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5 章(1 / 1)

盛世中华 汉风雄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部陷落在红巾军手中。

援军的迅速赶到令增城清军士气大涨,一万援军也不顾赶路疲劳,伙同城内守军就趁着暗『色』对红巾军发起了反攻。

清军援兵赶到这消息当然瞒不过红巾军,有所准备的红巾军利用废墟就地组建起了一道简易的防线,凭借实力是应顶住了清军的反攻。

后方,惠州博罗。

增城的详细战报第二天清早就传到了张世龙手中,一日间就能夺下半个增城,这样的战果张世龙当然没道理不满意。虽然清军有了增援,可是昨夜城区中心还不是照样守住了?

“要不要增援增城呢?”张世龙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了。他手下还有第二团的一个营以及第一独立旅的一部,把这些兵力都投入到增城去,显然红巾军因清军增援而丧失的战力优势会立刻夺回来。但是他手下有援兵,吉庆手中也有援兵,自己现在增援增城,清军也肯定会跟着二度增援……

那就把增城变成一个绞肉场了!?凭心而论,张世龙是绝不愿意那么做的。那样的话即便是能拿下增城,东南军团的损失也会超高。

再想到东江南岸的东莞和新安,张世龙就一阵苦涩感。相比较梁纲在江北在安庆的战事,自己的广州之战实在是太难了。

广东清军三次大批量购买军火热兵器,加上他们这里本来就是清军水陆军的重点防御地,炮火配置密度很高。虽然那些火炮都是老式的清军旧炮,可是配上买来的西方军火,加上骁勇的广西清军,那配置比之当初江北之战时的松筠部来也绝不逊『色』。除了缺少骑兵。

可如此强大的实力,吉庆却很少主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尤其是广州海战结束之后,清军就全方位的进入了守势。

如此硬的一根骨头,张世龙的牙口不是不好,却真的很难啃的动!

“军情局,军情局……”念叨着这个名字,张世龙陷入了沉思。但愿他们真的能从内部攻陷广州这座坚固的堡垒吧!

“再坚固的堡垒也能从内部攻陷!”这句话是梁纲对军情局说的,张世龙是早早听说过的。

现在的广州战局,以东南军团现有的实力,不想付出全军被重创的代价,就只能打成现在的样子。想要再往前进一步,就必须付出惨重无比的代价。

作为一支军队,一支以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军队,当然不能只打顺风仗和便宜仗,硬骨头也是一定要啃得。就像安徽之战中的第十一团。

可是如此一个方面军遭受重创为代价,和付出一个团遭受重创为代价,这完全是两码事。

至少张世龙本人是不愿意下这个决定的。红巾军起兵以来,打仗还没谁打过这样的惨仗,张世龙不想开这个先河。

所以,面对眼下这个局,他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军情局的策反和活动上。

“张世龙这是搞什么搞?”梁纲接到东南的战报后勃然大怒。他不想在广州再耗下去,所以才派了第四团南下,张世龙难道不知道他的心意吗?还怎么搞?拖拖拉拉。

开打这么长时间,看起来场面不小,成果却是有限的紧。东莞、新安一线毫无进展,增城的有了第四团做生力军,这才拿下了一半城区,可现在清军一支援就又打不动了。

偏师在肇庆那一仗打的很不错,李南馨最后从水师六营调来了战船上的重炮,开轰肇庆府城,这才最终拿得下。广州清军最后派出了一支兵力过来支援,但态度很不坚决,被阻击后就按兵不动了,最后被直接挡在了鼎湖。

肇庆府得手,截断了广东清军的去路。梁纲理解这一点,心里很认同打肇庆之战。可是张世龙光干漂亮了肇庆,广州却烂摊子依旧,这费兵费力的打下肇庆又有个屁用?

广州才是主要问题嘛!你主要问题解决不了,旁枝细节干的再漂亮又有什么用?

肇庆之战,打死了一个总兵,消灭了上千清军火枪兵,战果不小,可在梁纲看来却还不如彻底拿下增城,尽早杀到广州城下。

时间已经六月了,梁纲已经盘算起两湖了。他现在看问题已经需要着眼全局,而不是单单一地一方了。

盛夏时节,早稻已经成熟。据军情局的消息报,两湖清军正在抓紧时间收措民间稻米了,极可能是要北运进京。

梁纲是绝不愿看到大批的粮食送进北京的。所以虽然安徽、江北才消停下来,两湖征伐却已经提上了他的心头。

拿下武昌、荆州,彻底截断长江南北。清廷要运粮食,就让他们走川陕吧!只要是有那个本事和精力,就随他们去运。

三百四十七章 澳门殖民地?笑掉人大牙!

三百四十七章澳门殖民地?笑掉人大牙!

北京会缺粮食吗?这答案是肯定的。

养活了那么多的八旗米虫,大运河每年四百万石漕粮定运,猛然间被截断,清廷如何会不缺粮食?这简直是要在京八旗子弟的命。

从前明开始到满清,漕粮北运一直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区别只在于前明是为了九边重镇的大军,而满清是为了他们自己的一群米虫。

四百万石漕粮定额除了少部分截留各地之外,送到京城的大部分用作文武官吏、八旗子弟和北京驻军的俸禄,只有少数是用来平抑京城的米价,或用来赈济京城、直隶的饥民的。

乾隆一朝来,据直隶科的调查,每年用来平抑京城米价的漕粮,最多不会超过十万石,少的时候只有几百石,而且还不是每年都有,这些粮食在四百万石的漕粮定额中只是九牛一『毛』。各年份赈济直隶灾民的粮食,最多时也不过三十万石,超过十万石的年份只有五年,自然也不是每年都有。而即使把以上平抑、赈济的情况都计算进去,运京漕粮的主要作用还依旧是供养在京八旗和王公官吏。

如今江南丢失,漕粮断运,至今已过去大半年。京城的粮价早就开始飞涨,即便是有往年的存粮旧米,以及从北方几省筹集来的小麦,也依旧抑制不住。

四百万石粮食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在北方,满清还依旧能牢牢统治住的地方也只有山西、山东、河北和河南。

川陕不说道路是否能通畅来京,单是二省的战『乱』和清廷大军,就足以耗掉所有的赋粮。此两地能自产自主就已经够北京烧高香的了,甘肃也同样是如此。

而东北闭关,满人大举入关之后,地面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