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躲过了初一,没躲过十五,汪家终是栽在了梁纲暗中掀起的那一场文字狱风波中。
那《史外》上到底是记载了许多明末尽节牺牲的仁人志士。如史可法、张煌言、沈士柱、陈子龙,夏允彝、夏浣淳、江天一、黄得功等人。还有为国捐躯的明朝官员。
爱好史学的汪有典应该是想不到自己终为家族惹来了大祸。所以,现今年近六十的汪存阳在被红巾军从牢狱中放出后,就毫不犹豫的投效了梁纲麾下。
此人也是进士出身,做过知府,五十岁那年挂职归乡的。所以,现在梁纲提他主管一省,心底还是放心的。
地方上当然是随明清的旧制——县、府、省,三级定立。只是裁去了地方政务官员的兵权。
省是正三品级,府是正五品级,县是正七品级,中间配属各自佐官,皆一一有序。红巾军原本的储备人才就少,现在许多是新调上去的人,经验严重不足,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得慢慢的自然磨合了。每个王朝初端都有这样的时期,不然的话明初时候也不会出现举人直接做官的事了。
军政之外,还有司法院和检察院两个独立单位。两部门主理刑法,是上下级垂管部门,直属于梁纲。
然后就是设立讲武堂,对应着文官系的文官院,军方也要有一个自己进修的地方。而随着讲武堂的慢慢发展,各级军校也会随之建立。现在阻碍其发展的依旧是人手问题。
与此同时,同时着手组建的还有太学。这是中国历代的最高学府,晋代称国子学,唐代始称国子监。
可是清朝的国子监,到现在已经变为只管考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清廷天下各地,是学院之风鼎盛。
南京的官学是钟山书院,书院山长就是与纪晓岚并称“南钱北纪”的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上海嘉定人。生于雍正年间,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乾隆南巡,因献赋获赐举人出身,官内阁中书。十九年,中进士。复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四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十二子书。参与编修《热河志》,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后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四十年,居丧归里,引疾不仕。
钱大昕归田二十年,潜心着述课徒,历主娄东、紫阳、钟山等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千余人。
与早年黄钺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是就成就而言他却完全是压倒『性』的优势。黄钺比不得钱大昕,他是安徽一省,而钱大昕的影响力却笼罩整个江南,甚至是全天下。
梁纲办太学,想要有轰动『性』的影响力,那就一定要请的钱大昕出山。虽然梁纲本身对钱大昕这样的中国传统『性』文人大儒不大感兴趣,私下里认为还不如半个王贞仪,甚至是连博学通杂的陈诗都不如,可是为了‘影响力’和‘轰动『性』’,还是连同着陈诗一起,亲自走了一趟家丁钱大昕家。
钱大昕是个明理知趣的人,所以面对梁纲的邀请,‘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虽然他也能硬顶着不松口,而眼下时节,梁纲也不敢对他来硬的。可是通晓史学的人,看多了历史上的刀光剑影和阴谋毒计,钱大昕深深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才能‘保家安命’。而且他与王贞仪也有认识,‘以为班昭以后一人而已’,对王贞仪如此高的评价就是出自钱大昕之口。
当得知这些年来那暗中资助王贞仪的人就是梁纲时,钱大昕真真是一阵子目瞪口呆。于是乎,离开了钟山书院大半年时间的钱大昕,再次回到南京话时摇身一变就成了梁纲坐下的太学祭酒了,而陈诗则变成了祭酒之下的司业。此外还有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等职务,自有人充任。
梁纲设立的太学实际上就是没‘扭变’前的国子监,所有一切都按照明时旧制,其内设有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
每一学都有博士、助教、直讲等多人。
古代重经学,而轻律算。所以七学博士品节也是有高有低,从最高的国子学博士正五品,到算学博士从九品,跨幅之大,让第一次探知此时的梁纲都感到惊讶之极。
可是红巾军治下设有司法院、检察院以及财政部等多个律算学重部,所以律学、算学的地位当然就要直线提升。
说实话,那国子学等经文诗史,现在才是梁纲最不感冒的。若是以红巾军各部门轻重配置而言,律算学博士成为正五品,国子学等博士降到从九品才是正理。只是这也仅仅是梁纲心中的一番yy罢了。真要是那样做,麻烦才叫一个大呢!
文官品级——九品十八级不变。
武官衔位却是面目全非了。梁纲之前想直接引入后世的兵、士、尉、校、将、帅,六等十八级。(四级军士长归于一级)可是这显然是超前了,并且不止是一步。
帅将校尉,这些个字眼中国人固然不陌生,可是要在前面加上少、中、上、大等字,这可就太生疏、甚至是生僻了。就像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解放军突然换成了秦朝时期的军爵制,全国上下肯定斯巴达一片。
梁纲最终决定的是现代结合历史,自己自行创造出一套军衔制。
士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
对应之前的红巾军四等兵制度,只是更换了其中一点概念,毕竟那时的四等兵制度是以军功来论的,而现在时间因素变成了第一位。
一等兵可担任小队长。等同前世的班长,一样不列入军官系统。
士兵以上的军官,分为司马、校尉、将军、元帅四个档次。
司马级是低层军官,一样划分为三级:假司马、司马、行军司马。最高可担任中队长之职,或是大队副职。等比文职从九、从八、从七三品。
校尉级是中等军官,分为校尉、将尉两个级别。将尉军官是仅次于将军的职位,秦朝时出现。虽然现在有些不为人知,可胜在简单明了。
校尉同等级有都尉,任命于宪兵部队。可担任大队长职务,或是营级副职。为从六品。将尉,正营级,或团级副职。为从五品。
将军。从最初的中郎将开始,依次是将军、大将军、上将军三级。资深者可加号。等比正四品、正三品、正二品、正一品。
中郎将,为正团级,或是师级副职。将军及其以上者,担任正师级兼其以上者作战编制主将。
元帅。红巾军最高军衔,超品。
这套军衔编制,说实话搞得梁纲自己看了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