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3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生干些正事才是”

崇祯皇帝能感觉出来,郑芝龙在自己恩威并施之下,已经没什么反抗的心思了。当然,要是以后在实施国策的过程中,被他看到有什么可以钻空子的地方,说不定他还是会钻。但只要他不是刻意反对,那就已经可以了。否则杀了郑芝龙是简单,但要快速打开海禁的局面,还是离不开他的同意和支持的。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点了下头,继续笑着说道:“朕知道如今我们大明的战船比起西夷,是要落后了一些,至少在速度上还不及他们的战船快。以后大明开了海禁,还很有可能会用兵南洋,争霸海上时,船这方面一定要解决才行”

看到郑芝龙惊讶着脸,抬头有点愣神地看着自己,崇祯皇帝便知道这个话题对郑芝龙的吸引力很大,就继续又说道:“因此朕发明了一种船,可无风自动,无需人力,逆风而行,如同常事。再往下,船只不再用木头,而是铁甲战舰,这些东西,朕心里都已经有想法了。目前朕已经下旨让人在研制了,估计不出五年,关键的零件便能做出来了。此种战船,朕称之为蒸汽战舰,郑卿以为此名如何”

郑芝龙早已听得张大了嘴巴,要是换了以前,他压根就不信。可这次京师之行,他看到了太多的新鲜东西,知道这些东西都出自皇帝之手。因此此时皇上说出来,他倒是将信将疑,甚至心中有一种渴望,皇上所说这些会成真的

一如皇上所说,目前在大海上,西夷的船快炮利确实比大明要厉害。如果自己不是靠着战船数量上的优势,如果自己不是靠本土作战的优势,那压根就打不过西夷。可真要有皇上所说的那种战舰,呵呵,西夷那些,还真不够瞧的了

想到这里,郑芝龙恭声回奏道:“陛下赐名,定然是极好的”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觉得说得差不多了,便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圣旨道:“朕已经准备好了圣旨,马上将颁行天下,封何乔远为户部左侍郎兼左都御史,坐镇闽地,总督浙、闽、粤三地,专职开海一事。海税数目,朕心中有数,为早日充盈国库,让朝廷能有钱做事。郑卿务必用心尽力,辅佐好何总督”

581 两个皇帝都忙

“末将遵旨”郑芝龙立刻抱拳躬身回奏道。

不说他也向往崇祯皇帝所描绘的那个前景能实现,光是崇祯皇帝的决心,他都没法不顾及,更何况为了他儿子呢这种种因素加起来,此时的郑芝龙终于熄了和朝廷作对,单独发财的念头。

等回到缘来客栈时,郑芝菀已经知道大哥被锦衣卫找到并带走,他有点紧张,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就赶紧问郑芝龙道:“大哥,怎么样,是真去觐见了”

“嗯”郑芝龙点点头,神情有点疲惫。别看皇帝是个年轻人,可这一次觐见下来,他感觉精神极度消耗,甚至比起他年轻未有根基时候,周旋于海盗窝,面对几十路海盗还累。

郑芝菀一见,却是误会了,不由得又马上追问道:“怎么了,皇上为难大哥了”

郑芝龙一听,不由得笑了下,伸手去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道:“不要多想,我们规规矩矩做事,忠心报国。皇上英明神武,又怎么可能为难大哥呢”

“”郑芝菀听了不由得无语,我们规规矩矩做事,忠心报国

他虽然没说话,可他的表情却出卖了他。郑芝龙笑道:“大哥是说真的,反正以后我们就是这么做事对了,你随大哥一起走吧”

“什么,我不是留在京师打听消息,为大哥耳目么”郑芝菀纳闷了,大哥去了一趟紫禁城,怎么说话都这么怪了,还颠三倒四

听到这话,郑芝龙转头环顾了下四周,没发现有其他外人,就凑近郑芝菀的耳朵边,低声说道:“皇上对我们的事情了如指掌,已经发话,让你干些男儿志在四方的事儿”

“”郑芝菀一听,顿时就震惊地说不出话来。要知道,他可是昨天早上才到京师的,皇上就都知道了这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京师的黑道被锦衣卫掌控之后,外来的人想要干点不正常的事儿,立刻就会有人报到锦衣卫指挥使那里,然后就到了皇帝案头。只不过这事儿是暗地里掌控的,所以别人无法理解,就会震惊了。

而此时,让郑芝龙兄弟惊讶的崇祯皇帝,却开始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开海禁的事情上了。毕竟开海禁不是一道简单圣旨的事情,要想做出成绩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还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甚至朝廷的工作重心都要转移到这方面。

他在忙,他的生死对头,以前的大金大汗,如今的大清皇帝皇太极也在忙,甚至比他更忙,更头疼。

登基以来,颁布的一系列新政虽然对于满清稳定国内,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都有好处。可满洲头目却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利益伤害,特别是那些拥戴皇太极登基的年轻一代,很多人对他的新政不是很理解,特别是提高汉人的待遇这点。这些事情,都需要皇太极去安抚。

当了皇帝,真正成为一言九鼎,过上了以前渴望的日子后,皇太极不但忙得跟条狗似的,甚至感觉压力山大。

这不,已经临近傍晚了,他又传旨代善,岳托,济尔哈朗,豪格开会。

原本这种费脑子的事情,一般是不叫豪格的。可如今他已经立为太子,就算他自己本身没有想法,皇太极也叫他过来听着,学着。

看着自己的这些心腹,皇太极带着心事说道:“汉军八旗已经组建完成,接下来朕打算再组建蒙古八旗和朝鲜八旗了如此一来,我大清的军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加强。以后就算出征,国内也能留有不少兵力。不过如此一来,也有一个问题”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在场的这些人,而后才说道:“上次明国登莱巡抚杀了我们太多族人,我们满族的人口太少了的话,必然会影响到大清日后的稳定。”

代善听了点点头,他一如原本的历史上,皇太极登基后,封他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有一点不同的是,原本的历史上,皇太极虽然封了他,却是防着他,登基第二年就斥责他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最终迫使他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但在这个位面上,因为蝴蝶效应的显现,让他成为了皇太极的铁杆,是皇太极登基的强烈支持者之一。因此,至少皇太极还在位的时候,还是重用于他的。

这时,他听了皇太极担忧的话之后,便马上建议道:“陛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