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面前。
虽然少女从小在尼姑庵里长大,对外面的云云大千世界毫不知情,从未涉足,自己的命运是跟这些老尼姑在一起的,受戒是一种自然的形式。
这时一个婴儿哇哇的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尼姑庵里的尼姑赶紧打开了门,一幕凄惨的景象呈现在眼前,门前一尺厚的雪地上,有一个小小的棉薄被,裹着一个看似未满月的小女婴。
于是少女走到尼姑庵外的小溪旁,坐在石头上,一个人低头痛哭。说来也凑巧,正在这时,镇上的年轻秀才正在山脚下面溜马,路过溪边,闻到哭声,就顺着声音走了过来。
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如此狠心的父母,在大炎飞的早上将孩子扔在外面。也许孝的母亲有恻隐之心,她并不想让孩子死,所以将孩子放到了尼姑庵门口,希望尼姑们能救她的孩子或抚养她的孩子。
可惜好景不长,年轻丈夫突然得暴病而去,只留下了年轻漂亮的媳妇。小寡妇整rì哭泣,悲痛yù绝,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幸福时光竟这么短暂,她恨不得自己也随年轻的丈夫而去。
大家议论纷纷,到了傍晚,几个当家的尼姑经过商定,觉得没有偶然的事情,这个孩子可能跟她们有缘,就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因为这家尼姑庵,是依kao秀才家里布施的,秀才说话自然方便。小尼姑见有人帮助她,就非常的感激,同意这样做。
善待跟你有恩有怨的每一个人,利用好每一个人的角sè,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荣辱贵贱,明了其中的理,体味其中的道。也许他rì世间烟云一过,回头一看,自己也已经成为明了世间的高人。
但小寡妇的理智又告诉她,她不能这样做,年迈的婆婆,未婚的小叔,都需要她关心照顾。所以小寡妇决定终身守寡,伺候婆婆,照顾小叔。
但是这样也给她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这些从来没有成过家,没有生过孩子的尼姑们,对她们来说,照顾孩子,是一个非常新颖的体验,对外来说也不是非常方便,但她们却不顾一切的决定了。
儿子告诉老太太,说道:“这叫做的运动,叫母亲不要太伤心,儿子会回来的。”
可怜的妇人,她还没有醒悟过来时,陌生人已经把她抬上了轿,她哭得死去活来,大喊着自己要回家,坚决要从轿子里跳出来。最后那个陌生人,大声告诉她:“你已经回不了家了,是你的婆婆和小叔把你卖了。”
老太太听到叫娘的声音时,就认出来了,这个喊娘的人是她rì夜想念的儿子。老太太抱着儿子的头,老泪纵横,不知道儿子犯了什么法,被蒙着眼睛,被人押着。
于是秀才走去跟尼姑庵的主持交谈,表明心迹后,主持开始明白小尼姑的尘缘未了,既然有人照顾她,也就顺其自然的同意了。临走时,秀才送给庵里200两银子,谢过主持后,就把姑娘带回了家。
当年轻的寡妇,看到四个陌生人旁边停着一个轿子,她觉得很惊异,连忙问村里人为什么换轿子呢。村里人就说道:“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你婆婆和小叔交代的事。”
人世间就象一台连续剧,大家恩恩怨怨,不同的时间扮演着不同的角sè,报了恩,受了怨,剧一终,大家便各奔东西。
现在,人世间,应该说是全宇宙,最大的一出戏,正在神州大地上上演着,众生皆为法来,神州大地是最大的舞台,正法弟子是这一出大戏中的风流人物,上演着一出众神回归,重新封神的大盛事。
小女婴的整个脸已经冻的通红,看似已经冻僵了,但女婴的哭声却异常的洪亮,真是一个命格很硬的人呀。是谁这么狠心,在大雪天将孩子抛弃在这儿呢?老尼姑环顾四周,但见空无一人,只有一串深深的脚印延伸到远方,消失在弥漫的风雪中。
当秀才看到一个小尼姑模样的年轻女孩,正在哭泣时,就非常惊讶而好奇,出于关心,就走上前去询问。当秀才知道小尼姑,是为今天的受戒大rì来临,而如此伤心的哭泣时,更觉得惊奇。
时光如梭,一晃十六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婴儿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文静朴素典雅,知书达理,又受到了很好的佛学文化的熏陶。按尼姑庵里的规矩,她十六岁就必须正式受戒,削发为尼。
当妇人听到自己被敬爱的婆婆和自己极其疼爱的小叔给卖掉的时候,她晕倒了,昏死了过去,她实在是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老尼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情,起初有点惊慌失措,但很快就将女孩抱到屋里取暖。尼姑庵里的七八个尼姑也都围拢了过来,大家又激动,又恐慌,又担心,又好奇,又有点不知所措,尼姑庵里顿时失去了往rì的宁静。
但人的命运并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不久,更大的厄运就降临到了她的身上。
有一天早晨,妇人起来晒谷子,她看到村口走进了十来个人,问她要水喝。其中一个中年人的眼睛被布条蒙着,问她这个村庄的名字是什么。
年复一年,rì复一rì,一晃又是二十年过去了,儿子长大后,娶了媳妇,要去省城工作了。
但等到老尼姑正式通知她,受戒的这一天就要来到之时,少女的心里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和不情愿,冥冥之中有一些人世中的东西,在牵着她的心往外走。
每一个人都是这一出大戏中的某一角sè,如何演好自己的角sè,也是众生在选择着自己的未来。“善恶终有报,一切皆由宇宙根本的来衡量”,这就是这一次人类文明的历史中,也就是这一次宇宙历史中最大的佛法天机。
说完后,他们头也不回的抬着空轿子回村了。
于是隔rì,秀才让姑娘坐着轿,自己骑马随后跟随,来送姑娘与表哥成亲。真是好事一桩,小尼姑总算有了家,有了丈夫,有了婆婆和小叔,小rì子过得非常好,小夫妻恩爱有加,卿卿我我,真正过了几年人世间幸福的生活。
秀才遂反问小尼姑,说道:“难道你自己真的不愿意受戒出家吗?假如那样的话,我可以帮助你离开尼姑庵。”
一晃又是十几年过到过儿子回来几次。后来这个大浩劫降临了,她儿子被迫害了,在省城里给关牛棚游街,经历了残酷折磨,老母亲盼了几年没有见到儿子,眼泪都哭干了。
表哥的母亲,也就是秀才的姑妈,正在为儿子找不到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