是一笔需要钟七仰望的巨款。

在乡野郊区也无甚忌讳,直接在九里径弄了间大宅,占地约莫数亩,亭台楼阁,水榭花栏尽有,又分三台大院儿,八道厢房,倒比那些知府,知县更为奢靡。

尽是青砖黑瓦,飞檐斗拱,前院儿住了十来个家仆,后院儿是些大小厨房,柴房,畜圈之类,唯中院儿住家中妻妾妇孺,僮仆侍女儿。

中院儿又分三厢,邓奎直接把中厢房的妻妾赶去侧边东厢住,自己也住了侧厢房,把钟七迎到正中堂大放居住,日日拜访垂训不绝,又着衙门诸税吏在九里径采购,搜刮糯米,朱砂,黄纸,绸布,木剑等道门法器资财四时进献,这般模样当真是有几分拿钟七当师父看的意思了。

钟七也乐得如此,略微推辞不过,也就入了正厢住下,天天喝着糯米粥,敷着糯米粉,泡着糯米澡,习练武艺,打熬筋骨,疗养尸毒,钟七隐于九里径乡野,养伤练武,既无烦恼,也无观中杂事要管,倒是也乐得自在。

只是他躲在九里径乐得自在,却不知固城县东郊,西郊却到处有人去午山将军庙寻他踪迹。

原来自从钟七在五里铺显法之后,早惊动了各方势力,钱府老夫人过寿,去得可都是各乡镇权贵,这些人回去后在一宣扬传播,这午山将军庙泓师之名一时广为流传。

不过将军庙众道士可是笑开了花,而泓继法师的师兄,贾观主,清风大法师更是嘴都和不拢了,先是钱老爷携家眷童仆上山拜香,捐香火银百两予将军庙,另有道家法器,阴阳龙须宝扇一柄,指明奉与钟七。

第二天庙坝刘老爷捐黄绢,红绸各十匹白银二十两给将军庙,还有北斗八卦天罗法衣一领,点名要送给钟七。

随后几日田坝沈老爷,后坪梁张老爷,柳林庄王员外等皆是携家带口过来上香,各有数十两,百十两纹银等香火法资不等。

而钟七房内也堆满了道家法器,具是些浮尘,芒鞋,云袜,一字巾,九华巾,混元巾,绫罗法衣,葫芦,宝剑,流珠,净瓶,宝扇等等。

短短几日,来午山寻钟七的差点把将军庙门槛踏破,承玉,承泽二人没心没肺,只晓得庙里发大财了,而贾清风却慢慢由心喜转为忧虑,也不知晓钟七这次到底干了多大事,弄得乡郊权贵皆来求见。

所谓盛极而衰,何况将军庙骤然发达,定然也遭人嫉妒,这福缘一来,说不定祸也将来,正是福之将至,祸不远矣。

然而贾清风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将军庙闹鬼了……

却是这几日一到夜晚,众人时常看见庙中总有黑影闪过,有时在房顶屋檐,有时候又在殿宇间寻摸。

一次两次众人只以为眼花,然而最近黑影似乎发现庙中道人并无降魔之力,来得愈发频繁,愈发肆无忌惮了。

一时间弄得庙中人心慌慌,承泽等人主张报官,却被贾清风严厉阻止,一来真有鬼神作祟他们当道士的都没办法,何况官府,二来堂堂道家门庭,伏魔将军门下竟然有鬼神作祟,要是传了出去,钟七辛苦营造的仙家福地不是蓦然崩塌。

贾清风缺点再多,当个观主,钟七的贤内助还是够格的,再承泽二人惶恐之时,他却灌酒壮胆,一面严厉吩咐二人在钟师弟回来前不得透露此事,一面又着二人准备法器,朱砂,桃符,黑狗血备上。

只是贾清风表面无所畏惧,心下却在颤抖呼喊“钟师弟呀,你到底跑哪儿去了,伏魔将爷保佑,让师弟赶紧回山吧……”

他贾道爷还是头一次这么思念这个才来庙里不到一年的师弟。

------------

第十六章【城隍庙内 法界追查】

贾道爷想寻钟七,钱老爷等权贵员外想寻钟七,而在固城县东城隍庙也有人在打探钟七。

固城东墙外,有一间城隍庙,虽是香火不旺,年久失修,却也有个老香公在此看庙,老香公姓陈,在城隍庙当庙祝也有个十来年了。

不过令街坊邻居略有些感到奇怪的是,这老香公来此十余载,却一直待在庙里,很少出去走动过,这城隍庙香火近乎没有,也不曾把他饿死,倒也有些奇异。

而最近几天,老庙祝更是神神秘秘,往日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也大开庙门,迎接香客,而近几天他却把大门紧闭,只在门前挂了一面黄幡,上绣八卦,随即就在也没出来过,要不是城隍庙里一直有些响动,夜里也有灯光摇曳,诸位街坊就要砸开庙门看看这老香公是不是悄悄死里面了。

而这天夜里,城隍庙大殿之中,不仅灯火通明,中央上首摆着香案上供一排尺许高的神像,夜叉,罗刹,草寇,都是青面獠牙,凶神恶煞,在摇曳的灯光下更显得诡秘恐怖。

下首摆了两排座椅,两排各有五个太师椅,是个座椅却只坐了九人,唯独上首主位空缺,这九人打扮不一,有儒有道,有僧有俗,或三绺须,或五绺髯,无一例外都是仙风道骨。

这坐着的九人明显地位更高,他们每人身后都站有几个壮硕青年,这些壮汉皆是青衣短打,头缠符巾,一副力士打扮,面目冷峻,矗立不动,也不言语。

而城隍庙的老香公也立于下首,见夜色已深,上首之人却依旧未来,面上有些欲言又止,却不敢露出半点不耐之色,只是不断转身给灯盏中添油,挑芯。

正在这时,座椅上闭目养神的九人忽有所感,齐齐睁眼,身后的数十力士也是神情警惕,纷纷把出腰间钢刀,一时间殿内灯火摇曳,兵刃寒光闪烁。

数息之后,屋檐瓦片一阵响动,坐上九人对视一眼,一位头陀打扮,颔下虬髯如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