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1 章(1 / 1)

盛世中华 汉风雄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中国才出现在欧美诸国‘眼中,很短时间,可是大量的对华分析结果却一摞摞的积累在美英法俄等所有白种人强国领导人的案头。更新

所有的欧美国家都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中国的殖民方式完全区别于欧洲。

他们所谓的殖民地更像是本国的领土扩展和占领。例如古罗马式的,奥斯特土耳其式的,和俄罗斯式的。

在南洋,每一个到达过那里的欧美人都会震惊于那里民间汉化速度的飞快进展。或许等到下一代人成熟的时候·那里已经看不到南洋土著本民族的身影了。

国人的同化能力远远超过俄罗斯和土耳其。

所以美国上下的有识之士也深深地独心,这种进展迅速的扩张模式会不会被中国人完全复制到北美。

而如果真是那样,对美利坚而言,中国人的威胁就完全凌驾在了英国之上。

这是所有的美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却也是所有的美国人都能清晰感受到的。故而,在中国外海探查局于北美西海岸不断地探寻直航航线和沿线海图之中时,美国人的眼睛一直都在紧盯着。

航线探寻和海图测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完成的,可是作为移民的后代,美国人知道·再艰难的直航航线早晚一天也会被中国人探寻出来的,再复杂的海图早晚一天也会被中国人绘制出来。他们需要行动,而不是坐等着中国人把国界线推进到他们眼皮底下。

民间,大批的美国人跨过了密西西比河。他们要把根早一步的扎下,虽然他们要时刻处在印第安人的威胁中。

官方·在第四任新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的组织下,同样是新上任的国务卿罗伯特.史密斯牵头,美国高层领导人认真的筛选着中华帝国相邻的全部国家。他们要从中寻找中国人的敌人。

三十年前的美国为什么能够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那不是因为华盛顿多么能打仗,也不是因为大陆军多么能战斗,更不是因为美国物力财力多么的强大。只是因为美国人把外交搞好了!

法国人和荷兰人做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冤大头,路易十六出了七年战争以来憋屈在心中的一口恶气,却也把自己的王朝向着毁灭的边缘更加推进了一大步。就好比中国明朝末期万历三大征中的最后一征——朝鲜之役,甚至还更加的严重许多。

所以·美国从来不缺乏优秀的外交官和寞有此类长远眼光的外交人才。

在中国周边的一圈国度中·美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日本。

这个粗于中国东部大海上的岛国,是美国最好的选择。有地理位置'有战争潜力。它挡在了中国的东方,只要强大起来就可以很好地限制中国在北美的发展,阻断或限制中国对北美的直接联系,可以给美国给整个北美都起到挡箭牌的作用。

且两千万以上的人口也是整个地球上屈指可数的人口大国,这比强大的欧洲海陆霸主英国和法国都要超出不少,更不是刚刚建国的美国可以相提并论的。再说了,从日本的历史上看,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完全不同于懦弱的印度人。约翰.昆西.亚当斯所提供的一些资料中,麦迪逊等人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日本人性格的坚韧和悍勇。

这会是中国人一个最好的对手。几百年前中国明王朝时期,日本人不久依靠一些残兵败勇就袭扰了中国一百多年。

当然,现在时代变了。打仗不再依靠刀枪,而变成依靠枪炮和军舰了。美国有能力制造出这些,只要日本能够崛起!!!

麦迪逊、史密斯等人都不指望日本能够像欧洲的英国一样制衡整个大陆,毕竟中华帝国实在太强大了,而且中国大陆是一个统一了两千年的整体,而不是欧洲大陆那样分裂成无数个小国家。日本即便能够强大和崛起起来,也只能起到一堵墙的作用,而不是一道铁闸和牢笼。

“对于美国而言,这样的日本才是最好的日本。如果它真的能强大如英国,对美国来说反倒是不美了!”约翰.昆西.亚当斯如此回复华盛顿道。

安达曼海。

一艘悬挂着美国国旗的远洋商船正劈波斩浪的前行着。同无数来往于东西航海线上的商人们一样,船主丹尼尔.沙利文.布莱克在富有的同时也忙碌的异常。同前年一样,去年开始他就载着满船的银元和皮毛以及西洋参不远万里的从美国东海岸绕道欧洲、非洲的驶向自己的目的地——中国。

当然在此之前他首先要通过一条狭窄而又悠长的水道——马六甲海峡。不过在度过马六甲海峡之前,尤利西斯号首先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十度海峡,而在进入十度海峡之前,他就必须驶进安达曼海。

每一艘从美洲开往东方的商船上都不会只有纯粹的商人和水手,或多或少搭载的都有商人和平民。国事稳定的中华帝国已经逐步开放了海禁,虽然没有申请欧美人依旧不能进入广袤的内地,可是整个南洋和琰浮州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就都已经对外来的欧美人不加以限制。

往常蓝眼睛、红黄头发、白皮肤被中国百姓认为是‘鬼,的欧美人现在在普天下百姓眼中越来越平凡,即便还没有外国人深入的内地大后方,也频频的从报纸等方面了解到了‘西洋鬼子,的存在。

至于广州、香港、上海普港口,老百姓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所以,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前来东方讨生活,特别是西欧和中欧人。毕竟欧洲二十年战乱不息,已经在战火中度过了一代人的时间,只要是人都会无比的向往和平!

尤利西斯号上,二十八岁的马丁.范布伦以一名平民的身份在纽约港登上了这艘船。他此行亚洲,身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从美国穿越危险的大西洋进入欧洲,再接着穿越更加危险的非洲海域和波斯湾地区,多少次与英国舰船擦肩而过。马丁.范布伦气质磨练的更加深沉,心理更加稳重。在进入中国控制区只剩下小小的一段距离了,这是自己这一航程中最后的危险。马丁.范布伦站在了船头上。

虽然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妻子和孩子们好一段时间,但是出身贫寒的马丁.范布伦无论如何也要牢牢抓住这一次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