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0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将来,还会远航到欧洲、美洲等等地方去。而这,是和欧洲那些国家的利益相冲突,双方迟早都要有战事发生。

既然这样,就先从荷兰人身上开刀,把在台湾的那支荷兰舰队消灭或者驱逐掉。在原本的历史上,对于这些西夷的火枪火炮,明军是在经过多次血的教训后才得到了对付的经验,可如今,却可以省掉这个过程。再说了,如今朝廷重视研发火器,大明军队手中的火器,未必会比他们差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又问了下李芝奇登莱水师的位置,便点了孙传庭的图标,私聊他道:“向澳门佛郎机人通报太平港战事,并就传教士汤若望一事,要求他们给出解释,目的,迫使他们协助我大明水师攻打台湾的红夷,并从南洋运粮”

之前梁晓珍所说的派水师捉拿汤若望一事,确实是真的。只是出去的水师,大部分杀了个回马枪而已。

孙传庭收到私聊,立刻答应一声,传了洪云蒸面授机宜,派往澳门去了。

崇祯皇帝对于这些细节,自然不会操心。他现在所关心的,还是粮食问题。眼下已经有一些省份反馈了去年徐光启巡查天下推广的粮食作物。

不得不说,徐光启去年一年跑出去,还是有用的。他推广的番薯、玉米、土豆等作物,并没有占用原本的农田,因此不管多少,都是在原有粮食基础上的补充。

在第一年中,虽然有徐光启带着的老农介绍经验,但由于是第一次种植的原因,多少有些影响,产量并不大。不过徐光启作为钦差,每到一地都有要求专人负责种植。而且去年就明示了,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将作为地方官考核的重要方面。

这几方面的因素加起来,虽然今年的所得,基本上只能作为本省的种子或培育新品,能作为百姓食用的,也就福建、广东和浙江小部分地区而已。

崇祯皇帝有理由相信,这么坚持几年后,肯定能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至于这几年,就先省吃俭用,从他国获取粮食吧

想着这些事情,他就又下旨给吏部,强调地方官的高产作物推广。想想还不够,又给内阁也下了旨意,把这事再提高一个高度,各地封疆大吏,如巡抚、总督等,也要为此负责,作为考核的指标。

由此一来,高产作物的推广,在十七世纪初年,比原本的历史上,要提高了无数个重视等级。

忙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关心鄂齐尔图他们是否已经到了归化城,便又上了聊天群,准备去问问洪承畴,有关情况如何了。

谁知刚上聊天群,就收到了李德明的一条私聊。是朝鲜那边的消息,派出去的夜不收终于有消息传了回来。说现在朝鲜的情况很糟,十室九空,农田荒废,千里无鸡鸣。

建虏的活动,主要在大城周围,大多数地方已经放弃了。在汉城那边,有传言说建虏从倭国搞来了粮食。从朝鲜那边的反抗军那知悉,似乎还有建虏坐船去了倭国。

看到这条私聊,不知为何,崇祯皇帝的精神为之一振,倭国也参与进来了么

这么想着,他立刻回复李德明,让东江军加派夜不收,查探朝鲜的情况。

932 就不如你的意

倭国,对于后世的人来说,都有一个心结。灵魂来自后的崇祯皇帝,也不例外。对于大明来说,倭国不是个好东西,万历年间两次发起大规模的战事,就是想来打败大明;而建虏则更不用说了,同样不是好东西。在原本的历史上,对于华夏大地的伤害,更是厉害。如果让他们两家先去狗咬狗,最后再由大明去收拾残局,那会不会很爽

当然,实际利益也是有的。至少倭国的硫磺、银矿,还有大明将来要谋取美洲的话,倭国的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崇祯皇帝听到消息后,心中便不自觉地盘算了很多。他倒不担心建虏和倭国联合,只要把建虏逼到倭国的话,就那么几个岛,他们互相之间必定会发生冲突。也就是说,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把建虏逼去倭国想了一会,了解到的情况太少,实在想不出来。

崇祯皇帝想了一会,想起郑芝龙的老婆好像就是倭国的,他在那边有个家。于是,他便点了刘金生的图标,向郑芝龙传达旨意,令其派人去倭国那边探听动静。而后,又分别点了辽东那边聊天群成员的情况,让他们收集有关的消息。

这一问之下,顿时有个情况引起了崇祯皇帝的注意。

钱富贵说,过年以来,皇太极一直三令五申地强调农耕之事。甚至还亲自带着建虏的文武百官出城,就在一块地里亲自扶犁耕田,以示重视之意。到了最近,甚至还专门派出巡查使,到各地视察农耕情况。

而海兰珠那边的消息,则说沈阳北边,建虏一边出兵,在大规模掠夺生女真补充兵员,一边任用汉臣,调用汉军八旗的汉人,在大规模开垦荒地变粮田。如果这么下去的话,估计等到明年,建虏会恢复不少战力。

崇祯皇帝想着这事,建虏在鞍山驿堡这边把城门都封死了,摆明了放弃沿海地区的意思,感情是在关起门来种田,休养生息啊

呵呵,皇太极,你想做的事情,朕偏偏不想让你如意

于是,他立刻拉了个临时群,把高应元曹变蛟,魏木兰卢象升,刘王氏孙承宗,李定国曹文诏都拉到了一个临时群中,介绍了情况,讲述了自己的目的。

“陛下,曹大帅以为,建虏探马被打得不敢出城,如今我军优势很大,完全可以发起战事,打败建虏”李定国先在临时群中发言道。

崇祯皇帝没有马上说话,等着其他臣子发表意见。

果然,刘王氏也很快开口,不过是反对道:“陛下,孙阁老以为,目前物资储备不足以发起攻打建虏的战事,估计还得要一年左右的准备才可以。”

“陛下,卢中丞还在登州,说他想立刻前往金州,实地查看军情再做决断。”魏木兰跟着说道,“如果朝廷要打的话,他可以从登州带一部分粮草过去,而后从金州出兵策应。”

“陛下,曹师将说如有战事,他愿为先锋”这是高应元的发言。

崇祯皇帝看到几方面都有发言,正想说话时,就见魏木兰又发出了一条信息道:“陛下,卢中丞以为,从大的方面看,我军未做好战事准备,不方便发起战事。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建虏又何尝不是。他们这个时候,应该是最不想打仗了。卢中丞觉得,原则上可以打上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