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1 / 1)

杀人异书 小蝎子shirley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古时,苗族居住在黄河边上,共八十一寨,称为九黎部落,他们的首领便是大名鼎鼎的“战神”蚩尤。传说蚩尤长着三头、六臂、八腿,刀枪不入,骁勇善战,曾为苗民除掉了危害他们的“垂耳妖婆”,使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垂耳妖婆”死后,她的三个妖娃伤心欲绝,含泪请来了赤龙公和黄龙公(即炎帝和黄帝)为自己的母亲报仇雪恨。

赤龙公首先向蚩尤发难。蚩尤当然不会惧怕,率领九黎‘八十一寨’苗民英勇作战。蚩尤本就骁勇善战,又仗着自己有三头六臂,铜头铁额,杀得赤龙公天昏地暗,血流成河。他手下的九黎‘八十一寨’苗民中更是不乏身怀绝技的强人。他们个个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口中能喷射浓雾,不吃不休,勇猛无比,大败赤龙公,并将他赶到了九隅。

兄弟吃败,黄龙公当然不能不管。马上便赶到了涿鹿的郊外,与蚩尤展开了终极决战。黄龙公先命‘应龙’作水阵阻挡蚩尤,但被效忠于蚩尤的风伯雨师所破。黄龙公又请旱神‘女魃’作法,天气骤然放晴,旱热难当,才使久习于东南方阴雨气候的蚩尤无法忍受,败阵南逃。黄龙公乘胜追击,于冀州之野,追到了蚩尤。蚩尤率手下奋力抵抗,无奈寡不敌众,最终被黄龙公斩级化为了血枫林。

蚩尤死后,九黎‘八十一寨’分崩离析,被迫南徙,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移史。

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逐鹿之战’……”

女人眉飞色舞地叙述着有关“逐鹿之战”的故事,李医生却听得不耐烦了。于是他打断了女人,问道:“什么‘逐鹿之战’、什么‘九黎十八寨’和你我手上的这本邪书又有什么关联?”

女人笑了笑,忽然压低了声调,并有意凑到了李医生耳边,故弄玄虚地说道:“莫说没有关联!相反,你我手中的这本古书,和那段上古传说有着天大地大的关联。”

“此话怎讲?”李医生追问道,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女人钓了起来。

女人无声地笑了笑,走到了李医生的身边,眼珠一动不动地凝看着李医生。半晌,女人轻轻伸出了手,从李医生的肩膀上拿下了一截断发,放在手心,轻轻一吹,那截断发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再也找不到了踪影。

女人的目光落在了那截断发飘落地地方,许久,她缓缓地说道:“历史的真相有时正如那截断发,它明明存在着,可是,我们却看不到它。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便是这样的——它随着我们手中的这本古书,已经在历史的漩涡中沉睡了几千年的光阴——

相传,蚩尤被黄龙公围困在冀州之野时,本来是有机会突围的。可是他为了掩护九黎‘八十一寨’九位大祭司逃出冀州,放弃了这个机会,并率众奋力抵抗,直到拼尽了最后一丝气力,被斩首。

蚩尤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几位大祭司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值得蚩尤舍命相救?

有人说,蚩尤战败后,追悔莫及,觉得自己连累了民众,于是给这几人派了任务,要他们带领众苗民逃出冀州,找个地方重建家园。

也有人说,这几位大祭司都是苗族部落中的‘高级技师’,他们掌握着部落中的医药、养植、生葬和祭祀等秘术。这些技术,代表了上古苗族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科技,只要保有了这些技术,无论历经了多少时间,苗民族也始终能够‘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蚩尤怕他死后,黄龙公灭了他的族,于是破釜沉舟,护着这几位大祭司逃走,是想让背负绝技的他们延续种族的香火。

不过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千百年来,没有谁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从事滇史研究一十二载,走访过无数个苗族村寨,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后发现,关于那些‘上古秘技’的存在并不是空**来风!

我的论据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许多苗族民间神话、歌曲、舞蹈和祭祀活动等,都有蚩尤相关的内容,可见苗民崇拜蚩尤是有据可依的。

第二,现在苗族村寨中存在的巫医、魔公等司职传统医药、丧葬的人,他们掌握着一些世代相传的神秘技术和神秘风俗,如巫蛊、降术、咒术、巫术等民间玄术,很可能与这段传说中的‘上古秘技’有某种神秘的联系……”

“等等!”女人说到这里,李医生忍不住又打断了她的话,“关于巫蛊和降头,我之前在教育台看见过,那不是一种封建迷信吗?”

“封建迷信?”听见李医生的话,女人嗤嗤地笑了,“亏你还是个医生!经历过真真实实的案例!想一想‘洪千峰’的案子!难道你看不出来吗?那些神秘的异术,并不是什么无中生有的东西,而是一些连现代人都无法解释其成因和操作方法的古老秘术——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就存在于你我身边!”

女人的话如一记猛鞭打入了李医生的脑海,让他顿时哑口无言。他努力地回想着‘洪千峰案’发生以来自己看到的一切以及做过的所有尸检,还有自己接触过那本书后发生在自己上神秘的变化,心中忽然徒增了许多疑惑,对女人的所说的话,也相信了许多。

女人再一次读懂了李医生沉默之后的心绪,会心一笑,然后接着说道:“大约两年半以前,我的高中同学洪千峰忽然找上了我,并给了我半本残破的古那是他无意间拾到的,要我给他鉴定鉴定这本书到底是什么年代的。

我拿到那半本书的时候,粗略地看了一下,只觉得那本书的纸质很不一般,看来的确是一本古书。当时我也没多想,便将那半本书拿到了博物馆,做了碳十四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洪千峰拿来给我的这半大约成于清朝初年,已经在流光中沉睡了大概两百多年。

鉴定完毕后,我将这半本书带回了家。

那天晚上,我翻开了这半本古书。这半本古书是用苗文写成的。我对着苗文字典和《云南通志》,一页页地仔细翻看着那本残书,每翻过一页,我心头欣喜的感觉便一刻强过一刻。

根据这本书扉页上的文字,我了解到,这本书大约成于雍正四年(1726年)。当时,雍正帝在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下,正在云贵地区大肆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就在那一年秋,鄂尔泰派游击哈元生领兵摧毁了镇雄土知府陇庆侯的势力﹐改设乌蒙府(后改称昭通府﹐今云南昭通)﹑镇雄州。

改土归流后﹐陇庆侯的余部不甘心失败﹐便于第二年,也就是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