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把还跪着的他们扶了起来。其他人见了,才都站了起来,然后是军卒,最后是军民。就犹如一条波浪般起伏,往远处而去。
卢象升正准备跨步走出码头时,忽然,在陈继盛等人的身后,有一人跨步而出,深深地一躬身道:“小国下官吴达济见过上国中丞大人。中丞大人英明神武,谈笑间便能歼灭建虏,下官佩服得五体投地”
卢象升停住脚步,看了他一眼,认得是自己打发他去京师的那个朝鲜使节,便微微一笑道:“此去京师如何”
“上国京师繁华之极,小国难及上国繁华之百一。更有诸多稀奇事儿,让下官耳目一亮,深感小国下官如同井底之蛙也”吴达济回想起在明国京师看到的一幕幕,不由得很是感慨地回答道。
卢象升听了,微微带着自豪一笑道:“我大明皇帝才是真正的英明神武,由皇上在,等日后你再去京师时,会有更多惊讶。”
说到这里,他笑容一收,而后认真地对吴达济说道:“你可要记得皇上之话,回去转达给你们国王,不得遗漏”
“下官明白,下官记得,下官肯定不会遗漏”吴达济连声回应,恭敬之极。
卢象升不再理他,转头之时,看到了他身后站着李德明,应该是自杀明志的伤势刚好,看来准备随吴达济一起回朝鲜了。
想了下,他又吩咐吴达济道:“建虏这次连吃两个大亏,势必不会善罢甘休。你回去后,转告朝鲜国王,要做好抵抗建虏的准备。本官这边,亦会向朝廷奏明,派兵支援你们的。”
“下官替王上多谢上国援救之德”吴达济听到卢象升主动表态,连忙道谢道。
卢象升点点头,却不再理他们,往军营而去。
没多久,他手下各将便已聚齐。卢象升大声宣布道:“此次朝鲜战事,皇上闻之大喜,等捷报一到京师,便会封赏。其中毛承祚和刘兴治两人都将提拔为参将。”
这话一说出口,顿时,毛承祚和刘兴治两人脸上露出笑意。连忙双双出列,双手抱拳道:“末将只是追随中丞大人,出点绵薄之力而已。”
说句实在话,这还真不是谦虚。他们其实并没有做多少事情,换了人去跟随卢象升,照样能得到这份功劳。因此,他们两人心中都非常感激卢象升。
这个道理,其他将领,如陈继盛等人,从手下那得知战况经过后,也是一清二楚。因此见到他们封赏,不由得心中很是羡慕。
卢象升严肃地罢罢手道:“陈继盛,毛承祚,刘兴治,徐敷奏”
“末将在”四人并排,一起回应道。
卢象升看着他们道:“本官马上要巡查各岛,而后回转登莱,前去凑集物资,你等须得小心防守,严查奸细,监视朝鲜战局,不得怠慢”
“遵命”四人立刻大声回应道。
有了这次战事抢回来的粮食,皮岛这边已能将就着过过了。有了粮食,他们的底气也足,更何况卢象升是去凑集物资,这回应的嗓门都格外响了一分。
卢象升身为登莱巡抚,管辖的地方很多,其中渤海湾这块地方,一直到朝鲜的诸多岛屿,都是他管辖范围。如今稳住了皮岛局势。朝鲜那边的战局,又要看建虏的动向再定。他不愿闲在皮岛,便准备趁这个机会都走一走。
不知不觉,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过去,转眼间便到了崇祯三年二月二十八。这一日,是新军成立之日。新军士卒,一共通过考核的有五千一百三十人。
不出意外,以大同总兵吴襄所提供之兵员最多。谁让他和亲家等加起来,家丁最多。而祖大寿刚好被调离总兵位置,不用和他抢这伯爵之位。
结果一出来的时候,提供兵员最少的罚,而吴襄则一如之前旨意,被封为大同伯。
崇祯皇帝在短短两个月期间,一口气封出了三个伯爵,分别为满桂、秦良玉和吴襄。如此的慷慨,让不少领军将领都起了心思,想搏一把封爵的事。
不过崇祯皇帝没再许诺什么封爵的事儿,新军成立,他便一早摆驾京营。新军的事儿,他得亲力亲为
320 新军成军
朝阳刚刚冲破山峰的遮挡,跃在东边的天空中,把它的光辉洒在人世间。
这时候的春风,还是很冷的,而且还有点大,吹得京营校场上的锦旗“哗哗”作响。京师的大街上,除了一些特定人群之外,大部分的人都还躲在温暖的被窝里。
在京营所在,军卒早已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进行戒严。而在校场上,则整整齐齐地站着五千一百三十名通过考核的新军士卒。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年轻的精壮汉子,普遍比京营站岗的军士要剽悍。这种都是各边军中抽调出来的兵王。一般来说,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傲气。这么早让他们在校场上站着,估计都会有不少牢骚。
然而,此时的他们,脸上却没有一丝类似不满的表情。他们的目光都转向京营大门方向。已经有锦衣卫校尉过来通报,说皇帝御驾马上便到。
果然,没过多久,大汉将军便蜂拥而入,全套皇帝的仪仗,威武霸气,彰显皇帝的威严,让整个校场的气氛一下更为肃穆。
这次的崇祯皇帝,依旧是穿着金盔金甲,年轻的他,英气勃发。
就在新军军卒面前,崇祯皇帝矫健地翻身下马。已经见识过皇帝骑术的新军军卒,同样再次为皇帝能拥有如此骑术而敬佩不已,就更不要说,那些没来勤王过的新军军卒,在第一次看到皇帝竟然有如此好的骑术时,会有多么的惊讶了
在系统连绵不绝地提示声中,崇祯皇帝完成了首秀,而后大步往点将台上走去。不管是随驾而来的兵部尚书申用懋、都督同知祖大寿,还是在营门口恭迎的京营总戎满桂、新军总教习茅元仪,皆伴随在皇帝的身后,跟着上了点将台。
崇祯皇帝没有去主位上就坐,而是直接站在台前,缓缓扫视着眼前这五千一百三十名新军将士。对于他们,崇祯皇帝基于厚望,这将是以后大明军制革新的标杆。这次的新军革新,是不容失败的。
就在台前位置,曹变蛟站在那里仰视皇帝,这么近距离的情况下他能看得清清楚楚。威严,从容,淡定
不愧是我大明皇帝,年纪虽轻,却有大魄力以身为饵,引诱建虏攻城,让他们拿人命填城墙;还能突施雷霆之威,屠灭建虏之内奸,把宣府那边通虏晋商和地方官吏全都一窝打掉;更为可贵的是,皇帝有对百姓的仁心。如果不是皇帝操心,永平、遵化等地的老弱,连半数都别想活着。
至于