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它的横队纵深很浅,队形比较单薄,很容易被攻破;正面过宽,狭长的横队只能适应平坦开阔的地形;两翼薄弱,无法实施机动作战。因而排成横队的士兵在获胜后也难以追击敌人,只能打击溃战。
梁纲有心去改变,可是短浅的火器战争指挥经验,让他只能墨守成规。只是随着西方一些消息的传来,现下法军的改变让梁纲迅速找到了认同感。
火器的种种局限使得此时的军队需要很大程度的依赖队形来提高滑膛枪的『射』击效果。法国大革命初期,由于缺乏训练、纪律涣散的法国志愿兵为数众多,防御时尚能形成传统的三列横队,进攻时则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队形作战,法军指挥官们只好增加散兵线的规模,有时甚至整营的士兵都成了“散兵”。
而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各国,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却还都保持着十八世纪流行的线『性』横队。这些国家没有改革是因为法国的“散兵”战术对他们的队形不能构成威胁。反法联盟的将领完全认为:“散兵的零星『射』击根本无法动摇一个训练有素的步兵阵列”。
可是随着法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队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通常会有一个营级纵队跟在散兵线后面给予支持,这种战术当时收效很好。
梁纲明确的看到了法军的这一点变化。他知道西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这一期间,是法军的辉煌时刻。既然拿破仑凭靠着这样的战术能够打遍整个欧洲无敌手,那么这种战术当然是正确的,是值得借鉴的。
拿来主义向来是‘穿越者’的最好手段。梁纲在训练自己火枪兵的时候也毫不犹豫的用上了这一种战术。
只是中国这边情况又有不同,清红两军还都保留着大量的冷兵器部队做后盾,梁纲可不敢真正的同清军搅和成一团,所以今天一战,他把三个五百人纵队都留在了横队后面。只当做必要时的一下奇招。
论训练,眼下的红巾军火枪兵素质绝对超过大革命初期的法国志愿兵,一些最初就装备了火枪的精锐,绝对不会逊『色』于同期的欧洲精兵,可是红巾军火枪兵的水准高低差别太大,近卫团要比一二三团来的强,一二三团又比下面的各部来的强。让他们捏合在一块列队作战,反而是不美。倒不如像眼下这样,把五团一旅的火枪兵或组成散兵线,或排成纵队,挪到一边,而集中精锐组成正面横队……
三百二十五章 迥异的战术
三百二十五章迥异的战术
五里地,相当安全的一个距离范围。到达这个间距之后,红巾军和清军不约而同的都停住了前进的脚步。
火枪兵列队,大军阵整,炮兵也全力的修筑起自己的阵地。谁也不愿意再往前迈进一步,而图遭对方火炮的打压。
梁纲举起千里镜观望着对面,看不太清楚,而且清军人影憧憧,把后面的都遮掩了。不过即使是如此,对面清军的火力兵种配置,他也是一清二楚。
抄了户部老底的满清还是有些底蕴的,火器营配属的的俄式大炮一应都是奢侈的青铜质地。六磅、八磅以及十二磅的青铜炮,如此多门下来也不知道把户部掏没掏空。
不过这也怪不得满清,谁让眼下代表西方火器最好水准的大炮就是青铜炮呢?
西历十八世纪末的年代,欧洲科技虽然领先了中国,可也并没有达到绝对的超越。欧洲此时的冶炼技术,大致上和中国仍旧处于同一个档次。如坩埚炼钢法。
后世普遍高产的炼钢技术,此时还远远没有被发明出来。
但是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各国战事频发,尤其都大规模扩建海军,而因为铁的成本只及铜的五分之一,所以廉价的铁炮就逐渐替代了青铜炮,成为各国战舰的标准装备。
不过,欧洲包括英国在内的炼钢法,一直无显著改进,加上此时的钢材本身的缺陷,制造重型军械时使用这种钢材『性』质受到限制。因此,直到现在,除了高吨位的海军重炮外,陆军炮中,青铜炮和黄铜炮始终以『性』能优势压倒了铸铁炮。
对于青铜炮和黄铜炮,清廷并不陌生,他们早期就生产过铜铁两层,铜胎铁套的大将军炮,当然知道铜炮要比铁炮来得好。所以本着战斗力第一位,在组建火器营以来,配属的大炮一律都是青铜炮。
(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确比铸铁适合铸炮。)
后世人不了解具体细节,都纷纷认为中国进入明清交际时就已经大步落后于欧洲了。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非是满清统治者的压抑,中华正常发展之下,化学、物理、数学等等不提,单是火器方面绝不会次于欧洲太多。清军的大炮铸造一种用泥模整体铸造,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欧洲的火炮铸造从西历十六世纪以来也是一直都在采用泥范整体模铸法,在给实心火炮钻孔的实践据说也是在西历1713年才开始的,而英国伍利奇的皇家枪炮铸造厂,泥范整体模铸法一直延续到1770年以后。直到英国的铁器制造师威尔金森开发出一种改进了的给火炮钻膛的机器,这才有所改变。时间距离梁纲此时也不过十余年。
以铁模铸造法来说,红巾军此时真真切切是胜过欧洲的。尤其是在结合了撞击冲锤进行炮管的自紧之后,两者比较就完全相差无几了。
在欧洲,铸铁炮最好的是英国。英国在铸铁炮质量上是首屈一指,在欧洲大陆的价格往往高出别国铸铁炮的四、五倍。却是因为英国铸铁工艺大力发展已久。英国铜矿资源贫乏,严重依赖欧洲大陆进口。亨利八世时期就认识到了这个战略弱点,所以下决心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铸铁技术。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开始,英国的铁炮就享誉欧洲,除了份量稍重以外,质量并不亚于同时期的青铜炮。
而梁纲的红巾军铸铁炮,也同样不亚于此时的英军铸铁火炮。当然就远超过俄国的铸铁炮技术。
视红巾军为大敌的清廷,在详细了解了铸铁和青铜质地两种俄式大炮的『性』能之后,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后者。虽然中国也缺铜,决断了云南解京铜的清廷更缺铜,可是北京户部、工部的老底子还是能让他们支撑一段时间的。而至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