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天多,有时候活动范围甚至出现在辽阳近郊。
这个情况让驻守辽阳的阿敏感觉压力很大,便派快马把情况反应到了沈阳。这一次,可不敢和上次一样多说什么,只是如实反应。其实,他也是想多了,没有看到明军真正出现在辽阳城下时,皇太极是不可能发兵去救的。原因很简单,实在是没粮食了,仅有的一点粮食,都是在省着用的。
不过,当皇太极收到这个情况时,也很是担心,可又无可奈何,唯有日日向东瞭望。完全可以说,他这是日盼夜盼,快成“望夫石”了,就盼着朝鲜的粮食早点运到辽东。
对于多尔衮想出来的押送粮食的法子,他是很赞同的。有两千女真精锐专门保护,就算明军真得出现,他也相信大清军队有一战之力。要是有可能的话,他确实还真想再多派一些军队出去,只是无奈人数多了的话,怕那些粮食还不够护送粮食的军队消耗了
和皇太极一样对这些粮食牵肠挂肚的,还有在朝鲜汉城的多尔衮。他虽然把粮食送出去了,可同样不希望这些粮食出事。因此,在出发前,他是再三叮嘱多铎和阿济格,让他们务必小心谨慎,护好这些粮食。虽然如今的皮岛上,或者说在朝鲜这边,基本上没有明军的活动踪迹,可他还是有些担心,因此差点就化身为唠叨老太婆,一直到阿济格和多铎都不耐烦了,才没再说。
明军要想劫粮,最好的对策,就是骑军,这样的话,他们收到消息再做出反应,或许还能赶得上。否则,要么来不及反应,要么守株待兔,可守株待兔的话,这次不像之前一样有皮岛明军在。这么衡量着,多尔衮总觉得,这么部署之后,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
有一句话,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护送粮草的两名满清头子,在多尔衮的多次叮嘱下,都很小心,不管前方后面,全都派出探马核查安全。甚至一向以胆大包天著称的多铎,更是坚持要把探马放出三十里。
在经过他以前被埋伏的地段,也就是金朴镇附近的时候,多铎甚至坚持派出探马,仔细地搜了下周边,确认无误后,才同意粮车继续前进。
阿济格随着粮车走着,看着已是断壁残垣的金朴镇,看到多铎如此小心翼翼,不由得带点嘲讽道:“要是以前能有这么小心谨慎的话,我大清也不会如此窘迫了”
那一次被劫的粮食数目十分巨大,大清损失,明军增加,这一增一减,实在是对明清两边实力变化的影响太大了。
多铎听了,顿时脸色涨得通红,不过少见的是,这次他并没有发怒去和阿济格吵架,而是依旧显得小心翼翼,不时问亲卫有关探马的事情,不理阿济格。很显然,当年金朴镇的一战,他是吓怕了。
然而,他再怎么想都想不到,很远的山头,有一个“人形无线电”,通过望远镜的观察,时刻监视着这支护粮队。
1039 小聪明
大的战略上,是由崇祯皇帝决断的。他的决断,或者是乾坤独断,或者是开大明军事联席会议,又或者是听出几个前线将领统帅的意见后得出。但小到战事上的话,崇祯皇帝是不操心怎么打仗的,都是由领军将领自己决定怎么打。
由于有聊天群系统的存在,各路明军中又都配置了“人形无线电”,因此卢象升不但对满清护粮队的行踪了如指掌,也对己方军队的情况也了解得一清二楚。
卢象升通盘全局之后,决定把战场设在镇江堡到汤站堡之间。其实,他的选择并不多。辽东的满清援军比海州的第二批军队先出发,双方到朝鲜的路程差不多。如果明军强行军赶去朝鲜的话,再对满清护粮队打歼灭战就有点不现实了。而且那个时候,还得防备辽东接应的军队会不会撞到战场上。
如果辽东援军接到护粮队的话,多铎领军返回,就少了后顾之忧。虽然说,在辽东到朝鲜的这一条路上,满清都驻扎了比较多的军队,也会相应难打一点。可只要能及时解决战斗,就算有满清军队来援,那也是不怕的。
选好了战场,卢象升便领两支军队汇合,也不再派出夜不收,尽量减少明军的踪迹,就仿佛满清的这次运送粮食,大明并不知道,更没打这些粮食的主意一般。
一天,两天,三天在一开始的时候,特别是到了朝鲜北方人迹罕至的地方,多铎的精神是高度紧张,哪怕夜晚宿营时,做了全面防范,可他有时依旧会从梦中惊醒。走在路上,听到官道两侧山林中风吹过森林发出的“哗啦啦”响,也会怀疑里面藏了人。对此,阿济格一开始也紧张,不过到了后来就麻木了,再后来就有点不屑多铎的多疑了。
这时候,这两名满清头子就显露出不一样的态度了。
越是没见明军的动静,多铎的神经就蹦得越紧,就犹如一根弹簧一样,越压越紧,总觉得明军就要出现了。而阿济格却越来越轻松,明军在哪明军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这一日,当护粮队到达鸭绿江边的新义州时,来迎接的辽东援军刚好也到达这里,双方可以说是胜利会师。直到这时候,多铎的神经才放松下来。这一放松,顿时就觉得非常疲惫。他也不去客套,自个休息,准备返回汉城。
援军首领是舒穆禄扬古利,此时已是六十多岁,不过还是老当益壮,领军打仗不成问题。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在这个时间段,还曾和阿济格、阿巴泰同率师攻进大明关内,攻克畿内十二州县,五十八战皆捷,俘众十余万而归。只是运气不好的是,随同皇太极前去攻打朝鲜的时候,被朝鲜军队埋伏,最终伤重而死,被皇太极追封为武勋王。
皇太极之所以派他来,就是因为他乃是满清开国功臣,老成持重。这批粮草物资实在太过重要,因此有点不放心阿济格的年轻,派扬古利搭配一下。
果然,他在听到阿济格在他面前,嘲讽多铎的胆小时,就开口劝谏道:贝勒爷,小心无大错,不管如何,能把这批粮食安全送到沈阳才是最好的。“
扬古利此时的官位,还是低贝勒一级,不过他的老婆是野猪皮的女儿,算是阿济格的姐夫,又是老资格,劝上一劝,倒也没什么。
阿济格没想到他不配合,闹了个不愉快,他也就懒得待见扬古利,也自个去休息了。
一天后,新义州城外远处山头,李德明通过望远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