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8 章(1 / 1)

盛世中华 汉风雄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射』的出来。

“吴志勇、韩林……”一个字一个字叫出二人的名字,詹殿擢的怒气似乎也达到了最顶点,“每人三天禁闭!”

吴志勇、韩林是乖乖的束手就擒,加入红巾军,你可以在一开始弄不清他们那复杂的军衔,可是宪兵是干什么的,你却决不能搞不清白。惹谁也别惹宪兵!

演武厅内百多号人,但是个个都直觉得很,乖乖的在人数远少于自己的情况下主动排队到厅外空地列队。如此梁纲一行人很快就显『露』了出来。

“啊,大王……”詹殿擢看到梁纲之后神情一呆,但立刻就有恢复了清醒。迈步上前,鞠躬行礼,“臣詹殿擢,见过大王。”

演武厅内外的宪兵和学员也都呆住了,里面高院生虽然不多,可是还是有几个的,而且低院生里也不是没有不认识梁纲的,之前只是没注意到。现在一看,心中都是一跳,这可不就是大王吗!

“臣等拜见大王。”

吴志勇、韩林两人脸『色』开始发青了,心理面直打鼓,可千万别再大王心里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啊!

见过梁纲之后,一些学员纷纷想到了这一点,一道道同情的目光投向了被宪兵押看中的吴志勇、韩林。

“继续处理你的事,本王在签押房里等你。”红巾军的机构里,一些称呼都已经被改了,比如说签押房,『政府』机构里都已经改成了办公室,可是还有少数机构依旧在用着原来的老名。讲武堂就是其中之一。

“是。”詹殿擢听命。送梁纲出了演武厅,詹殿擢也没在表现自己怒不可遏的样子,看向吴志勇、韩林的目光都也透着几分忧『色』。而余下的那些人,简单的处置一下,自己就快速赶去见梁纲了。

出乎詹殿擢的预料,梁纲对今日演武厅之事毫无介意,反倒是就讲武堂学员的精神面貌很夸奖了他一番。“你办的很好。学员谋略不足可以接着再学,精神不济却永远成不了真正的铁军。很好!”

直接在讲武堂内留了一宴,梁纲晚上时候才回城。令詹殿擢糊涂的是,大王明明已经看到了讲武堂内的水陆之争,怎么一下午这么长时间就丝毫没询问过自己一句。

这个纠结一直存在詹殿擢心中,跟梁纲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他都想自己主动开口了。所以到了晚上,躺在床上詹殿擢也是心神不定,老想着这事。

“大王不问,那就是不愿问,不愿管。大王都不管呢,你『操』个什么心?有这工夫还不如想想儿子呢!”詹氏夫人埋怨道。

儿子詹显功是乾隆三十七年的人,是夫妻俩中年所得之子,可谓是心尖上的宝贝。嘉庆元年,二十四岁入伍,从营弁做起。

有詹殿擢给他铺路,可以预见的说,日后前程远大的很,虽然现在才是一小兵。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得快,江南的天说变就变。

詹殿擢没了提督的顶戴,詹显功在红巾军中也就没那么好的路可走了。到现在仍旧只是水师一营的一个普通水兵,此次讲武堂选拔,都没他的份。为此事,詹氏夫人已经埋怨了詹殿擢不止一次两次了。

“不愿管??”詹殿擢却没听进去自己夫人的一个字唠叨,全身心的注意力都在那‘不愿管’三个字上。

思维从这一点上慢慢的向外发挥,终于,他悟了。

“怪不得大王一直不问自己呢,原来他是真的不愿管!”

水陆矛盾有什么不好?讲武堂内部学员的矛盾,往后延伸那就是整个红巾军系统的水陆军矛盾。

两个军种间出现矛盾,可不正好有利于大王的统筹总领?如此他又怎会就这个问题扯到大庭广众之下,捅开它?装糊涂就已经是够厚道的了,不在后面推波助澜就已经是仁德了。

詹殿擢自认为想通了梁纲的心思,一瞬间,一直压在他心头的,讲武堂内部的水陆之争,重量似乎也一下子从泰山一样重,变成了鸿『毛』一样轻了。

大大的吐出一口气,旬月来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完全轻松了。

梁纲回到宫中,没有立刻去后宫休息,而是直接去了泰极殿偏殿。

里面又有奏折送上了,还是他尤为关心的,广东方面的消息。

打开来看,梁纲细细的浏览了一遍,心中对张世龙的失望之情又一次漫上了心头。他还是旧日的『毛』病,依旧在请旨梁纲,孜孜不倦的讲述着自己的战略——要以最小的损失拿下连州。

“啪——”茶碗破碎的声音。梁纲一天的好心情全被搞坏了,忍不住那手边的茶盏出气。

现在都已经是十月了,连州之战八月份就开始了,一打两个月,单拿下了些周边小城,阻断了清军突围的去路,也打回去了广西清军‘围魏救赵’的企图,可实际问题却依旧没有得到半点解决。

吉庆的主力依旧蹲在连山,主力仍在。

“传旨连州,一有进展,火速来报。”梁纲感觉着自己心太软了。张世龙这样的将军,如果是个心狠的人早就召回或是直接下旨斥责了,可梁纲因为他是自己的嫡系始终没有下这个决心。

或许,自己还是兵力不缺,所以才能一边生气,一边又由着张世龙的『性』子来。

三百七十六章 飘在海上的使团

三百七十六章飘在海上的使团

广瀚的南中国海上。初升的朝阳照『射』在海面上,光芒四『射』,在碧蓝『色』的海面宛似铺起了一条黄金大道……

一支船队正在逆风向着广州挺进。船体都不很大,是一水『色』的中国海船。但是上面的客人,除了占据主体的中国人外,却还有一批西方老外,和一群南洋的本地土人。

阙四伯站立在船头,目光遥望着广东方向,目光中隐隐闪动着一丝期待。船队出吕宋已经有六七天了,看海图前面应该就是大东砂了(东沙岛),那样的话用不了三天就可以抵到广州了。

想到自己此来背负的使命,阙四伯心头就又是忐忑又是激动,不知道红巾军会如何回复自己。

身处南洋那个破地方,弱小的兰芳如果没有大陆做后盾,怕是很快就会被荷兰、西班牙给吞灭。自己一群人奋斗几十年打下的基业,阙四伯是绝不愿意看到婆罗洲落入洋人手中的。

不过对于从未见过面的红巾军,他却是充满了信心,不求红巾军能有多给力,只要能给一个口头承诺,阙四伯就敢保证,兰芳在南洋的地位便会固若金汤。

乾隆四十二年兰芳成立,首任总长罗芳伯没有把兰芳变为一姓一人的“家天下”,而是参照西方出现的民主制确立下了大总制。

他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