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城头附近那,更是挂了一批新近被砍了的脑袋,说这些是明国内奸、是锦衣卫。哪怕有几个人是正儿八经的女真人,也是这个罪名。因为公告上说,他们是以前叶赫那拉部族的,而东江军中就有他们的族人。这些被砍了的人,就是他们的内应。
然而,事实的真相如何,沈阳城内的大部分人,全都心知肚明。无外乎这些人在之前那些天内,谈论国运的事情有点突出,本身的身份又低,是被皇太极抓了个由头砍头,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至于那些有身份的人,不管是不是先汗的儿子女儿的,也都被扣了造反之类的理由,要么暴毙,要么监禁,全都没有好下场。
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之下,谁还有心情上街饮酒作乐谁还有心情去欢庆沈阳城内的大部分人,有的只是担忧和埋在内心的愤恨。
就算是把所有意图都贯彻了下去,成功让沈阳城内的人都闭嘴,不敢再谈论国运的皇太极,心情也没有好。他已经收到了济尔哈朗派人送回来的奏折,说明军有异动,企图攻打大营。幸亏他试探之后果断放弃了大营,否则很可能再次大败。
济尔哈朗还在心中特意强调:说盖州这支明军绝对是这辈子见过最为厉害的明军,光靠他目前手中的两千人是没法和这支明军正面对阵的,希望沈阳这边能派出援军。甚至他都献上了一策,期望能歼灭这支明国强军。
济尔哈朗能感觉出来,明军必然不会只满足攻占盖州一城。如果要不是大雪覆盖道路,让明军的行军困难的话,他们很可能会前去攻打海州。明军有火炮在手,要拿下海州并不难。
济尔哈朗的计策就是,他在明处,一直示敌以弱,当然了,也确实强不了。骚扰着明军,避免和明军的正面对战。明军要是出城的话,等他们远离盖州的野外,援军再突然出现,一举把他们围困住。至少济尔哈朗觉得,唯有此举,才有最大的可能消灭这支明军。
对于这支明军的强大,皇太极心中也是同意的。对于歼灭这支明军的心情,皇太极可以说比济尔哈朗还要迫切。对于济尔哈朗的这个计策,皇太极也认为是会有用的。可是,如今这种当口,他没法派出军队。一是没有粮草了,二是京师动荡刚过,局势还不够稳,要是派出大军的话,还不知道沈阳城内会出现什么变化。毕竟他心知肚明,城里还有一个对他有威胁的实权兄弟,他还没去动。
皇太极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有一天,他会庆幸天降大雪,让人在野外行动困难。要知道,以前可是明军才会这样想的。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不过,唯一一个好消息是,科尔沁那边终于传来一个好消息,豪格那边终于控制住了两个部族,让他们答应假意投靠明国,获取粮食后再转手给大清了。不过粮食要拿到手,至少还有一段不小的时间。
想到这,皇太极不由得又愁白了几根头发,粮食啊粮食,朕要粮食
与此同时,远在朝鲜的汉城,要是换了以往的话,他们也是要过年的,这个时候至少在汉城已经能看到喜庆的气氛了。可此时此刻,汉城就和沈阳完全一样,在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烟,也没见到有多少户人家有炊烟,就更不要说放鞭炮之类的了。
不但城市如此,连这个城市最有权势者,也同样是差不多的心情,甚至还要更糟。
此时的多尔衮,已经收到了皇太极发过来的圣旨,他自己已经接旨,打发了传旨的人去休息。那份圣旨则被他丢给闻讯赶来的多铎,自己却在听着一名赶回来的心腹在说着辽东那边的事情。
多铎很快看完圣旨,一脸的凝重,听到说话,便把圣旨也丢到一边,显然不怎么在意皇太极的圣旨。
“怎么可能你说盖州一战,竟然是明军胜了,还是大胜”多铎听着听着,忽然插嘴满脸不信地打断道。
800 多尔衮的未雨绸缪
“有什么不可能的”多尔衮闻言,转头看着多铎,严肃地说道,“盖州那支明军,就是在金朴镇埋伏你的那支明军”
他并没说这名心腹的禀告肯定不会有问题,而是直接点明了那支明军的来历,这似乎更有说服力,多铎一听,顿时愣住了,好一会才道:“真是那支明军”
还是多尔衮回答了他的话道:“那支明军出城抢夺土山时所摆的军阵,和我大清将士厮杀时的作战风格,特别是互相之间的配合,和你之前所说的差不多一样从时间上估算,估计就是那支明军了。否则的话,大清”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显然后面没说得话难以开口。
多铎自然明白多尔衮所虑,那支明军的配合确实非常厉害,虽然在金朴镇一战中,自己的手下是先被引诱处于一团乱,还被火炮轰击了的情况下,可双方的接触战,自己还是看到的,那支明军配合默契,长短兵器招呼下,自己的手下几乎都是一打多,完全就没有还手之力,哪怕个人再勇武都没用
这样的军队,多铎承认是强军,大清唯有非常重视,小心翼翼地应付,甚至集中兵力,制造尽可能多的决战条件,才有可能打赢这样的军队。
如果明国有不止一支这样的军队,一旦数量超过了大清能承受的范围,那只要一次战事失败,就可能是大败,而大清还能经受多少败仗
兵战凶危这个词,要说多铎以前并不怎么在意的话,经过金朴镇一战,他是彻底认识到了。大清遇到那样的强军,是不可能一直赢的。
多尔衮叹完气之后,示意那名心腹继续说辽东的事情。当他听到金州那边的东江军又出兵骚扰,摆明了是要牵制策应盖州那边;还有草原上,也有关宁骑军的踪影,骚扰蒙古人的后方等等时,多尔衮脸色变得非常严峻,立刻让人拿出地图,查看起辽东那边战事的整个概括起来。
过了好一会后,他的脸色异常难看,喃喃自语,似乎很不愿相信道:“为何会如此三路大军配合竟然如此默契,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边上跟着他看的多铎也很惊讶,有点不确信地回答道:“该不会是事先约定好的吧”
“不可能”多尔衮听了,立刻摇头道,“战事一开始时,说不定是约定好的,但明军难道未卜先知,战事打到什么程度了都知道你再仔细回想下,三支明军互相配合,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