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2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忽然飞起一腿,把面前的案几直接踹倒,似乎这一脚,是踢在皇太极身上一般,厉声喝骂道:“这事我们不管,怎么来怎么回去,我们又不是大清国皇帝,凭什么要我们来养他们”

那报信之人跪在那里,几次想说话,都被暴躁地多铎给吓回去了,此时听到这话后,终于逮住了机会,连忙补充禀告道:“主子,还有一个消息,说皇上已封主子为皇太弟。传旨的人,随着第一批老弱已经过了铁山”

他是镶白旗的人,这话自然是对多尔衮听的。说完之后,或者皇太弟这三个字的威力有点大,殿内顿时安静了一会。

过了一会后,多尔衮先回过神来,带着惊讶之色确认道:“皇太弟”

“回主子,是皇太弟据说在崇政殿内议政时,由皇上亲口提了出来,当时豪格为此大闹,但没用,被皇上禁足,而后全体通过了此项旨意”

多铎一听,不等多尔衮说话,便哈哈大笑道:“豪格那个蠢猪,要是他是太子,那大清才真是完了。他要是老子,老子第一个不服。不过这回皇太极倒是有眼光。”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着多尔衮,激动地说道:“听到没有,是皇太弟,以后这大清就是我们的了”

多尔衮一开始确实也和多铎一样,挺激动的,不过此时却已经冷静了下来,听到多铎的说话之后,只是微微冷笑道:“这皇位原本就是我们的,如今也只是还回来而已”

报信之人是他们的心腹,除此之外,就只有他们俩兄弟,因此他们说这话也没什么顾忌。

多铎一听,激动地心情也平复了不少,点头赞同道:“不错,皇太极之前把这位置给抢走了的,如今算是识时务,算是还回来了而已”

“识时务”多尔衮听了,重复了一句,而后冷笑了一声道:“他是迫于无奈而已,你以为他真心想这么做么”

这时候,多铎联想起老弱进入朝鲜的事儿,便明白过来,当即也是冷笑道:“那怎么办要不,这个皇太弟我们不当了,那些老弱,就让皇太极自己伤脑筋去,看他怎么办”

听到这话,多尔衮却是摇摇头道:“不行,他早就知道,如果是和我们商量的话,肯定不会如愿,因此,他便直接派了老弱进入了朝鲜,又给我们皇太弟的封号,就是不容拒绝那些可都是我们满洲族人,你已经是皇太弟,能见死不救么”

“可可那么多人,我们也应付不过来啊”多铎有点傻眼,想了一下便争辩道,“现在还只是来了第一批人而已,后面还源源不断地,怎么搞”

对于这点,多尔衮已经想过了,就听他回答道:“我们这里有皇太极的奸细,他知道我们和倭国那边丰臣国松的关系,自然是想让我们逼着那边多供应粮食来解决这事了。”

倭国那边其实并不富裕,而且又是要争霸天下,因此粮食也是不嫌多的。只是因为丰臣国松要依赖多尔衮他们,才不得不把手中的粮食不断地分过来。

对于这个基本情况,多铎和多尔衮一样,都是心中有数的。因此,这时候,多铎就为难了,有点发愁地问道:“要是族人在我们手中饿死,皇太极肯定会说我们不尽力;而要是我们对倭国那边索取过多的话,万一引发不良后果,很可能这条路就没了。”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脸色有点严肃地对多尔衮说道:“族人那么多,估计就算倭国那边被我们榨干,也不可能供应所有人吧”

多尔衮点点头,忽然脸色显得略微有点狰狞道:“既然他把这个皇太弟的封号给封了出来,那别想那么容易收回去。在这朝鲜,我们说了算这样”

说到这里,他盯着多铎低声说道:“前来朝鲜就食的族人中,优先那些少年,施恩于他们,等以后他们成长起来,自然有一份恩情在了”

不管皇太极怎么说,只要朝鲜这边,在给粮食的时候,多宣传鼓动,这舆论自然是能争取的。再者说了。小的比那些老的头脑简单,更容易被眼前事情说服,有利于多尔衮他们。

多铎明白了这点,脸上出现了一丝喜色,连连点头道:“好,就这么干”

此时此刻,虽然是活生生的族人,可在皇太极和多尔衮兄弟的对弈之下,也就是一颗棋子而已了。

商议出对策之后,汉城这边就先有针对性的行动了起来。

然而,不管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他们都没想到,之前一直销声匿迹的登莱巡抚卢象升,却已经赶到了辽东,率领他的骠骑营,再次展开了行动。

对于明国可能的动静,皇太极不是没有考虑过。也因此,他用诈降之计,主动接触鞍山驿堡那边,忽悠着明军,吸引明军的注意力。

而东江军这边,皇太极知道他们占据了金州,复州等沿海城镇,离大清转移老弱的路线很远,因此,就没有过多防备。或者说,以大清目前的实力,已经没法来防范这么长的防线。要是换了几年前的话,大清只要派兵屯于金州城下,就能威慑明军都龟缩在城内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变化莫测,实在让人感慨

979 布大局

当接到第一批老弱已经安全进入朝鲜,且过了铁山,如今已快到汉城的时候,皇太极松了口气,心中想着,看来之前的种种准备还是有用的。

这么想着,他便下旨,第二波老弱,再度出发前往朝鲜汉城,随后,第三波,第四波,大清迁移老弱之举,必须在明国回过神来之前完成。因此,这就要求迁移的动作要快。

于是,从通远堡,凤凰城,汤站堡,镇江堡一线,到朝鲜的新义州,再往汉城的官道上,无数的老弱,一波一波地,带着有限的吃食,背井离乡地远走他乡。

一路之上,不断地有老弱被淘汰出局,饿死累死却又无可奈何,官道两边,死去的人,早早地一埋了事。引来不少野狗,刨土吃人。

镶红旗旗主岳托,亲自领兵护送镶红旗的老弱前往朝鲜。一路之上,看到种种惨剧,也只有无奈地接受现实。要是辽东有足够的粮食,就不用去朝鲜,也不会有族人死在迁移的路上。

当初在崇政殿内议及此事时,他们这些建虏高层,对此已有预估。相对族人都饿死在辽东,前往朝鲜至少还能活下大半,倒也是能接受的代价。

这次的大迁移,是以旗为单位,优先满洲族人自己。毕竟朝鲜那边的粮食也不多,能活一个本族人就活一个本族人。第一批前往朝鲜的是正红旗人,代善作为旗主,年纪已经有点大了,因此护送的事儿,其实是让儿子岳托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