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0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天,朕要说的是,郭靖这样的大侠不止存在于说书之中,我们大明,也有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到这点,不管是什么身份,全为大侠,是我大明百姓学习的榜样是朕的骄傲”

随着各处驿站的推广,还有正版授权,有关射雕英雄传的评书,早已在大明境内流传开了。故事的生动,更是让大明百姓家喻户晓。最少京师的百姓,对于郭靖这个角色,是非常了解了的。

此时此刻,听到皇帝的这番话,所有江湖中人都热血沸腾了。看,皇上在夸奖我们

在他们的心中,不用刻意去说,也没有刻意去想,善恶的标准,大侠的标准,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混江湖的,不再只有利益,也不再是义气第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崇祯皇帝扫视全场,忽然大声宣布道:“惩恶扬善,乃是朝廷法度的准则对于明奸,朕绝不手软,今日便在忠烈堂前,活剐了这些明奸,为后人诫。范文程此贼,尸骨封于泥胎,跪在忠烈堂前,为后人戒”

这道旨意一下,奉天门广场上的百姓,忽然有人大声回应。“好”,“皇上圣明”“”

这些奸贼,就该这个下场。而对范文程的处置,更是出了百姓心中那口恶气。

这一次,崇祯皇帝很快示意安静,而后大声说道:“侯三听旨”

观礼台上的侯三早已等候多时,瘦弱的身体立刻应声上前,就跪在范文程的前面,向崇祯皇帝领旨道:“草民在”

崇祯皇帝面容肃穆道,“这些奸贼行刑的第一刀,由你执行“

1021 年底算账了

此时的大明忠烈堂中所供奉的忠烈,绝大部分都是在和建虏的战斗中牺牲的。范文程行刑后跪在忠烈堂前,合情合理。又或者,当他人看到大明忠烈堂前的明奸,再看看忠烈堂中所供奉的忠烈,在这种对比之下,应有更好的警示作用。

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崇祯皇帝才有如此旨意。

他在说完之后,缓缓扫视过广场上的密集人头,又再大声宣布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些奸贼,朕就交给你们了,记住,尽量让更多的苦主有报仇的机会”

听到皇帝的宣判,范文程先是呆呆地看着地上犹如泥塑一般,过了一会,忽然之间又疯狂地大喊起来:“成王败寇,不外如是也成王败寇,哈哈,成王败寇”

死到临头,却丝毫不知悔改,只是用成王败寇来为自己解释。他却不知道,哪怕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他是“成王”了,帮助满清夺得了天下,当了满清的开国功臣。可历史最终是公正的,“汉奸”一词,牢牢地钉在他身上,遗臭万世

范文程边上的范苟等人,却又和他不同,一个个瘫在地上,哪怕知道没用,却也本能地大声求饶起来只想着求取荣华富贵,最终却得了个剐刑,虽事与愿违却罪有应得

此后的典礼,则和以前的一样。忙碌了一天,崇祯皇帝却没有休息,来到了文华殿内处理政务。主要是又一年到了,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他这个皇帝亲自拍板定论。

但这一次,有点意外的是,首辅温体仁先一步出列,对崇祯皇帝奏道:“建虏已经日薄西山,实在无需陛下御驾亲征。大明刚有中兴之迹象,还请陛下以龙体安危为重,以祖宗江山社稷为重”

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和之前皇帝私下江南的危险程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没有谁敢保证,打仗一定能赢万一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温体仁的话刚说完,礼部尚书徐光启也立刻出列奏道:“陛下之学识,渊博如海,正是引领我大明开拓新局面的大好时候。收复辽东,还请陛下明事之轻重”

这一次,甚至连有胆大包天,口无遮拦之称的薛国观,也跟着一起劝谏道:“陛下,辽东有孙阁老在,有卢中丞在,收复辽东是迟早的事儿,还请陛下勿冒万一之险”

“陛下,当年土木堡之变,可是我大明之沉痛教训,恳请陛下勿忘国耻”其他臣子也跟着纷纷上奏。

“”

崇祯皇帝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一个个地出列劝谏,也不说话,就让他们都有机会说出来。

以他的经验,自然能分辨清楚,那些人是真心实意地为自己着想,为大明着想,而哪些人是夹带私心,言不由衷,只是不想让自己再出京师,不想让自己的威望更高。

等底下臣子说得差不多的时候,崇祯皇帝才冷冷地回答道:“君无戏言,卿等是什么意思让朕失信于军队,失信于百姓让建虏嘲笑朕,让百姓轻视朕”

这一个个诛心地问话,让文华殿内鸦雀无声。没有一个臣子敢接话,实在是皇帝玩起了先斩后奏的把戏,如果前两年在京师城头所说,可能时间久了有人忘记了,又或者当皇帝只是说说而已,也没有当真。

可今日,在如此重大的场合,在那么多人的面前,皇帝却当众再提御驾亲征的事情。这种背景下,要让皇帝自打嘴巴,收回成命,实在是有点困难。

温体仁其实是有想到一个办法,只要崇祯皇帝同意,就用拖字诀,一直拖着,倒也可以

但是,他没有说出口的机会,崇祯皇帝已经再次斩钉截铁,再次表态道:“朕意已决,众卿无需多言。卿等之事,便是做好份内之事,为御驾亲征做好万全准备”

说到这里,他有和缓了点语气说道:“朕之虎贲,卿等都见了。之前诸多大捷,都是朕在掌控朕亦不自夸,收复辽东而已,等闲事也”

这话一说出口,温体仁便立刻想起了聊天群。他自然是明白,皇帝所说都是真的此时见崇祯皇帝其意已决,便转移了话题奏道:“如若陛下一定要御驾亲征,还请陛下安排监国之事”

虽然崇祯皇帝的大儿子乃是嫡出,但如今只有五岁,因此,并没有立太子。皇帝不在京师,特别是领兵出征,这种情况下,一般而言是要设监国的,这是稳重之举。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有点头疼。他没想到御驾亲征而已,竟然还牵扯到这么多的事情。难道要自己现在立太子呵呵,那这个太子岂不是很悲催如今的自己,还只是二十一岁而已,回头再加上成就值所奖励的额外五十年寿命,估计太子的太子都没了,自己还当着这个皇帝吧现在要立太子的话,实在太早了一点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断然说道:“朕要不在京师,国事由首辅、司礼监掌印和皇后共同决断,遇有重大之事,则由朕亲自处理,不会有任何耽搁,无需另设监国。”

听到这话,温体仁不由得恍然。确实,当今大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