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一听,立刻回应一声,就马上转身大步向外走。
这时,皇太极忽然又叫住了他,厉声叮嘱他道:“消息保密,不要外泄,更不能让蒙古人知道了”
这事儿要是在大清国内传开的话,不说吃了这么大一个败仗了,就是粮食问题,都会引得人心惶惶,对大清将极为不利。
而要是被那些蒙古人知道的话,这将进一步打击大清国的威望。今年连续的几个事情,虽然都有各种解释,各种理由可以混过去。可次数多了之后,就算有再好的理由,也没法掩盖大清被明国压制的事实了。
草原上信奉强者为王,如果他们认识到,大清被明国压制,很可能会被明国打败时,估计有不少部族不但不会和大清共渡难关,反而会投靠明国,而后对大清落井下石这种一增一减的实力变化,对大清实力的影响很大,皇太极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多尔衮是个聪明人,自然也明白这点,立刻点点头,见皇太极再无吩咐,就立刻大步离去了。
这时,殿内其他几人也看完了那八百里加急的信件,一个个都脸色严峻。代善紧皱眉头地说道:“沈阳离朝鲜事发地太远了点,怕是援军难以及时赶到。就算多铎能按心中所说拖住明军,不让他们把粮食抢走。可明军不会笨到一直僵持着。时间拖久了必然会担心我大清的援军,很有可能带不走就烧了,也不留给我大清”
他的这番话说得不无道理,而这也正是皇太极最担心的事情。可是,担心又有什么用,他在沈阳,实在是鞭长莫及。
代善说了后,停了停,看了下殿内的几个人,而后目光又转向皇太极说道:“我们必须要以防万一,远征归化城的事,肯定是没法去了。这会盟的事,也只能就此罢了。最好还得让那些蒙古人赶紧回去,能节省一点粮食是一点。最好最好能让他们给我大清提供些牛羊是最好的了”
虽然这样做,声势浩大的会盟虎头蛇尾,完全成了一场闹剧,小孩子过家家一般,肯定会对大清这个盟主的威望有损害。可没有粮食,这冬天过的都有问题了,那还能管那么多
655 蒙古人好忽悠
听到代善这话,阿敏也严肃地点点头,立刻附和道:“对,眼下必须要节约粮食为主了”
谁知,皇太极却是摇了摇头,脸色很不好看,也没有立刻发言,低着头又想了一会,而后才抬头说道:“你们别忘记了,登莱巡抚的骑军给我们大金带来了多大的损失。今年以来,可以说,明军对付我们大清的策略,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在意一城一地,而是用骑军打了就走,以打击我们大清的国力为主”
听到这话,回想之前,没人能否认,唯有点点头承认这点。
皇太极见了,脸色非常严肃地继续说道:“如果河套长期被明国掌握,那他们能动用的骑军会有多少如果明国的骑军越多,哪怕十个里面挑选一个精锐骑军出来,对我们大清长期采用这种恶心的打法,你们觉得,我们大清能承受多久的骚扰”
这就涉及到两国的国力了,相比来说,就算大清能有一次把明军的骑军歼灭掉,可明国损失得起,能够再派出骑军来骚扰;而大清呢,损失一点是一点,被长期骚扰的话,不能主动出征去劫掠粮食物资,而且战场也变成了在国内,光只是今年这几次,大清就已经感觉到承受不了了。
皇太极看到在场的这几个人都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加重了语气说道:“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及早打掉明国的野心,斩断他们伸出关外的手在那边扶持我们大清的盟友,还能对明国进行夹击。而且,参与会盟的蒙古部族基本都到了,这时候取消会盟,让他们回去,就如同一场闹剧,会严重影响下一次会盟。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会盟不能取消”
代善听得楞了会,而后脸色无奈地说道:“陛下,道理是这个道理,可眼下,不是已经万不得已了么”
“不,还没有”此时的皇太极,犹如一个赌徒一样,就抓住最后的一丝希望,“多铎的能力还是有的,更何况朝鲜那边,还有英俄尔岱在帮着他。朕相信他们能拖住明军,不管怎么样,能抢回多少粮食都可以。信中都说了,朝鲜秋收的粮食,已经最大程度地征集了,这个数目,就算明军要烧,都要烧很久。哪怕抢下一半,我们再咬紧牙关,也能坚持这个会盟。”
说到这里,看到代善想说话,皇太极反而加快了语速,立刻又说道:“只要有了出征所需的最基本的粮食,等大军征服了河套,完全可以在那边劫掠一些。朕就不信了,那边的关口,难道还能强过山海关”
说到这里时,他不由得脑海中又闪过了对红夷大炮的迫切需求,就又想起了白养粹,心中很是有点生气,这么久了,总该有个信了吧
代善听了皇太极的话,认真地考虑了下。他能听出来,皇太极西征的决心很大。可就算如同皇太极所言,那大清的这个冬天,估计还是会死很多人。只不过这个死人的数目,应该也在皇太极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他才会坚持吧
阿敏看看代善,再看看皇太极,心中倒是想看皇太极倒霉。眼珠子一转,便开口问道:“要是现在不取消会盟的话,万一坚持下去,朝鲜那边却拿不到粮食,不是空耗了不少粮食”
皇太极一听,立刻冷眼盯了过去。那胖脸上的小眼睛,似乎射出了一把把的刀子,插在阿敏的身上。只听他厉声说道:“喝口水都能呛死人什么事情没有风险这个险,朕觉得值得冒”
阿敏自从上次朝鲜之事后,加上有莽古尔泰为前车之鉴,他面对皇太极早已没有以前的底气,立刻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稍微一缩头道:“你是大清皇帝,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都听你的”
他的话语中,忘记了尊称。皇太极能听出来,他是失态怕了自己,因此,此时的他,也没有去追究这种言语中的细节问题。而是转头环视下面前的几个人,用斩钉截铁地语气说道:“好了,就这样定了。你们随朕出去,记住不要漏出什么破绽。等眼前的事了之后,再好好商谈下朝鲜战事的细节”
“臣遵旨”几个人马上回应道,一切以皇太极马首是瞻。
在前殿内,从皇太极带着大清重臣去了后殿后,就没有人再胡吃海喝,而是互相之间说着话,猜测着事情。
然而,他们掌握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