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识,可能扭转江南士林的浮夸之风,如何”
虽然是商量的语言,可说话的语气,却很是坚决,压根就不给周延儒否决的可能。
周延儒看了下手中那份奏章,之前的满心欢喜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心中叹了口气,恭声领命道:“臣遵旨”
他知道,这再一次前往江南,估计是要舌战群儒去了。真是造化弄人,上半年还是其乐融融,这下半年就要唇枪舌剑了。
崇祯皇帝见周延儒答应下来,语气终于和缓了一些,说了些慰问的客套话,便让他退下了。
就大明朝来说,江南的士林风气,是非常影响大明的。可以说,整个大明的风气,都是以江南那边为首。之前的时候,崇祯皇帝通过聊天群,已经了解到那边风气的糜烂。
试想一下,作为大明帝国中坚,未来栋梁之才的士子,却穿妇人衣,比拼奢华,像这样的风气存在,大明未来有何希望可言
而风气的扭转,并不是杀几个人就能解决的事情。最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眼下的重心,还在于辽事以及大明北方的灾祸上。而周延儒在大明素有才学,可以说,他在大明士林中,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由他前往江南,先去阻击江南士林风气的进一步糜烂,相信是有一定作用的。
等到辽东建虏的事情有个了断,河套那边稳定下来后,自己就有余力开始关注江南这边,看怎么收拾他们了
崇祯皇帝这么想着,就把这事暂时抛之脑后。毕竟江南的事情虽然也很重要,但不是最急的。至于周延儒在江南筹集运到通州的粮食,就不用运来京师,直接转运到张家口去。让洪承畴那边派兵从草原前往张家口,把这些粮食运回河套,当他们的过冬粮食,勉强应该算够了吧
安排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的视线便又转到了辽东这边。通过聊天群,他知道了新军船队马上就要到皮岛了。从李德明的禀告上看,朝鲜人民又再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驻守朝鲜都城的建虏,威逼着光海君派人四处摊派粮食,越来越多的粮食被强征运到都城集中。
623 压力有点大
一支队伍匆匆出了汉城王宫,拐了个弯,到了隔壁一座新盖的气势恢宏的府前,一名内侍低着头,小碎步地走到门口卫兵那,恭声说道:“王上应大人之命过来了,还请通传一声。”
那卫兵的脑袋上,金钱鼠尾的发型,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满洲族的。只见那人骄傲地回道:“在这等着”
说完之后,和另外一名卫兵点了下头,他自己入内禀告去了。
门口轿子里,光海君坐在那里,有点发呆。此时的他,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有点后悔了。按照他的本心,他是想游走在明国和清国之间。可形势的发展,身不由己,最终一脚踩在清国的船上,一条路走到黑了。
按理来说,他是朝鲜的国王,好歹得有点脸面。但清将驻守在这里,朝鲜的事务,其实是清将说了算。这不,有事情的时候,光海君这个朝鲜国王得自己过来清将府这边才行。
两相比较起来,让光海君又体验了一次,什么是文明礼仪之邦,什么是蛮夷野蛮之国
这时,脚步声响起,那卫兵回来,大声喝道:“主子有命,令你家王上单独入内,其他人等,在此静候”
光海君听到了,不过还是等到内侍过来禀告,他才下了轿子,缓步入内。一路之上,遇到金钱鼠尾者,他都不由得挤出一丝微笑,以示对大清国人的友好。
大堂内,英俄尔岱端坐主位,见光海君进来了,也不让坐,只是盯着他,脸色似乎有点不好看。
光海君一见,心中一紧,连忙挤出笑容问道:“大人不知有何事传唤小王”
“听说有人上奏说我大清的坏话”英俄尔岱冷冷地说道,“王上却只是喝斥了事,不知此事真假”
说到后来,语气格外的冷,显然很是不满
光海君一听,心中一惊,不知道建虏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这个事情。随后一想,他便明白了,建虏是朝鲜的天,宫中自然有的是人为建虏卖命。怕是自己的一举一动,全部都在建虏的监控之中。
这么一想,他又有点紧张起来。没有建虏的保护和支持,在自己重新当上朝鲜国王后做的事情,绝对活不过一天。如今建虏知道了自己暗中的小心思,这是生气了。
光海君脑中闪过这些,心中便有了决断,连忙回答道:“大人息怒,这是寡人的放长线钓大鱼之计。他们竟然敢污蔑大清为祸朝鲜,使得朝鲜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饿死无数百姓”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稍微看了下英俄尔岱,见他冷着脸,便继续说道:“寡人知道朝中绝对不知他一人对大清心怀不满,因此不动声色,只是喝斥一番,就是给他们胆子,让更多对大清心怀不满的人跳出来。寡人知道,这些人肯定怀念明国当宗主国的时候,怀念以前那逆贼,寡人决定回头,就一网打尽他们”
“哈哈”英俄尔岱一听,突然大笑起来,显然心情变得不错了,笑完之后,就见他脸上带着笑容,有点皮笑肉不笑地对光海君说道,“原来如此,看来是本将误会王上了那本将就期待着王上能如愿以偿,把这些居心叵测之人一网打尽了要是人手不够用的话,本将可以拨些人马给王上,绝对都是精锐”
“那寡人就先谢过大人了”光海君露出欢喜之意,连忙回应道。
英俄尔岱听了点点头,坦然受之。而后他忽然脸色一变,严肃地说道:“本将刚接到皇上旨意,我大清刚又组建了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军力远超以前。如此一来,粮食消耗也有点多。不过唯有如此,才能让明国不敢分心觊觎朝鲜,从而保护王上安然无恙。今年秋后的粮食朝贡,须得多上一倍,王上明白么”
光海君一听,脸色顿时一白,原来的粮食额度已经难以承受,这又要翻倍,那那
他虽然有点破罐子破甩,只管自己这一世享福,不管以后洪水滔天的意思。可他毕竟曾经历过上一次虏变,在他父亲逃去明国之时,独自稳定过国内局势,也算是了解一些民间疾苦的。知道如此一来,百姓又将大面积饿死。
他正在想着,英俄尔岱见他犹豫,不由得脸色一沉,冷声喝道:“怎么,王上是只想要我大清国的保护,却不想付出一点代价”
呵呵,付出一点代价而已么光海君一听,心中苦笑。不过他也不敢让英俄尔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